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生必读系列 57

血管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

再狭窄是指在血管成形术或者支架植入术治疗阻塞后,冠状动脉逐渐发生再狭窄的过程。再狭窄通常在手术后3-12个月内发生。因为再狭窄导致动脉再次变窄,所以心绞痛的症状通常会再次出现。在血管成形术的最早期,再狭窄被认为是一个非常常见的问题,多达40-50%接受血管成形术治疗的患者会发生再狭窄。事实上,首先开发支架的原因是也是为了减少再狭窄的发生率。

全科医生必读系列 57

在很大程度上,支架已经成功地减少了再狭窄的发生率。即使使用第一代裸金属支架(BMS),再狭窄的发生率也大大降低(12个月内大约降低20-30%)。随后,相继开发了药物洗脱支架(DES)以进一步减少再狭窄发生。在DES中,支架涂有抑制组织生长的药物,很好的避免了再狭窄。第一代DES在五年时将再狭窄的发生率降低至约15%。较新的DES进一步降低再狭窄发生率,五年后降低至5-7%。

什么原因导致再狭窄?

血管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是组织创伤的一种形式。在血管成形术期间,携带放气球囊的导管穿过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冠状动脉,然后使球囊膨胀。膨胀的球囊压缩斑块,从而增宽了动脉内径。然后在血管成形术部位扩张支架以保持扩张的动脉不再向下塌陷。斑块的压缩不是一个“温和”的过程,并且几乎总是对血管壁造成创伤。

全科医生必读系列 57

再狭窄可以被认为是血管成形术局部创伤后“愈合”过程的结果。通常冠状动脉的内皮细胞在创伤部位增殖,如果内皮细胞的这种增殖变得过度,则细胞可以阻塞支架部位的血管。

再狭窄也可能是由于复发性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再狭窄往往在手术后相当长的时间,一年或更长时间。而在手术后6个月内(通常在12个月内)出现的再狭窄通常由内皮组织生长引起的。

再狭窄与血栓形成的关系

再狭窄与更可怕的支架内血栓形成不同。支架内血栓形成通常是一种灾难,因为它常常会导致冠状动脉突然完全阻塞。支架置入后的前几周或几个月内血栓形成的风险最高,但使用血小板抑制药物可大大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全科医生必读系列 57

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很小但确实存在,近年来认为,抗血小板药物应该持续至少一年甚至更长时间。然而,预防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最佳方法仍存在争议。

虽然DES的使用大大降低了支架再狭窄的发生率,但它并没有消除这个问题。如果发生再狭窄并且产生心绞痛的症状,则治疗方法通常是在相同位置置入第二个支架。药物治疗同样是一种选择。此外,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是支架再狭窄患者的另一种选择,特别是在第二次支架后再次出现再狭窄时。

再狭窄最初是使用血管成形术和支架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的主要限制因素。虽然支架技术的得到改进,但是再狭窄问题依然是一个重要的限制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