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动态:瓷砖业如何在原材料价格高涨下扭转亏损

行情动态:瓷砖业如何在原材料价格高涨下扭转亏损

行业发展都有关键节点,在瓷砖行业发展的历史中也有很多关键节点,今年也要算一个,如果要给这个节点找一个关键词,建地巴觉得“利润亏损”最为合适。

利润亏损的背后动因是环保推动,结果可能是行业重新洗牌,这种洗牌的过程从来都是痛苦的。对陶企来说,这种利润亏损的痛苦首先来自成本的暴涨。

  涨价、涨价、涨价

自2016年8月份以来,煤价与运费率先开启“涨价模式”,递增的价格和增波的速度让人出乎意料。煤炭、钢铁、化工原材料价格涨幅尤为明显。其中,广东地区煤价已从去年低谷时期的500多元/吨一路上行,狂飙突进,如今已攀升至每吨售价1000元以上。氧化铝、氧化锌、氧化锆、色料、片碱等原料成本亦大幅持续上涨,部分产品价格甚至创近五年来新高。

纸箱的价格也在暴涨,从2.5元/个已经涨到3.7元/个,涨幅达到50%。以一条日产能为16000平方米的地砖生产线为例,每天的纸箱使用量为8000个,仅纸箱一项,一条线一个月的成本就增加30万元。

除此之外,入冬以来,天然气的价格也在上涨。11月15日进入采暖季后,河北的天然气价格已涨至3.5元/m3,LNG价格逼近4元/m3。11月18日,山东地区天然气价格由2.45元/m3上涨至2.6元/m3,如今已涨至3.03元/m3。

而成本暴涨的主要原因是环保引发的供应不足,每一个涨价的背后都有一条严格实施的环保政策。造成陶企进入利润缩减痛苦的另一个原因,是环保,也是停产。

今年的停产要求似乎比往年更猛烈。一方面是天然气价格的上涨,导致部分陶企提前停产,比如销售好转且正准备为明年年初备库存的夹江产区陶企不得不减产应对,部分企业甚至计划只保留1条生产线生产,其他关停。

一方面是天然气限停。11月底,多个地区天然气供应公司均发布限停供应通知,停止或限制工业用户天然气供应。

2017年8月29日,环保部、发改委、工信部等多部委及北京、天津、河北等省市共同发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在今年的供暖季,所有燃煤企业都要停产四个月。

紧接着,环保部再发通知,今年11月15日至明年3月15日采暖季期间,“2+26”城市区域内所有燃煤企业必须错峰停产。

不管是停产还是原材料上涨,以环保为基调的政策都是不可逆的。涨价似乎是解决办法,但陶企要想生存的长久,事实证明还不够。

行情动态:瓷砖业如何在原材料价格高涨下扭转亏损

(涨价是成本上涨的被动操作,并不是产品附加值的提升——建地巴

  供给侧改革的新出路

家居建材品牌在今年,很受资本市场的青睐。整装、大家居的风口,也成了单一品类的市场突破口。东鹏的二度上市就是看中了大家居的市场潜力,募金的92%用于扩充新产品生产线。

对于正在洗牌、政策压力的瓷砖行业,扩充产品生产线是个好的选择。但这不是一般品牌可以成熟的资金压力。对于产能过剩的瓷砖行业,共给侧改革也是一个不错的出路,与其陷入促销的价格战,不如将营销思路从扩大销量转换到提升价格上,以此来提升企业的利润额。

共给侧改革的关键就是,将以产品为核心变换到以消费者为核心。决策消费者购买力的潜在诱因,其实是需求。

曾经简一靠大理石切入市场,与其说这是产品创新,不如更为贴切的说这是对消费者“炫耀”需求的洞察。家装带有炫耀属性,大理石瓷砖的豪华感满足了消费者的这一需求。

80、90后已成成了消费市场的核心人群。根据阿里研究院和BCG联合报告显示,2020年这个群体的将占比29.5%,贡献53%的消费,消费能力比上一代消费力增速2倍。也就是说,了解这部分人的家装需求,才能至少未来十年里,保持销量增速。

需求是表象,技术是根基。根据需求提升技术,产能才不会被浪费。对于泛高安产区来说,2017年是在新产品开发方面速度最快的一年,通体大理石、负离子瓷砖、现代仿古砖、柔光砖等新品的推出,消费市场的需求带动了利润营收。目前已有不少陶企已经开始规划明年的产品结构、生产线调整。

利润永远是企业优先考虑的问题。消费需求带动技术革新的背后,是产品附加值带来的利润,要比低价引销量的利润高的多,而这也值得更多的投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