歷史上康熙,乾隆,雍正誰的成就對清朝發展作用更大?

紅雨說歷史


康熙、雍正、乾隆是清朝入關的第二、三、四代帝王,他們時代也被稱作康雍乾盛世、或者是康乾盛世。

作為入關後清朝的早期帝王,他們的祖孫三人一共執政130多年,幾乎是整個清王朝的國祚的一半,他們三位帝王承上啟下,為整個清王朝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首先是疆域方面。

康熙初年,清朝實際控制只有老家東北、漠南蒙古、以及漢地十八省,離後來清朝遼闊疆域還差距很遠。

康熙年間,漠西蒙古的準噶爾汗國在北方草原虎視眈眈,漠北蒙古的喀爾喀蒙古正在做左右搖擺的騎牆派,南方的三藩也很不穩定。東北之外的沙俄也覬覦我國內外東北的肥沃土地。

而康熙平滅三藩,打敗葛爾丹,收降喀爾喀蒙古,擊敗沙俄對於外東北的入侵,對西藏建立起有效統治,鞏固和擴大清朝版圖。

到康熙後期和雍正初年,清朝版圖已經得到鞏固,西北除了準噶爾汗國仍舊反覆之外,基本上鞏固了邊疆。

雍正時代不長,但是與沙俄簽訂了《恰克圖條約》,雖然損失近十萬平方公里,但是確立了我國外蒙古方向與沙俄的正式邊界,一定程度遏制了沙俄的侵略。

乾隆時期,清朝徹底平定準噶爾汗國,完全將新疆納入版圖,也真正的將西域之地納入版圖。上一次將西域納入版圖還是大唐時期。這是有決定意義的勝利。

其次是經濟方面

明末清初,經過長期的大規模戰爭,國內民生凋敝。而康熙皇帝親政後逐漸推行比較溫和的政策,讓民間的經濟得以恢復,在大力引進和推廣來自美洲的紅薯、玉米等高產作物後,到了康熙皇帝晚年還提出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的政策,將各省丁口作為納稅的定額,確立了以後人口增加多少,而稅賦不增加的政策。

自秦漢到清康熙年間,我國最重要的收稅政策就是人丁稅,也就是人頭稅,康熙提出永不加賦的政策後,農民負擔有所減輕,而清朝的人口數量出現大規模的增長,為了增加財政收入。雍正皇帝即位以後,對國家的納稅制度進行了改革,提出了“士紳一體納糧”的攤丁入畝政策,改人丁稅為田畝稅,國家納稅的依據不再是人丁的多少,而是田畝的多少,也就是大地主們成為納稅的大戶。這無疑是對普通無地或者少地農民的保護,而這種通過田產數量徵收的農業稅方案一直被應用到2005年。

康熙的滋生人丁、永不加賦到雍正皇帝的攤丁入畝,以及大規模引進紅薯、玉米等高產作物,形成了到乾隆時期的中國人口的爆炸性增長。這因為人口不再是徵稅的主要依據,而高產作物的引進可以養活更多的人,到了乾隆後期全國人口已經近3億。

描繪康乾盛世的《姑蘇繁華圖》

第三是政治文化方面

為了更好鞏固統治,康雍乾三代帝王標榜滿漢一體制度,大力推行科舉,收攏漢族知識分子,進入清朝高層,但實際上,面對人口占絕對多數的漢族人,清朝實際實行仍舊是“滿族優先”的滿漢雙軌制度。

在權力結構上,漢人一般必須經過嚴格的科舉考試入仕才能進入高層,而滿人和蒙古人則可以通過世襲、恩典等多種途徑掌握權力。在全國的各大城市,由滿族人居住在內城,而漢人則只可以居住在外城,比如清朝乾隆年間漢族大臣紀曉嵐,被後來的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誇上天,可是在清朝只能居住在外城。

在具體的國家管理上,漢人、蒙古人不能隨便來往,規定滿漢不得通婚。而對於蒙古人則大肆進行通婚來進行籠絡,對漢人必須嚴格執行剃髮易服政策,而對於蒙藏等民族則相對寬鬆得多。

對於文化方面,從康熙、雍正到乾隆時期一直嚴厲推行文字獄政策,對於漢族實行嚴酷的文化迫害,乾隆時期,修撰《四庫全書》雖然彙總了全國各大類叢書,但是也在編撰的過程中,對於涉及到蠻族、夷人等字眼的文獻進行大量的刪除和銷燬,也對我國文化歷史造成較大的破壞。

四庫全書

為了安撫和籠絡號佔國內絕對多數的漢人,康熙、雍正、乾隆時期,多次標榜滿漢一體。對於漢族孔子等先賢們也表示了尊重,康熙和乾隆還對於明太祖的孝陵進行了拜謁,並對明太祖做出了“治隆唐宋”的評價,而清朝主修的《明史》則對明朝做出“遠邁漢唐”的評價。

南京孝陵的治隆唐宋碑

乾隆時期,還進一步編撰了《貳臣傳》對於明末清初的漢奸們進行官方的認證和定義,也表現出清朝官方對於漢人示好。


清朝的康雍乾三朝,是清朝最重要的統治時期,為後來清朝的長期統治奠定了基礎。康熙的以領土的拓展上要遠超雍正;而雍正的稅制改革幾乎是革命性的;乾隆時期的文化繁榮與讓清朝的國力達到頂峰。



大東北的小豆包


雍正最大,其次才是康熙!

事實上,雍正是中國歷史上最勤政的皇帝,可惜因為他的改革觸動了官紳階級的既得利益,因此兩百多年來一直飽受野史小說的抹黑和中傷,遭到那些文人的妖魔化。

此外,由於雍正又倒黴的夾在了我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兩位皇帝之間(他父親康熙和兒子乾隆在位都超過了60年),又使他的歷史功績,被他們兩人的光芒所掩蓋。但若論成就和功績,雍正其實比康熙還要偉大!

康熙和乾隆的偉大形象和功績,是被後世史書和文學作品拔高的。

比如康熙,在位60年,除鰲拜、平三藩、收臺灣、滅葛爾丹、擊退俄羅斯......可以說,康熙為清朝奠定了紮實的統治基礎,是一位有為之君。

但是,康熙的這些功績,其實有不少的水分。比如平三藩,說真的三藩本來就是被康熙急劇的削藩行動給逼反的。因為自己對吳三桂三個漢王的不瞭解和誤判,最終導致百姓再遭兵禍,難道著算是功績?

而且,康熙晚年厭倦朝政 ,為政過寬,加上在立儲的問題上舉棋不定,導致九子奪嫡的發生,使得朝政更加混亂,民生凋敝,國庫空虛。可以說,百姓們在康熙年間,其實並沒有過上多少安穩日子。

乾隆就更不用多說了,他是個典型的太平天子,在位六十多年都順風順水。他在位期間窮奢極欲,好南巡,好修離宮別院,把雍正留給他的財富敗得精光不說,還養了和珅這樣的鉅貪。乾隆可以說是清朝由盛轉衰的主要負責人。

雍正的鐵腕改革扭轉了康熙留下的弊政,將清朝推向鼎盛!

雍正即位之初,從康熙手上接手的清朝可不是一個如日中天的帝國,而是一個風雨飄搖的江山。一方面,康熙晚年的弊政,使得朝政昏暗,百官懈怠。另一方面,國庫空虛,天災人禍時有發生,百姓怨聲載道。此外,雍正還要面對八爺黨這些頑固政治勢力的反撲和打壓。

即便如此,雍正還是以鐵一般的改革意志和政治手腕,強行推動改革。雍正在位十四年,以勤為天下先的幹勁,處理政事,打擊權貴,並且通過設立軍機處,把封建皇權推向了頂峰。

雍正年間,通過攤丁入畝、火耗歸公、開豁賤籍這三大改革的落實,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官紳階級的特權,促進了社會公平,並且釋放了社會生產力,讓廣大貧苦的百姓真正過上了安穩的生活。

同時,雍正還為清朝積攢下6600多萬兩之巨的國庫存銀。要知道,康熙給雍正留下的,只有區區幾百萬兩的國庫而已。

應該說,雍正短短十幾年的時間,卻對清朝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康乾盛世起到了最為關鍵的承上啟下作用!


這些歷史要讀


康熙、雍正、乾隆,這祖孫三代人,恰好經歷了清朝歷史上最為巔峰的那一段時間:康乾盛世。其中康熙親手開創了這個盛世,雍正在這個盛世行將落幕之時強行續命了一波,硬生生把這個頹勢給扭轉過來,而乾隆,則是在雍正的基礎上,把這個盛世推向了巔峰的同時,也親手為這個盛世拉下了幕布。

作為盛世的開創者,康熙面臨的難度是最大的。

康熙作為清軍入關之後的第二任帝王,在國內面臨著人心不穩,統治根據尚不牢固,滿漢之間對立比較嚴重的局面,在這一點上雍正和乾隆都比不了的。因此,康熙作為一個相對比較開明的君主,意識到想要維護滿清的統治,必須要人任用漢人大臣,因此像張廷玉這類漢人知識分子便開始走向了權力的中樞,康熙本人也多次祭拜朱元璋,極大緩和滿漢對立的矛盾。



與此同時,康熙對內還要面臨著吳三桂等漢人藩王的三藩之亂,年輕的康熙還是殺伐果敢,翦除了吳三桂等人。此外,康熙還將鄭家父子經營的臺灣納入版圖,讓臺灣第一次歸入中央政權的統治之下。

對外,康熙面臨的壓力也很大 一方面有沙俄的不斷入侵,另一方面還有勢頭正盛的準噶爾部落在不斷逼近。康熙在穩固了國內局勢之後,首先將目光投向了東北,在經歷兩次雅克薩之戰之後,以《尼布楚》條約確定了和沙俄的分界線。在解決和沙俄的糾紛之後,康熙在經過積蓄之後,用兵西北,擊敗了準噶爾的進攻,雖未能完全消滅準噶爾,但是遏制了準噶爾的擴張,讓其難成氣候。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在康熙晚年,也出現了很多問題,比如說吏治腐敗,國庫空虛等一系列問題,而且比較嚴重,大清帝國有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跡象。這個時候,雍正出場了。

雍正,在康熙的基礎上,進一步大量任用漢人知識分子,比如說張廷玉、李衛、田文鏡等人。針對康熙晚年亂像,雍正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大力政治貪官汙吏,建立養廉銀製度,同時實行攤丁入畝和耗羨歸公的制度,在極大的改善民生都同時也充實了國庫。同時,雍正在西南地區實施土改歸流,穩固了西南。同時,出兵青海,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



在雍正的努力下,大清帝國又迎來了一次發展,又出現了一次人口增長的高峰。

等到時間到了乾隆時期,局面相對好多了。經過康熙和雍正兩朝的努力,滿清在國內都根基差不多已經穩固,滿漢衝突不再是主要矛盾。而且通過康熙和雍正兩朝,不再有權臣對乾隆進行掣肘。同時通過雍正的發展,國庫充實,讓乾隆有足夠的資本去經營西北,徹底擊敗準噶爾,平定大小和卓之亂,將新疆納入版圖。應該來說,乾隆站在父親和祖父的肩膀上,算是撿了一個大便宜。



整體上來說,就難度而言,康熙面臨的難度是最大的,雍正次之,乾隆最舒服。就貢獻而言,康熙作為開創者,雍正作為中興者,兩者的貢獻不相上下,只是康熙最大的貢獻在於鞏固統治,雍正在於發展經濟,至於乾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小鎮月明


歷史上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清朝進入鼎盛時期,史稱“康乾盛世”或者“康雍乾盛世”。總體來講,康熙和乾隆的歷史貢獻更大,康熙朝堪稱盛世,到了乾隆,更自稱達到了“全盛”“極盛”。雍正在位時間短,基本是承上啟下的作用。

康熙的主要功績,內政方面,除鰲拜,平三藩,收復臺灣。創立“庫倫會盟”,親善蒙古,親征葛爾丹,削平內亂,穩定天下。對外方面,抗擊沙俄,兩戰雅克薩,使沙俄侵略止步於外興安嶺以外。經濟方面,實行仁政,廢除圈田令,治理河務漕運,經濟很快得到了恢復和發展。可以說,康熙的確是具有雄才大略的一代英主。所以著名清史專家閻崇年評價說,自秦始皇統一天下以來,前1000年看唐太宗,後1000年看康熙,康熙為千古一帝。

雍正在位只有13年,主要功績在內政方面。整頓吏治,嚴懲腐敗。總體上改變了康熙晚年由於倦政所導致的吏治腐敗,貪圖享樂之風盛行的局面。再就是,改土歸流,加強對邊遠少數民族地區的控制。設駐藏大臣,對西藏實施有效統治。

乾隆是實際掌權時間最長的皇帝,超過了康熙。在康熙和雍正兩朝的基礎上,清朝的文治武功都達到了頂峰。他統一了整個新疆,平定西藏大小和卓叛亂,使清朝的疆域達到了空前絕後,奠定了中國現有的版圖。大力發展經濟,減免租稅,人口達到三億。大力發展文治,編纂《四庫全書》。確實在乾隆統治前期,清朝的整體國力達到了巔峰狀態,說是“全盛”並不為過。但是在他統治的後期,乾隆固步自封、自鳴得意,開始貪圖享樂,吏治腐敗,貪汙盛行,清朝已經開始走下坡路。

總得來說,無論是對於清朝還是對於中國歷史,作為皇帝,個人認為康熙的統治能力更強,歷史貢獻更大。


品茗閒話


康熙、雍正、乾隆爺孫三代,是清朝的比較有作為的皇帝,就算是最低調的雍正,為了查辦虧空、腐敗,也得到了“抄家皇帝”美名。

康熙、雍正、乾隆這爺孫三代,都不是簡單的人物。

但是要說誰對清朝發展作用最大,還得是康熙。

政治方面的貢獻可以說不好比較、不相上下,但是軍事方面的貢獻,全靠康熙才使清朝坐穩了江山。

這就相當於“打天下與坐天下”的區別,康熙雖然稱不上是“打天下”,但是“坐天下”的難度相對應的也是更大。

康熙的功績雖然是“坐天下”,但東征西討是必不可少的。

清除了內部分裂勢力“三藩”“臺獨”

康熙智擒鰲拜,順利接掌朝廷大權,這是康熙能夠建功立業的根基,就不要說了。

皇太極死後,清朝的皇位之所以能夠落到順治、康熙父子的身上,就是因為清廷立足未穩,多爾袞在不佔據優勢的情況下,為了清朝的穩定放棄了皇位。

一直到康熙接掌大權,清廷依然面臨這個嚴峻的問題,而內部最大的隱患就是“三藩”、“臺獨”勢力。

平西王吳三桂鎮守雲南,平南王尚可喜佔據廣東,靖南王耿精忠佔據福建,都是江南地區的魚米之鄉、產糧眾多,但是在“三藩”掌控之中,成為了造反的資本。

但是,因為三人心懷鬼胎,被康熙分化瓦解,最終都不得善終。

鄭家雖然佔據臺灣,立志“反清復明”,但是地狹人少,好不容易有了水軍人才施琅,卻得不到重用,反而逼迫施琅投降康熙,最終被康熙重用,抓住機會收復臺灣。

康熙平定了內部分裂勢力後,百姓才得休養生息,開創盛世。

驅逐了外來侵略勢力“沙俄遠征軍”

康熙想要平定局勢,休養生息,但是外部侵略勢力,比如沙俄卻不給這個機會。

清軍雖然入關,東三省卻一直是清朝的“龍興之地”,非常重要,但是因為清軍入關,東三省地區的清軍勢力已經縮減到極致,只能被動挨打。

當然,康熙是絕對不會放棄東三省的。

有了還手之力的清朝在康熙的指揮之下,節節勝利,將沙俄打的潰不成軍,最終雙方在雅克薩之戰後簽訂了《尼布楚條約》,劃定了雙方的邊境線。

只可惜清朝的後人不爭氣,將這大片的領土又拱手送給沙俄了。

擴大了領土疆域“征服漠北”

清軍入關之前就已經征服了漠南蒙古,並且成為了清軍入關的強大助力。經過清朝多年的有史以來的最大規模的和親政策,漠南蒙古已經基本投靠清朝,忠心耿耿成為清朝北疆的一道防線。

此時的蒙古已經分裂為漠南、漠北、漠西三部,漠北、漠西與清朝的關係也極為親善。

漠西準格爾部的領袖噶爾丹在沙俄的支持下,在蒙古內部發動戰爭,擾亂了北疆局勢,甚至一度佔領了漠北地區,勢力逐步強大起來。

但是一個統一的蒙古會對清朝的統治造成極大威脅,康熙經過多次御駕親征,終於平定了噶爾丹叛亂,將漠北納入了清朝版圖,並且逐步吞併了整個蒙古地區。

當然,康熙也不是全無過錯。

在康熙的晚年,康熙麾下幾位有實力的皇子發動了“九龍奪嫡”大戰,使剛剛穩定下來的朝廷局勢逐漸陷入混亂,並且貪汙腐敗之風在康熙的縱容之下開始盛行。

清朝後來的歷代皇帝,能有康熙一半的雄才大略,晚清時期也不至於淪落到任人宰割的地步。

歷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樣的歷史人物。想了解歷史人物,學習歷史知識的可以關注我,感謝大家支持。


歷史公元


個人覺得雍正的作用最大。



康熙在位期間主要還是解決大清入關後的一些遺留問題,比如三藩問題、臺灣問題、準噶爾問題等。在政治上設立南書房以削弱滿洲貴族和內閣的權力,加強君主專制。在經濟上出臺地丁銀,提出“盛世滋丁,永不加賦”構想。



而雍正則將康熙在政治和經濟上的兩大措施形成制度,在政治上建立了軍機處,極大提高了行政效率,將君主專制推向高峰。在經濟上推行了攤丁入畝,取消了丁稅,緩和了土地兼併造成的社會矛盾,有助於商品經濟的發展。此外雍正還完成了一系列的制度建設,如火耗歸公、改土歸流等,並通過一系列政治、軍事鞏固了西北、西南和東北邊疆。針對康熙朝晚年吏治腐敗的局面,大力整頓吏治,使吏治為之一振,國庫為之充盈。



乾隆在雍正朝的基礎上,將走向繁榮的大清帝國推向極致。在乾隆的治理下,大清帝國的人口、疆域和綜合國力均達到了全盛。但在其統治後期吏治腐敗,社會問題頻發,並逐漸落後於世界潮流。


達摩說


清朝經過康熙、雍正、乾隆的治理,國家實力達到昌盛,因此被史學家冠以“康乾盛世”。有學者認為康乾盛世是吹噓出來的,歷史上根本沒有什麼康乾盛世,有的只是康乾剩世。這很大一部分是根據清朝統治者閉關鎖國所得出來的結論。因為在當時西方國家的科技已經遠超中國,而中國在那個時候還是農業社會,對工業和科技沒有任何貢獻。

馬戛爾尼率英國使團來中國訪問後得出的結論是清朝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普遍比較困難,每個人都面黃肌瘦一副吃不飽的樣子。又說清朝只會打壓和限制老百姓的智力發展,老百姓只是清朝統治下的羔羊。由此可見乾隆時期的老百姓並沒有生活在盛世之下。因此學者們得出結論是,康乾盛世根本不存在。

那麼什麼是盛世?如果按照今天的標準來衡量,清朝根本不是什麼盛世。但是我們要把目光放到幾百年前的中國,只能說每一個時代對於盛世衡量的標準不一樣。清朝康熙時期政策比較寬鬆,康熙所採取的是與民休息政策。讓老百姓避免戰爭,減輕賦稅,積極發展農業,讓明末經過戰亂的老百姓得到休養生息,免受戰爭動亂之苦。那麼對於從動亂中走出來的老百姓,能吃飽飯和沒有戰亂對他們來說已經是國泰民安了。

到了雍正時期,雍正實行的是鐵腕政策。他下令嚴查貪官,對貪官的懲治絕不手軟。經過他的鐵腕政治,清朝無人敢貪,這對老百姓來說是不是在享受盛世?而且雍正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比如攤丁入畝、廢除賤民政策等等,使國家面貌煥然一新。雍正統治時期國庫充盈老百姓安居樂業,康乾盛世雍正的功勞是最大的。如果沒有雍正的勵精圖治,乾隆繼位也就是一個窮皇帝。

雍正在康乾盛世中發揮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所以乾隆登基後前期的國力確實十分昌盛。乾隆皇帝前期也是勤勉於朝政兢兢業業,可是到了後期乾隆就開始享受了。七下江南揮霍無度,也就是那一時期清朝貪官橫行,大清開始慢慢走下坡路。所以馬嘎爾尼看到的大清非常落後,也一點都不誇張。

所以我們要用不同的眼光去分析那一段歷史,要站在歷史角度去看歷史,才能得出比較公正的答案。

讀歷史學做人,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喜歡歷史的朋友請關注小編,我們一起來探討更多的歷史事件。





笑談趣史五千年


康乾盛世又被稱為康雍乾盛世,說的是清朝中前期前後相繼的三個皇帝所處的一百多年中,清朝正處於自己的黃金歲月。但是仔細一看就會發現一個問題,所謂的康乾盛世在乾隆中期就開始走下坡路了。所以論這三個皇帝誰對清朝發展作用更大,乾隆首先要被排除。

康熙在位61年,而雍正則短得多。但是,雖然雍正執政時間短得多,卻將康熙晚年經濟社會發展又提上了一個高度,同時消除了當年的不少積弊和問題,從而達到了整個清朝時期的最高峰。從這個角度來看,雍正還是要勝過一籌的。

因此,雍正,而不是康熙,對清朝發展作用更大。


張傑談史


都是厲害角色,比後來的幾個強


小主宰嗚啦啦


康熙的主要功績是國家安全方面,雍正的功績在於吏治和經濟,乾隆時期的四庫全書 還有文化藝術是相當繁榮,好像京劇差不多是乾隆後期誕生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