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洋铁骑:解密二战英美援苏清单,竟然有这么多王牌利器!

在二战的武器装备援苏行动中,英国是“急先锋”,美国是最大的援助国。因为加拿大是英联邦的成员国,加拿大援苏的坦克包括在英国的名下。本文就英美援苏的各种类型物资在苏德战场上的实际使用情况分别介绍如下——

越洋铁骑:解密二战英美援苏清单,竟然有这么多王牌利器!

一、英国援苏坦克

1、“范伦泰”步兵坦克

“范伦泰”步兵坦克是英国(包括加拿大)援苏坦克中数量最多的一种,总数达到3782辆。其中,英国援苏的“范伦泰”坦克为2394辆;加拿大援苏的为1388辆。也就是说,英国生产的8000多辆“范伦泰”坦克中,29%援助了苏联;而加拿大生产的1420辆“范

伦泰”坦克几乎全部用于援苏。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加拿大“偏安于一隅”,而英国要随时提防德军越过英吉利海峡进攻英国本土;另一方面,从加拿大远洋运输,航线上也比较便利。苏联红军往往把“范伦泰”步兵坦克上的2磅火炮(口径40毫米)或6磅火炮(口径57毫米)换装为76.2毫米火炮,以增强火炮威力。

不过,由于“范伦泰”坦克的炮塔直径较小,换装为76.2毫米火炮后,炮塔内显得十分拥挤。红军官兵对“范伦泰”步兵坦克的评价是:冬季使用时,具有良好的雪地行驶性能;火炮威力不足,但射击精度还不错,存在的问题是射击前五六发炮弹时有大量油烟,估计是封存保养中往炮管内注油过多所致;观察仪器性能良好,挑不出毛病;动力-传动装置在150~200摩托小时内性能稳定,但之后马力迅速下降;装甲板质量没问题,抗弹性较好;履带板容易脱落;主炮弹种中无榴弹。无疑,苏军官兵对“范伦泰”坦克的总体评价相当不错。它是苏德战争初期使用最多的一种援苏坦克。

2、“马蒂尔达”步兵坦克

在援苏的英制坦克中,“马蒂尔达”步兵坦克在数量上仅次于“范伦泰”步兵坦克,达到1084辆。“马蒂尔达”也常常是英国女性的名字,加上英军的“范伦泰”坦克在北非战场上对付意大利坦克表现不俗,因而获得了“战场女神”的外号。不过,在苏联境内,它的冬季行驶性能较差,加上火力也不强,评价一般。比较露脸的是,防护性能评价很高。曾经有一辆“马蒂尔达”坦克中了17~19发50毫米炮弹,竟然没被打穿,创造了奇迹。

3、“丘吉尔”步兵坦克

“丘吉尔”步兵坦克是二战中英国研制的著名坦克,总生产量达到了5640辆。援苏的“丘吉尔”坦克总数为344辆,实际运抵数为253辆,全部为装6磅火炮的Ⅲ型和Ⅳ型。援苏的“丘吉尔”坦克数量不多,但发挥的作用较大,先后参加了斯大林格勒会战、库尔斯克会战、列宁格勒战役和解放爱沙尼亚战役等。

越洋铁骑:解密二战英美援苏清单,竟然有这么多王牌利器!

在库尔斯克会战中,有35辆“丘吉尔”坦克参加了战斗。苏联红军官兵往往把它当作重型坦克来使用,认为它“可以和苏联的KV-1重型坦克相匹敌”。有趣的是,二战过后,丘吉尔成为“铁杆反苏首相”,在苏联的公开史料中,“丘吉尔”坦克的名称也销声匿迹,时间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4、“提特拉奇”空降坦克

“提特拉奇”坦克是英国于1940年研制成功的超轻型空降坦克,战斗全重只有7.6吨,总共只生产了177辆。援苏的“提特拉奇”空降坦克共有20辆,全部编入第151坦克旅,参加过黑海地区的一些战斗。“提特拉奇”空降坦克要和“哈米尔卡”滑翔机配合使用空降。所以,援苏的“提特拉奇”空降坦克只能作为超轻型坦克,用于战场侦察和通信联络。

越洋铁骑:解密二战英美援苏清单,竟然有这么多王牌利器!

二战后,有一辆“提特拉奇”坦克珍藏于库宾卡坦克博物馆。细心的朋友会发现,二战中后期英国又研制出好几种坦克,如“克伦威尔”巡洋坦克、“彗星”巡洋坦克、“黑王子”步兵坦克、“萤火虫”中型坦克等,怎么一辆也没给苏联呢?一方面,这里面许多坦克的生产数量很有限;同时,英伦三岛的战事也很吃紧;再加上有的坦克(如“萤火虫”坦克)本身就是用美国援助的M4“谢尔曼”中型坦克改装的,所以,没有援苏也在情理之中。

二、美国援苏坦克

在援苏武器装备行动中,美国是“出车、出人又出船”,特别是在二战中后期,其贡献超过了英国,成为武器装备援苏的主角。就连英军的武器装备中,好多也是美国援助的,这是历史事实。

1、M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

美国在1941~1942年间,向苏联运去了1676辆M3轻型坦克,但实际运抵苏联的只有1232辆,航运途中损失不少。最先装备M3轻型坦克的,是苏联卡夫卡斯方面军的北部战斗集群,承担战场侦察和支援作战任务。由于M3轻型坦克装的是星型发动机,显得“人高马大”,红军的坦克兵不喜欢它“高大的外部轮廓”和“使用不便的前机枪”。但是,同样是M3轻型坦克,由于它良好的机动性,在北非沙漠地区就很受英国大兵的喜欢,获得了“沙漠帅哥”和“沙漠情人”的美称。客观地说,M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的综合性能要优于苏联同期的T-60/70轻型坦克。

2、M3“李”中型坦克

美国援苏的M3中型坦克的总数为1386辆,不过,安全达到的仅为976辆,海运的损失率高达29.6%!援苏的M3中型坦克中,以M3A3型为主,另有一M3中型坦克为底盘的M31坦克抢救车115辆。

越洋铁骑:解密二战英美援苏清单,竟然有这么多王牌利器!

3、M4“谢尔曼”中型坦克

M4中型坦克是二战中美国生产数量最多的坦克,总数达49234辆,和二战中苏联生产的T-34中型坦克的总数不相上下。援苏的M4中型坦克为M4A2型,A2型的生产总数为10960辆,援苏的数量为4063辆,安全运抵苏联的为3664辆。其中,装M3型75毫米火炮的为1990辆,装M1型76毫米火炮的为2073辆。

最先装备援苏M4中型坦克的是苏军第5近卫坦克旅,对这种坦克给予很高的评价。该旅的司令官在1943年10月的一份报告中写道:这种坦克“跑起来速度很快,很容易投入追击作战,战术能力强,榴弹的破坏力和穿甲弹的穿甲能力都能满足要求。其缺点是目标高大,尤其是草原作战中目标明显”。这份报告还特意将M4中型坦克和T-34中型坦克做了对比,认为M4中型坦克“操纵轻快、容易,长时间行军很少出故障,发动机不经保养也能长时间工作,是一种靠得住的坦克”。

越洋铁骑:解密二战英美援苏清单,竟然有这么多王牌利器!

援苏的M4中型坦克参加了从库尔斯克会战直到攻克柏林的一系列重大战役,在苏军大反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1944年6月的夏季攻势(史称白俄罗斯战役)中,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所属的“斯大林格勒近卫军”的M4中型坦克占到坦克总数的56%,第3方面军所属的第9近卫机械化旅的季亚辛克中尉率领的M4中型坦克排创造了击毁德军4门野战炮、30辆军用车辆、击毙德军80人的辉煌战绩,而己方仅损失一辆M4“谢尔曼”坦克。在解放东欧以及攻克柏林的战役中,每次都有几百辆“谢尔曼”坦克投入战斗。在苏军进入我国东北围剿日寇的作战中,也有大约250辆M4“谢尔曼”坦克参加了战斗。

三、援苏的其他武器装备

二战期间,英美对苏联的军事援助是全面的、全方位的,不仅数量大,而且涉及陆海空军各种装备和作战物资。在这一节里,除了简要介绍英美援苏的战机和舰船外,重点介绍英美援苏的装甲车辆和军用作战物资。

1、作战飞机

根据苏联方面的资料,二战期间,盟军共向苏联提供了18303架军事飞机,约占苏联生产的战机总数的20%。这些飞机多数是以远洋运输方式运抵苏联的。

“巴巴罗萨作战”开始,德军对苏联的前线机场和西部机场猛烈轰炸,几天内苏联就损失了1000多架战机,西部的制空权丧失殆尽。在这种情况下,紧急援助的盟军飞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战期间,美国援苏的飞机为14018架,以战斗机为主,主要机型为P-39“空中眼镜蛇”战斗机和P-63“眼镜王蛇”战斗机;另有相当数量的A-20攻击机、B-25轰炸机、C-47运输机等。英国援苏的战机主要是“飓风”战斗机。

越洋铁骑:解密二战英美援苏清单,竟然有这么多王牌利器!

据称,获得两枚以上金星奖章的苏联空军飞行员中,有三分之二驾驶的是美制P-39战机,可见一斑。击落敌机58架的苏联王牌飞行员列奇嘎罗夫大尉,战果中有44架是驾驶P-39战机取得的。而他的老师波克雷西金大校更是驾驶P-39战机取得了击落德军48架战机的记录。

英国援苏的战斗机约4000架,主要是“飓风”战斗机。为了帮助苏联空军,美国还提供了150吨的高质量航空汽油,比二战时期苏联生产的航空汽油还多。作为“飞行的金属——铝”,美国向苏联提供了32万吨,超过了二战时期苏联生产的铝的总和。

2、海军舰艇

英美援苏的海军舰艇有400多艘,包括:鱼雷艇、扫雷艇、潜艇、登陆舰、护卫舰等。盟军援苏的最大战舰为美国的“塔科马”级护卫舰,共28艘。该型护卫舰排水量为2270吨,航速为19节,巡航距离达15000千米,武器包括:3门76毫米舰炮、两门40毫米机关炮和9门20毫米机关炮。为了对付纳粹德国的潜艇,还特意配置了声纳系统和深水炸弹。

3、半履带式装甲车

美国援苏的半履带式装甲车包括:M2/M3半履带式装甲输送车、M15、M17多管自行高炮等。由于半履带式装甲车的越野性能要优于轮式车辆,在苏德战场上运用广泛。苏联人还将M3半履带式装甲车装上SU-57H火炮,改装成T-48坦克歼击车,用来对付德军的轻型装甲目标。

越洋铁骑:解密二战英美援苏清单,竟然有这么多王牌利器!

1)、M3轻型轮式侦察车

M3轻型轮式侦察车,这是一种4×4的小型轮式侦察车,战斗全重为5.6吨,乘员1~7人,最大速度为81千米/小时。二战期间,M3轻型侦察车的生产总数达21000辆,援苏的为M3A1型,共3034辆。M3轻型侦察车在战场上作为侦察、通信、警戒和指挥车用,也可作为火炮牵引车,在苏德战场上应用很广泛,是苏制BA-64轮式装甲车的重要补充。上图给出的是一位战场上的中将指挥官乘坐的M3侦察车。要知道,在战场上能乘坐有装甲的M3轻型侦察车,也算不错了,总比乘坐吉普车要安全得多。

2)、通用履带式装甲输送车

援苏的通用履带式装甲输送车共2656辆(苏联方面的资料为2007辆),主要是英国和加拿大援助的,美国援苏的为96辆。由于它的履带中心距较短,在雪地里的行驶性能较差,但在俄罗斯大草原上却是“草上飞”,很受俄国大兵的欢迎。即使是雪地上行驶,也比轮式车辆要强得多,所以,冬季作战使用也相当广泛。在战场上,一般作为人员和作战物资输送车使用,也用于战场侦察和通信联络。

四、英美援苏的军用物资

除了武器装备之外,英美援苏的各类军用物资也是种类多、数量大,差不多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无所不有。这里我们看一看援苏的门类繁多的各种军事物资吧!

1、各类军用卡车

各类军用卡车从大“道奇”到军用吉普,应有尽有,共计40万辆,数量相当可观。除了少部分是加拿大援苏的之外,大部分是美国提供的。20世纪40年代,美国已经是世界上第一汽车生产大国。美国汽车,可以说是“全世界满街跑”,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用的也是美国造的大“道奇”和军用吉普。

二战期间,由于钢铁极度匮乏,苏联生产的“嘎斯”51卡车上,一些车大箱,甚至车门,都是木质胶合板制成的,上了岁数的人在解放初期对此当是司空见惯。这些军援卡车对于改善苏军的物资供应能力和机动作战能力,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2、铁路机车车辆和钢轨

铁路机车车辆和钢轨共计50万吨,这在二战中后期发挥了很大作用。尤其是二战后期,苏军反攻到哪里,铁路就修复到哪里。由于铁路的运输量大,对于苏军大规模、远程机动,发挥了重大作用。

3、高辛烷值汽油

二战时期,苏联用的多是(辛烷值)60号汽油,而美国用的多是70号以上的汽油(现在用的汽油已经是93号或96号)。援苏的高辛烷值汽油,成为苏军飞机的主要用油。

4、工业原材料和机床

除了汽油之外,美英援苏的金属原材料和机床等,数量也相当可观。而钢材、铜、铝、镍、铬等,都是战略物资。二战期间,美国援苏的钢材为259万吨,铜38.76万吨,铝25.64万吨。各型金属切削机床3.8万台。

5、罐头及各类食品

各类罐头和食品种类繁多,包括:牛肉罐头、水果罐头、脱水蔬菜、香肠、奶粉、奶酪、巧克力等,各类食品的总量超过400万吨。二战中后期,前线的苏军官兵每天可以得到1千克以上的食品。不过,最受红军士兵欢迎的当属“牛肉罐头”,它是“苏联红军士兵重要的蛋白质补充来源”。其实,中国军人也挺喜欢美国的“牛肉罐头”。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军打了大胜仗,缴获了国民党军队的美国“牛肉罐头”之后,战士们定能美餐一顿。而加拿大方面援苏的小麦和面粉就有104万吨。

6、军服等军需品

从军服的面料到制式军服,甚至钢盔、大盖帽,无所不有。由于苏联多数地区处于寒带,棉毛纺织品的生产本来就不多,加上重要的产棉区被德军占领,战时紧急动员大量预备役和全民适龄青年参军,一时间使军服的供应成了大问题。

越洋铁骑:解密二战英美援苏清单,竟然有这么多王牌利器!

在苏联方面的请求下,美国等供应了大量的军需物资原料和成品,如只是军服就供应了1100万套。除了军服,军用皮靴的数量也相当可观。1941年至1942年间,美国向苏联提供了10500吨皮革,但满足不了红军的要求,美国又紧急运去150万双军用皮靴。1943年后,美国又给苏联提供了400万双皮靴,英国提供了300万双。这些皮靴柔软又耐穿,深受苏联大兵的欢迎。

据不完全统计,整个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单是美国向苏联援助的各种武器装备和军事物资,总价值就高达102亿美元,如加上劳务费即运费,总价值达109亿美元!这里面还没有包括远洋运输途中的损失。

还有一种说法(当然是美英方面的说法)是,在坦克技术方面,苏联军方获取了美国和英国坦克的英美援苏坦克装甲车辆汇总(根据苏联方面的资料,单位:辆)许多先进技术。如:坦克观瞄仪器技术、炮塔旋转装置技术、火炮稳定器技术、双销履带技术、水平对置活塞技术等,对二战后苏联坦克技术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当然,苏联方面并不认可这种说法。这些就让读者自己去判断吧!

五、是“作用有限”还是“最后的王牌”?

对待二战时期英美援苏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的实际使用效果,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当然是在二战结束后,很有意思。

苏联史学家认为,英国和美国在二战期间援苏的坦克和装甲车辆“数量上有限,质量上也不如苏联的T-34坦克”。而英国的史学家则认为,由于援助苏联,英国军队得不到更多的坦克,况且英国的“范伦泰”坦克和“马蒂尔达”坦克的性能要优于苏联大量装备的T-60/T-70轻型坦克。

越洋铁骑:解密二战英美援苏清单,竟然有这么多王牌利器!

对美国坦克的评价也很微妙。如对M3中型坦克的评价,既有《七兄弟》这样的赞美歌曲,也有“七个坦克兵的活棺材”这样的反面评价。对于M4“谢尔曼”中型坦克的评价差异更大。苏联方面认为,M4中型坦克在性能上远不如T-34坦克。而美国学者则认为,M4“谢尔曼”坦克在三大性能上和T-34坦克不相上下,而在可靠性和耐久性上却要强于T-34坦克。

看来,各家都说“自家的西瓜最甜”。在这里,我们不想评论这一场“笔墨官司”的是非曲直,历史自有公正的评价。

尽管一些苏联史学家认为:援苏武器装备“发挥的作用有限”,但是,2万辆坦克和近2万架飞机,绝不是一个小数目。德军参谋部认为,“在激烈的对抗中,交战双方都会付出很大的伤亡代价和武器装备的巨大损失。在这种情况下,拼到最后的一个团或一个营可能会决定战争的胜负”,他们是一张“最后的王牌”。这正像围棋打劫中的最后一个劫材和打扑克时最后的主牌小3能“抠底”一样。尽管不能说苏德战场上美英坦克是“最后的王牌”,但是,假如没有这2万辆“越洋铁骑”和近2万架飞机,以及数量巨大的军援物资,苏联方面将要付出更加沉重的代价,则是毋容置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