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趙洪璋|恩師的學術思想和實幹精神永放光芒

趙洪璋院士寫給學生的兩封信

編者按 2018年6月1日是趙洪璋先生誕辰100週年紀念日。趙洪璋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他先後主持育成並推廣了以“碧螞1號” “豐產3號”“矮豐3號”和“西農881”等為代表的四批優良品種,被譽為小麥育種學界的科學巨匠、農業科教戰線的一代宗師,老百姓親切地稱他為“趙勞模”。毛澤東主席親切稱讚他:“一個小麥品種挽救了大半個新中國。” 為深切緬懷他的豐功偉績、弘揚他的科學精神、感悟他的科學情懷,特刊出趙洪璋先生的先進事蹟和紀念文章,同時以紀念活動為契機,進一步傳承和弘揚“西農精神”,為新時代統籌推進“雙一流”建設、實現學校內涵式發展譜好新華章、奏好奮進曲。

1974年9月8日的一封信

百年赵洪璋|恩师的学术思想和实干精神永放光芒

丕皋、如敏同志:

我最近特別忙,昨天半夜起床,給你們寫了那兩封信,因為身邊沒有大信封,早晨沒能投郵,巧的是,下午又收到丕皋4日的來信,於是再寫幾句。

今年西農沒有參加試驗的新材料。矮豐3號比矮豐1號、矮豐2號可能稍微全面些,你們試驗用,種子不夠可派人來取。

紅衛麥怎麼辦呢?我今年沒有抓渭北的品種試驗,一是沒有適當的試驗點,二是工作太忙。我的意見,把紅衛麥分寄到有關市、縣農技站,交貧下中農推廣。這就是豐產3號的試驗推廣辦法,也是依靠主力軍——廣大貧下中農的辦法,建議你們這樣幹。

今年西農兩個品種試驗報告,內容形式和過去不一樣。這次的試驗報告,目的是幫助同學學習、具體分析試驗結果和如何評價品種,這樣可以避免試驗的侷限性。

要做一件事情,很不容易,必須有一班人馬。北方冬小麥育種試驗任務重大,關係到山東、河北、河南、山西、陝西、江蘇、安徽、甘肅等省。一年四季要工作,西農必須參加各種工作,經常要投入一個人,這就是盼望你們能來西農工作的一個重要原因。

洪璋

1974年9月8日晚

百年赵洪璋|恩师的学术思想和实干精神永放光芒

1974年9月24日的一封信

丕皋、如敏同志:

久未通信,長念。

參加延安會議併到西農在延安綏德教學基地後,9月8號趕回西農,接待了美國代表團(其中有勃勞格),接著到興平、戶縣去了幾天,國慶過後去西農陝南教學基地,前天回到西農。事亂如麻,疲於奔命。 最近省委開會,我因事請假,未來西安,所以寫這封信。

(1)我想西安市小麥豐產方面,明年一定會取得更大成績,這是決戰的一年。河南、西安、寶雞等地已經開始重視矮稈小麥,今秋播種面積很大。

延安會上,我帶了多份材料,記得還交如敏給你帶了一套,因為會期短,也未和如敏研究。最近,我覺得小麥試驗要強調三點:

一是冬前促,返青後澆,枝節後促,抽穗後澆水。抽穗後澆水並不是小麥生育的規律,而是為了防病、防晚熟、防青幹。因此要適當掌握,這樣才能克服矮稈品種上的缺點。

二是矮稈品種分櫱多、密度大,在水大、肥大的高產栽培條件下,容易過稠、生病。要注意合理密植,抽穗後澆水,化學噴霧石硫分劑防病(如白粉病),這樣才能保證畝產800斤。

三是冬前由於缺水、土壤乾旱等原因,苗不壯時,冬前分花期要澆水追肥,把三類苗消滅在冬前。這對三類田變成為豐產田作用很大。希望你們在西安市廣泛宣傳推廣。

(2)我看,現在提矮稈品種,要注意抗多種病害,這樣才能穩定並大大提高產量,勃勞格育成的“墨西哥小麥”就是提高品種的高抗病性。現在我們病害知識太差,也還沒有找到抗病原始材料,要學習、收集抗病原材料。

(3)墨西哥小麥品種要繼續試驗,有的材料早熟性好,但抗病性如何?還不清楚。看到墨西哥小麥在試驗中,種早了易受凍,春種密不好,但晚秋播種結合增加播種量,看來有希望。

我最近想介紹一下“墨西哥小麥”的試驗資料,並且在西農進行晚秋播種期和增量聯合試驗。希望你們把西安實驗結果寄我一份,並且繼續進行試驗。

你們好

洪璋

1974年9月24日晚

百年赵洪璋|恩师的学术思想和实干精神永放光芒

嚴威凱:恩師的學術思想

和實幹精神永放光芒

百年赵洪璋|恩师的学术思想和实干精神永放光芒

1988年,趙洪璋(中)與嚴威凱(右一)

在蒲城郭村觀察小麥育種試驗田

作為趙洪璋老師的學生,1982至1993年,我有幸在他的指導下在西農學習和工作了近12年。雖然趙洪璋老師離開我們已經24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依然歷歷在目,他學術思想和實幹精神至今仍然在指導和影響著我的工作和生活。

12年的時光裡,記不清有多少次跟趙洪璋老師及小麥研究室其他老師和同事,在小麥育種圃裡徘徊,在下鄉的路上顛簸,在農民的土炕上過夜;也記不清有多少次聽趙老師在會議室裡談育種,在下班路上談育種,在我的宿舍和他的家中談育種。下班回家時,常常是我推著自行車,他左手扶車把,右手拎著那個簡易的公文包,邊走邊談。很多次,回家之前他先來到我的宿舍,坐在我的單人床床邊,背靠我的鋪蓋卷,一聊就是一兩個小時。

12年裡,跟趙洪璋老師學到的東西很多,讓我終生受益,永志難忘。感受最深的,一是他的學術思想,二是他的實幹精神,三是他的高尚情操。趙洪璋老師是中國公認的最成功的、貢獻最大的小麥育種家。他把小麥育種過程概括為三大環節:育種目標、親本選配、後代選擇。三句話十二個字說起來簡單,實為育種家一生的功課,更是育種行業永恆的主題。育種目標是育種工作的方向。育種目標是否正確,取決於育種家對目標環境、生產實際、市場走向的認知程度。親本選配是育種成敗的基礎,親本選配的好壞取決於育種家對現有品種優缺點的認識和對種質資源的掌握及瞭解程度。在親本選配方面,趙洪璋老師有一個著名的口號:“少而精”。也就是說,組合不要多,但每個組合都要有希望出品種。這個原則是建立在對育種目標和育種材料特徵特性充分了解的基礎之上的。一般的育種家通常會做很多組合,然後通過多個世代選擇,逐漸把注意力集中在少數幾個有希望出品種的組合上。這個去粗取精、費時費力的過程,是在趙老師腦力勞動中完成的,他也要求我們這樣做。能做到少而精的育種家過去不多,現在也很少,但它應該是育種家追求的最高境界。

回顧趙老師幾個里程碑式的小麥品種,以及後來的“881”組合,都是“少而精”思想的具體體現和驗證。我做過的組合中,有一個叫“8727”。趙老師看過後說,這是個好組合。果然是那些組合裡唯一出了品種的組合。後代選擇方面,趙老師的提法是“先看後稱”。也就是說,在不能進行產量試驗的早代,以目測選擇為主;在可以進行產量試驗的高代,以實際數據為主。早代選擇做得好,可以大大降低高代選擇的工作量,從而把有限的資源用於測試最有希望的品系。現代育種的所有技術,包括目前最熱門的全基因組選擇技術,目的不外乎於此。但是目測選擇,對一般育種家的確很難。目測選擇是靠“育種家的眼睛”選擇,靠的不是育種家的運氣,不是育種家的魔法,而是育種家基於知識的判斷。不僅需要把看得見的性狀與看不見的性狀聯繫起來的知識,需要把個體表現與大田表現聯繫起來的知識,更需要的是把單個環境下的表現與整個目標環境下的表現聯繫起來的知識。獲得這種判斷能力,也是育種家追求的最高境界。

趙洪璋老師能把其學術思想物化為一個個劃時代的小麥品種,靠的是他的豐富知識和經驗,後者又來自他對小麥育種事業的執著和實幹精神。趙洪璋老師在37歲的時候就是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全國著名小麥育種專家。雖然是教授,但他衣著樸素,像個農民,雖然是學者,卻像個“師傅”。有些人背後不稱他趙教授,而稱他“趙勞模”,其中不乏貶抑之意。事實上,正是這個“像”字,形象地道出了趙老師育種成功的真諦:接地氣、實幹。植物育種是積多學科之大成的學科,所以要求育種家有廣博的基礎知識;同時它又是一個應用性極強的學科,所以到試驗點、下試驗地,過去是、現在是、一百年以後恐怕也還是育種成功的必由之路。

除了工作,趙洪璋老師更是言傳身教,教我們生活和做人的道理。他推崇的一個詞是“特立獨行”,鼓勵我們獨立思考,標新立異,敢為人先。他常跟我們強調:“任何機會既是成功的機會,也是失敗的機會”,告誡我們戒驕戒躁,不要急著出風頭,搞短期行為。他還常說:“我可以不說話,但我不能說假話”,教我們踏實工作,誠實做人。

與趙老師朝夕相處的12年裡,受到過趙老師的“溺愛”,也遭到過趙老師的嚴斥。回味起來,那都是濃濃的師生情。在趙洪璋老師誕辰100週年之際,撫今追昔,思緒萬千。匆匆此文,掛一漏萬,聊表對趙老師深深的崇敬、景仰和懷念,也藉此機會向當年西農的老師、同事和朋友們致意。

百年赵洪璋|恩师的学术思想和实干精神永放光芒

嚴威凱,山西洪洞人。1982年初山西農大畢業,進入西北農大攻讀研究生,師從趙洪璋教授。1985年獲碩士學位後在西農小麥研究室工作,1993年赴康奈爾大學合作研究。2006年後獲聘加拿大農業部渥太華研發中心研究員,主持加拿大東部燕麥育種。他所選出的品種目前已是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的主栽品種,也是加拿大東部有史以來產量最高的品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