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疑:含有增塑劑PVC保鮮膜「有毒」,可致癌

释疑:含有增塑剂PVC保鲜膜“有毒”,可致癌

回放:

近日,“PVC保鮮膜有毒”的消息在網絡上再次引發關注。消息指出,早在2013年,央視《每週質量報告》就已調查曝光“15個品牌的PVC保鮮膜含有禁用塑化劑(增塑劑)”,這種塑化劑對人體有很大危害。而時隔5年,國內市場上目前仍存在著70%的PVC保鮮膜。

疑問:

PVC保鮮膜毒性如何發生?“有毒”保鮮膜對人體健康產生哪些影響?如何辨別環保安全的保鮮膜?目前,國家有哪些行業標準和法律法規?

解答:

PVC保鮮膜添加增塑劑

平時吃不完的食物,撕一節保鮮膜包裹住,放入冰箱保存時可保鮮,防止“串味”;超市、街邊攤使用保鮮膜包覆熟食和水果蔬菜,使食物看起來更加乾淨和新鮮。殊不知,在這個過程中,有些保鮮膜可能並沒有起到“保鮮”作用,反而使食物“中毒”。

目前保鮮膜市場上,有PE(聚乙烯)和PVC(聚氯乙烯)兩類保鮮膜,用於包裝生鮮食品。 “PVC具有優良的力學性能、耐化學腐蝕及阻燃性能好等優點,在塑料工業中使用量僅次於PE,是第二大通用塑料。”南京大學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系教授薛奇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就用作保鮮膜而言,PE薄膜相對PVC薄膜韌性和強度稍差,易破。但PVC保鮮膜具有不適合用於含油脂食品的保鮮、不可微波加熱、不可高溫加熱等使用限制。

由於PVC材料耐熱性差,遇高溫時分解並釋放出氯化氫氣體,使得產品性能下降和設備受損,因此,生產者通常加入增塑劑DEHP、DOP(鄰苯二甲酸二辛酯),以及少量熱穩定劑,以降低加工溫度。

此外,PVC本身是種硬質物料,加入增塑劑後,會變得柔軟、易於彎曲,在汽車、電力、建材等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

毒性源自增塑劑

專家表示,PVC本身無毒,由於添加了增塑劑,使保鮮膜產生了“毒性”。

為保證保鮮膜更軟、更粘,增塑劑用量較大,尤其在軟質PVC薄膜中增塑劑含量高達30%-50%。而且,國內外已有的動物實驗表明,增塑劑DEHP、DOP具有肝毒性,可致癌。在食品相關行業,美國、俄羅斯、東南亞等國,以及香港、臺灣等地區已嚴格禁用含增塑劑的PVC薄膜包裝食品。歐共體還禁用含增塑劑的PVC製作兒童文具。

近年來,隨著消費者的呼聲和國家相關規定的出臺,部分PVC薄膜生產者宣稱他們工業生產中不含有毒增塑劑,甚至在包裝上標明不含“DEHP”。

薛奇對其取樣化驗後發現,這些薄膜的主要成分為聚氯乙烯和己二酸二辛酯,後者常用作PVC的優良耐寒增塑劑,可賦於製品優良的低溫柔軟性,含量為31.7 wt%。小鼠實驗表明,其具有肝毒性,可致癌。“所有的增塑劑都是化工產品,都被測定有毒性。換了新型增塑劑,仍然是有危害的。”

“添加增塑劑的保鮮膜,增塑劑很容易遷移出,直接跟食品接觸後,即使不加熱也會滲入到食物當中,而人食用以後,相當於吃了激素,引發內分泌失調,尤其影響男性生殖系統的發育。”薛奇告訴記者,“嚴格來講,沒有PVC“保鮮膜”的說法,只能講PVC薄膜,因為它就不能用作食品包裝。”

由於過去的實驗都是在小鼠等動物身上進行,關於“增塑劑是否對人有毒”,國內至今還存在分歧。“化工產品不能當食物吃,這是常識。要證明無毒,需要做一系列嚴格的科學實驗。但在沒有證明無毒的情況下,不能用來包裝食品賣給消費者。”薛奇說。

科學標準和管理條例亟待健全

在行業標準和國家法律法規層面,目前沿用的是原衛生部於80年代公佈的《食品包裝用品聚氯乙烯成型品衛生標準》,對於用量、種類、適用範圍等都無明確規定,使得部分生廠廠家藉此“鑽了空子”。專家建議管理部門儘快制定科學的標準和管理條例。

消費者應如何辨別安全的保鮮膜?薛奇指出,PE保鮮膜不含增塑劑,安全環保,其特點是無色透明,卷在一起是白色的,而PVC薄膜,單層薄膜也是透明的,看不出顏色,但卷在一起顏色微黃。專家表示,目前,大小超市基本都早就不再銷售PVC薄膜,更多的使用者是街邊小攤販,他們通過某些途徑批發價格到更便宜的PVC薄膜,此外,部分飯店的門簾用的也是含有大量增塑劑的PVC材料,有的還有刺激性氣味。

“兩者價格相差無幾,建議消費者還是要到大超市購買PE保鮮膜,儘量不要到街邊購買有PVC薄膜包裝的食品。”薛奇說。

薛奇還提到,目前醫用輸血袋使用的也是含有增塑劑的PVC材料,這種材料可以防治血小板的凝固,起到穩定紅細胞的作用,延長血液在輸血袋裡的儲存時間,但擴散在血液裡面,會對身體健康有影響。大量動物實驗表明,會對心臟、肝臟、肺、生殖系統產生不良影響,“這的確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現在科學家正在努力實驗新的替代品。”

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臺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注:國內為原創研究成果或評論、綜述,國際為在線發表一個月內的最新成果或綜述,字數500字以上,並請提供至少一張圖片。投稿者,請將文章發送至[email protected]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微信公眾號:中國生物技術網

回覆關鍵詞熱點”可閱讀熱點專題文章,包括“施一公”、“腸道菌群”、“腫瘤”、“免疫”和“健康”

近期熱文TOP15(統計週期:2017.2.1-2017.12.20)

直接點擊文字即可瀏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