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之間房價差異變小之後會帶來哪些變化?

房價差異變小之後

文|周老闆

今年過年回家,跟親朋好友們一起聊天,各種各樣的話題聊得很多,最主要的話題是房子。

前些年跟朋友們聊天的時候,房子的話題沒有這麼熱,今年成為主要話題的原因是去年縣城和市裡的房子都在漲價,而且漲了不少,不少小區甚至翻倍地漲。

這就產生了一種有趣的現象,沒買房的抱怨房價太貴了,買了房子的後悔買少了。

這樣的場景是不是似曾相識?

過去很多年裡,北京一直在重複這樣的故事。早早在北京買了房子的人都恨自己買少了,買小了;沒買房的人就抱怨房價太高了,天天希望房價能崩盤。

北京的房價這麼多年也沒見有過崩盤的跡象,所以多數人都對北京的房價持續看好,只有極少的傻空還在期望著北京的房價來一次大崩盤。

但是小地方的縣城和市裡可能情況會不一樣。

我可以給大家一個數據參考,大概在十年前,市裡的一個小區當時剛開盤,價格是五六千每平米,屬於當時比較貴的樓盤了,地段在老城區的湖邊上,有(當地)頂級學區。

十年之後,也就是前幾天,我們幾個人一起吃飯時,有人查了一下那個小區的房價,二手房的價格在1.2萬左右(成交價)。

這個價格就是去年一年漲上來的。

在十年之間,有過微弱的漲跌,但幅度都不大。

房價的這種短期快速上漲,其實基礎並不牢固,很大概率上這種城市的房價又是幾年的平穩期,還有可能回調。(跟上一個週期一樣)

現在市裡的房子,均價在六七千的樣子,前些年一直穩定在四五千左右的均價,那時候我記得開發區的新房有六千多的,但不太好賣。我雖然不在老家買房,但一直關注著那邊的房價,每次回家,不少同學買新房都會聊一聊,還算比較瞭解。

市裡的高檔樓盤也有,是當地的大企業搞的那種CEO,什麼恆溫恆溼沒有物業費等一大堆附加配套,我記得那會兒還上過新聞。那時候的價格也很嚇人,一萬多,好像銷量一般。

老家縣城的房價前些年一直穩定在三千左右,去年也是經歷了一波大漲,現在的房價普遍在四五千左右(新房價格)。

前些年,有不少人在外地工作,為了結婚有套房,都要去縣城裡買套房子。

現在縣城房子的購房人群,一是縣城周邊的人,這部分人得益於城鎮化,老家房子被拆掉了或者沒被拆掉的也想住樓房的,縣城一定是第一選擇,這應該是縣城的主力購房人群;二是還有部分人回鄉置業,但這部分人是很少數了。

比較有意思的是,那些在老家工作生活的年輕人,一看縣城的房價跟市裡的房價差距在變小,所以都傾向於去市裡買房。

縣城好還是市裡好,大家心知肚明。

不少在體制內工作的人,一旦有機會也是爭著往市裡跑,縣城的生活節奏極慢,對於年輕人來說,有點提前養老的意思。即使是工作不調動,如果第一次買房的話,也都傾向於去市裡買,本身縣城跟市裡的距離就沒多遠。

非體制內的人,換工作就更容易了,我認識的在縣城打工的人好像基本沒有,有的話也是年紀大的。

人口的流動軌跡其實是非常清楚的。

縣城的房價上漲也並非什麼好事兒,本來低房價能留住一部分人,現在房價一漲,乾脆人都跑了。

當然,如果房價不漲,從長遠看,縣城的年輕人也會越來越少。但房價的拉昇可能會加速這個過程。

我們那一個老局長剛退下來,跟我們介紹新上任的局長,都是八零後的年輕人。如果職務低,對年輕人來說留在縣城確實沒什麼意思,賺不到錢又沒有什麼身份。

當縣城與市裡的差異變小之後,更多的人會向市裡集中。這種向上流動的趨勢很難改變。

這就像是一個精緻的模型。

這個模型再變小一點,就是農村與鄉鎮的關係,城鎮化的結果是農村空心化,鄉鎮人口增多。

模型再大一點,就是省城與京滬的關係。

很多人今年津津樂道的省城(泛指二線)房價大漲,與一線差距變小,導致從一線回鄉的人優越感大大下降。

省城房價大漲之後呢?差不多的房價為什麼不去京滬買房呢,京滬好還是省城好,大家心知肚明。

如果把話說得更狠一點,那就是二線為數不多的低房價優勢,也在前兩年消失了。

雖然我也傾向於各地方協同發展的思路,但是想要京滬變差,從而失去吸引力,好像不符合常理。既然京滬的優勢在,那就會不斷吸引人才進入。

去年媒體上炒的京滬人口數量下降,實在是很無聊的話題。京滬這樣的城市已經過了靠吸引大量人口來發展的階段,而轉到了有一定門檻、通過層層篩選從而吸引高質量人才進入的階段。

很多人說,同樣的價錢,可以在省城核心區域買一套大平層,在京滬只能買一套老破小,生活質量高下立判。

判你個頭啊!

貪圖“生活質量”的,就是享樂型思維,本身就是一種墮落的表現。

在京滬買不起房子的人,拿著幾十萬到省城同樣可以買一套一百平米的房子,為什麼他們還都在北京上海天天擠地鐵呢?

京滬的房價十幾年翻了20倍,供需矛盾極為突出,如果沒有高壓限購,隨時漲;而省城的房價只是隨著去庫存週期幾年漲一次,而且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沒法比。

怕的是很多人把這一輪的房價上漲當成了省城永遠漲

注意,這可不是我在黑省城,而是想說明找準自己的定位很重要。很多省城的發展很不錯,但跟京滬的差距還是太大。

去年前年,房價普漲之後,很多人都有一個體會,過去覺得京滬的房價過高,但對比了很多省城(二線)的房價之後,反而覺得京滬的房價一點都不高。

當這種差異變小之後,自然是京滬的優勢更加明顯。

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當一個地方的房價上漲之後,很多媒體會為那裡的房價上漲找各種各樣的原因。

但是你讓他們解釋為什麼那裡的房價十年都不漲時,他們就啞口無言。

我有一個傻空朋友就有點這樣。過年我們一起聚餐,他說自己堅定了以後去縣城買房的想法,因為縣城馬上就要通高鐵了。(一天三趟)

他自己的房子十幾套,都在鄉鎮和縣城,還有幾套商鋪。全是垃圾資產。

我跟他說,前幾年我是不是跟你說過讓你去北京買房……那時候北京的房價是……現在北京的房價是……

他若有所思……然後給我來了句:是不是快崩了

當然,像我這個傻空朋友的人永遠會有,世界本就是參差多態。只要多數人都正常,那基本的邏輯就不會被打破。

城鎮化成全了鄉鎮,城市化成全了大城市,在未來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裡,這個趨勢會一直延續下去。

(完)

2018年2月22日


春天快樂!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通貨朋仗(zt734922044),獲取最接地氣的房產解讀。後臺定期會有購房答疑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