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明朝在越南采取类似满清入关剃发易服,不从者杀的策略,能否稳固统治当时的越南?

ThornHeart139483765


哈喽,我是成坤,对中国历史非常感兴趣,致力于将好玩有趣有料的历史知识分享给大家。现在来回答题主的问题,明朝就采取了类似剃发易服、文化同化的政策,但是失败了,接下来是我具体回答:


一、汉唐故土:

从秦汉开始,越南北部就一直是中国直接统治,但是这里毕竟是离中国太偏远,交通也不方便,而且,本身秦汉的时候对于边疆控制力其实就比较低,所以统治根基一直不稳。以前这里直接被中国统治的时候叫交趾郡。请看下图。

在公元939年,交织这块儿地方,趁着中原大乱,无暇顾及的时候,击败了当时的中国在当地的统治者,建立了安南国。直到宋元的时候,安南一直是中国的藩属国,在中国的藩属体系当中。

2.安南内乱

1400年的时候,安南陈氏王朝被权臣胡胡季犛篡位建立胡朝,但是对于明朝来说并不知道越南这块儿地方换了主人,直到1403年的时候,朱棣取得皇帝帝位,胡氏才潜使臣来明朝,继续欺骗明朝说是陈氏已经灭绝,胡氏是陈氏王朝的亲戚,乞求明朝册封,当时被蒙蔽的朱棣,真册封了胡氏王朝,但是后来发现不对劲,因为不断有陈氏遗民来明朝哭诉,乞求圣天子的圣裁,为自己做主。这是其中一个原因,另外明朝也发现安南不断骚扰中国边境和占城,1406年的时候,朱棣派兵护送安南陈氏王室返回安南,结果半路上被胡氏父子派兵伏击,将陈氏王室成员凌迟,这下彻底把朱棣激怒了。作为宗主国的明朝发现胡朝根本不把明朝放在眼里,他们的存在,一是威胁南疆安全,侵略同是明朝藩属国的占城,二是他们伏击明军凌迟前皇室。触怒了朱棣,也使得宗主国的威严扫地。朝廷里的大臣都被安南的所作所为给激怒了,几乎全体支持南争。


3.明军南征

此时的明朝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朝廷里各大臣早被安南的胡作非为所激怒,几乎全体支持南征。这时候的安南国内被胡氏搞得一塌糊涂,天怒人怨的,又正跟占城打仗。当时明军的南征可以说是非常顺利,安南的百姓是箪食壶浆的迎接明军。明朝先是占据大义,痛斥胡氏暴政,并宣称出兵是“吊尔民之困苦,复陈氏之宗祀”。

安南则可谓内外交困,国内被胡氏暴政搞得天怒人怨,国外又和占城交战。因此,明军的南征极为顺利,明朝痛斥胡氏暴政,并宣称出兵是“吊尔民之困苦,复陈氏之宗祀”。1406年7月,明军分两路进入安南,不少越人“厌胡氏苛政,罔有战心“,明军势如破竹,攻克多个要塞并歼灭胡军主力 , 于1407年在5月将胡氏父子活捉。

4.得而复失

不到一年就干净利落的达到目的,但是明朝对于安南的处理方式非常粗暴,刚开始希望找一个安南各阶层能接受的,又符合大明利益的统治者,但是明朝没有能够找到这样的人,后来明朝决定亲自上台,将安南改为“交址”,准备直接统治。

1407年农历6月,明朝在安南设立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建立起府、州、县的中央直辖方式,正式把安南纳入中央王朝的版图。这时候的明军就不是打着大义旗帜进入安南的平定叛乱了,交趾地区也陷进了叛乱的泥潭,虽然明军非常强悍,动乱都被明军扫平,但是安南局势确是越来越动荡,1418年,黎利在家乡发动起义,拉开了“蓝山起义”的序幕,他很快整合了安南的反明势力,在越中地区做大,成为明军的心腹大患。1426年,黎利在崒洞之役打败明征夷将军王通,次年,又在支棱之役中击败明朝援军,击杀大将柳升。1427年,在接连损兵折将后,明朝被迫从南疆小国撤军,20年经营毁于一旦。

这就是安南失去的过程,题主说的在越南采取类似满清入关剃发易服,不从者杀的策略,能否稳固统治当时的越南?其实历史上就是采取的类似的政策,所以这个假设已经被历史验证了。具体是怎么回事儿呢

1.出尔反尔,明朝直接将红河平原和清化地区全部占领,只将更南方靠近占城的一小块省份交给了陈氏后裔统治。除了陈氏皇族后裔的留居地外,明朝将越南大部分地方设置为交趾都指挥使司,下有15府、36州和180多个县,并为拓展海上朝贡贸易而增设了1个市舶司。可以说明军基本上控制了越南的主要城市和交通要道。

2.前期怀柔

刚开始怀柔政策,明成祖下令赦免全部参加过胡朝抵抗军的当地人,并承诺全境免税3年。明朝还特意招募了安南的旧官吏或读书人,到南京接受培训。以便日后以大明官员的身份回家乡任职。陈氏自然不满意明朝的出尔反尔,于是1408年仅有一隅之地的他们,选择北上清化。还留守在越南的沐晟带兵赶去镇压,结果因遭到伏击而战败。但因为陈氏的内部纷争,明军得以在北部获得了喘息之际。

多次带兵进入越南镇压反抗者的张辅

1409年张辅带兵进入越南镇压反抗者,为了警告不服王化的当地人,明军开始在越南南部施行全面扫荡。不仅将屠戮尸体堆积成山,还将死者的肠子抽出来挂在树上。由于明朝水师都用于浩大的下西洋航行,让深处前线的明军遭遇后勤危机。张辅的部队便开始食用抓捕或杀死的越南当地人,甚至公开贩售多余人肉。更为了烹饪和取乐需要,恢复了骇人听闻的炮烙之刑。


3.高压统治、文化同化、服装更易

1413年,明军不再愿意对越南全境施行怀柔政策。陈氏皇族后裔的留居地,在这一年被朱棣下令取消。紧接着,在1414年,高压政策全面降临交趾,虽然明朝有规定贡赋比例,但是派到交趾的流放官员可是根本不管这些,临时加增和摊派,让交趾百姓深受其苦,除了部分交趾读书人可以加入下级官吏队伍,其余大部分人都可能被卫所纳入军籍行列。这样,他们就成为了供养明朝占领军军官的奴隶阶层。

普通民众也在缴纳重税之余,面临强制徭役威胁。最倒霉的人会被要求步行去燕京地区,为明成祖修建紫禁城。至于掌握一定技能的工匠,也可能因为手艺高超而被明军压往国内,从此再无机会见到故土。

永乐皇帝也特意下令在各州县设立官学,强迫越南读书人使用大明文字。军队被派往各地收缴用越南文写成的书籍、捣毁本土文字篆刻的石碑。除了佛教与道教的典籍外,其余内容都要一律销毁。而且所有男女的服饰和发型,都必须按照明朝内地的样式改造。岭南传统的断发习俗和本地妇女为了方便劳动而穿着的短裙,是明朝流官的重点消灭对象。

事实证明这样的高压政策,只能激起无穷无尽的反抗!所以题主不用假设啦!


成坤历史大白话


如题,假定题主所设的情况己然发生,彼时,明朝在越南的统治会不会因此而更加稳固呢?

我的答案是不会!

为什么?

首先,就这项政策本身来看,其性质,便是民族压迫。

剃发令的始作俑者是满族,满族笼共加起来不过几十上百万人,这几百万人要直接统治汉人,从性质上来说就是利已不利人,换算到问题中,剃发易服所起到的作用,绝对不是什么稳定人心,而是激化矛盾。

况且,明朝时儒家的地位空前强大,对越南实行这一政策,也不符礼法。

看看同一时空中清朝剃发令颁布之后发生的事情就能知道了。

剃发令颁行之后

1645年夏,江阴人民为反抗满族的剃发令,在江阴典吏的领导下,群起抵抗,事后仅存53人,因历时八十一日,所以被称为江阴八十一日

同年,清军攻破嘉定城,对反清并拒绝剃发的嘉定人民大肆屠杀,先后三次,史称嘉定三屠

顺治七年,清军攻破广州城,军民死伤七十余万。

昆山大屠杀、朔州大屠杀、南昌大屠杀、常熟大屠杀。

沿塘树木,人头悬累累,皆全发乡民也。

这只是记载于正史之上的几次大规模的反抗事件罢了,至于零星的反抗,有多少,不用细说,但毫无疑问的是,此举起到的作用肯定不是正面的。

我想,幸得明末的城市化不太完善,人口占比最大的还是广袤的农村地区人口,不然,满族一统江山后,汉人还能剩下多少?

有人肯定还会问,矛盾激化之后,清为什么还能入主中原,清既如此,明能不能复制?

我认为,清的成功,得益于以下几个条件

其一为大势所趋;其二为满族的军事优势,你让手无寸铁的百姓对抗身经百战的职业军队,结果肯定是显而易见的;其三,无人领导,当时的南明政府,内部正在争权夺利,哪有什么精力去救人救己,没有一杆旗,反对的力量就被分而治之了。

明可就不一定了。

国际关系专家金灿荣说过一句话,社会科学的预测性是很差的,所以,我们在预测完越南被占领之后,就要去理性地讨论一下明朝是不是真的做不到征服越南。

自秦以来,岭南以西北的这块地区就很让中原王朝头疼,地理上,广袤的群山,恶劣的气候,都阻挡了中原政权的影响力进一步辐射于此。

所以,明之前的历代王朝,对于西北地区的影响力近乎于零,而对西北边疆的统治只能采取一种折中的办法,这个办法就叫羁縻政策,什么叫羁,什么叫縻,无非就是左手大棒,右手萝卜罢了,羁就是笼络,马笼头,拿什么笼络,一个军事手段一个政治影响,縻是牛僵绳,怎么牵着“牛”跟你走,还是得有利益,于是就有了朝贡、封贡。

到了明,它所谓的土司政策,其实与羁縻政策差不多,只不过是相同的内容改换了一个名字罢了。

对疆域内的国土,明朝政府的统治尚且艰难,对域外的越南,就明朝的情况来说,征服也不现实。

这其中有几个核心要素。

先上图

看历史地图就可以发现一个重大问题

对比这三个朝代全盛时期的疆域,明并不及元清。

为什么?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领导人没有开疆拓土的意愿。

明朝的民族观

  1. 内中国而外夷狄
  2. 定天下于一统,大一统理论,具体表现就是将云南第一次纳入中华版图,封疆置吏,设置政府,设置军队。
  3. 华夷一家,尽管华夷之间有明确的界线,也就是一道无形的墙,但古人认为,中国是世界的中心,是天下的代表,皇帝是华夏的皇帝也是世界民族大家庭的家长,双方不必有直接的依附关系,但皇帝有教化四方蛮夷的责任。

明朝的对外政策就是根据这几项观点制订而成的。

明朝的对外政策

克诘戒兵:明朝的对外政策,一般是比较克制的,军队的作用更偏向于震慑敌人而不是发动战争,在明太祖朱元璋看来,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偌犯我,我必犯之,所以,终明一朝,领土都没有大举扩张过,著名的万历三大征也只是被动出击。

怀之以恩:朱元璋马上打天下,但出于华夷一家的考量,对所谓的蛮夷还是比较友好的,比如,尽管日本弄了些倭寇,跑来祸乱明朝的海疆,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明朝也不恼,好像在跟日本说:“兄弟,我是个文明人啊。”一样的讽刺,示完好之后,明朝以德报怨,将日本列入十五个不征之国之一,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越南(安南国、占城国)也在这一名单内,所以,题主所问的问题,其实是不可能发生的。

以夷治夷

,对女真基本上就是这一路数,任你窝里斗,同英国一样,在欧洲大陆玩均势政策,可惜的是,最后玩脱了,这一点其实说明一个问题,明朝的人治程度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反之,就是法治与制度的倒退,这一点其实与王安石变法中的均输法差不多,不靠制度靠人,一个靠财政人才,一个靠外交人才,但在我们的体制里,并没有培养这两种人才的相关机制,所以,最后玩脱也就不奇怪了

因俗而治:这一条的内容与羁縻政策差不多,这里暂且不表。

综上所述,限于民族观和民族政策的制约,明朝不可能对越南作出事实上的军事占领,就算明朝占领了这里,也不会用剃发易服这种政策动乱当局。


听白处


最好的办法,把越南当地人迁徙到中国北部,打散并与汉人杂居,最多50年就可以完成同化。就像唐朝时期内迁高句丽移民一样。

同时,迁徙内地无地贫民去越南开荒占地,同时配套文武官员和学政、农官,最多也就20年时间即可牢牢控制住越南。就像满清时代汉人闯关东一样。


陈明1683


很难实现。

越南,古称安南,从秦朝开始就成为中原王朝的领土,归属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越南历史上称这段时间为“北属时期”。

到了五代十国阶段,中国的政局被瓦解得四分五裂,安南利用这个分裂的时期暂时摆脱了中原的控制,宣布独立。在“白腾江之战”中,吴权击败南汉,建立了吴朝。越南人普遍认为从这个时期开始,越南就摆脱了中原的控制,包括现在,越南人依然认为这是越南独立的开始。

越南独立之后,依然是作为中原王朝的藩属国存在,每年要向中原的朝廷纳贡,甚至新王即位需要经过中国皇帝的册封形式才能完成。越南王表面上对中国称臣,对内则自称皇帝,历史上称之为“外王内帝”。也就是说在越南王看来,虽然在客观上和中原的皇帝不能平起平坐,但是他们的内心认为自己同样也是国家的皇帝。当然这样的想法只能存在心里,不能对外宣称。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曾明文禁止征讨15个国家,其中就有越南。这不是因为越南纳贡勤快,对朝廷顺服,而是因为“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也就是说朱元璋认为这些蛮荒之地太过偏远,既是是征讨也得不到太多的好处,天高路远更是难以管理。所以才下令禁止征讨。


几百年来越南人早已形成认知,自己是一个独立的王国,有自己的语言、文化和信仰,他们其实并不服从明朝的约束,管理是个巨大的难题。朱元璋的四儿子永乐帝朱棣曾出兵征讨过越南,但是越南民众不断反抗,冲突时有发生,是更加难以驯服的野马,令明朝政府焦头烂额。

朱元璋的儿子无法征服越南,到了朱元璋的孙子朱瞻基即位,立刻宣布明朝从越南撤回行政机构和军队,越南人立刻对明朝称臣纳贡,多年的国家矛盾也随时化解。所以从这时起,明征服再不武力征讨越南。

越南人民与政府都是硬骨头,难以管制,一旦暴力制衡,反而会激发人民的反抗,所以无法采用满清控制汉人的剃发易服政策。

不得不说,朱元璋是个观大局且有远见的统治者


徐海波说


不能,明朝没有这个能力投送军力:陆路交通太遥远,不利于军队调度。气温太高丛林地带,又不利于屯军移民。打下来容易。长期控制很难,税收收支不平衡,需要朝廷补贴,得不偿失,明朝也就没有动力。除非是明朝重商开启民智~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顺利,工业革命有成果,开放了海禁,促进了航海,维持了下西洋的船队,并将官方赏赐沿途国家的行为商业化,形成海上丝绸之路,通商欧洲、印度、阿拉伯半岛。凭借无敌战船和发达的航运便利,越南漫长的海岸线无险可守,明朝武力投送能力、影响力,将彻底消化整个东亚沿海国家。


邹斌45


明朝在越南采取类似满清入关剃发易服,不从者杀的策略,能否稳固统治当时的越南?

首先回答:“不能”。满清在中国实行剃发易服,最终的结局不也被灰溜溜的赶下台了吗。再凶残的制度,也不能保证一个政权的长期延续。

越南地理位置远离中原,地瘠民贫,民风彪悍。假如实行类似满清入关剃发易服,就要派驻相当大的人力物力来管理和施行,并且要随时预防因此政策而招致的反叛,这就需要更多的财力支撑,在当时大明是难以做到的;即使这样做了成效殊难预料,征服越南对明朝的益处并不是显而易见的,费尽心力做出得不偿失的事情,当时的大明王朝决策者权衡利弊之后是不会这样做的。

假如明朝在越南采取类似满清入关剃发易服,不从者杀的策略,而且不计成本,不计后果,大明只能是相对的统治越南时间长一些,地缘关系、民族文化的差异、管理成本等各种因素,致使矛盾不断积累,最终可能因某件看似偶然的事情终结大明的统治。


风正轻摇雨自飘


【穿越时空感受历史】越南这个国家,从古到今,都和中国有着扯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明朝时期因为南北同时用兵,而北方蒙古的威胁远比安南要大,将战略重心倾斜到北方,加之内部政治动荡,所以使得明朝不得不接受了越南独立的事实。

越南的历史跟由来

越南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公元前4世纪已生活在红河流域的中下游,并逐步形成了部落联盟。从公元前111年起,越南处于中国封建王朝的管辖之下,直到中国的宋朝以前都是中国的郡县,当时越南称为"交趾"、"安南"。公元968年,丁部落建立"大瞿越国",自称"大胜明皇帝"。从此,越南摆脱了中国封建王朝的统治,成为自主的国家,但仍然与中国保持"藩属"关系。1802年,越南的阮氏政权完成了全国的统一。1804年,定国号为"越南"。

安南属明时期,明朝在越南的统治

明朝对安南人口,采取与中国相同的黄册制度来办理。官府把交址人丁的姓名、年龄和籍贯,记载到簿册,并按这些资料,制成证件,由人丁持有,以备官府查核。若发现某人的证件与簿册所载不符,便须抓去当兵。

明朝对安南采行多项税务及赋役制度。1414年,明政府规定安南每亩田征粟五升,植桑沙每亩征丝一两,每一斤丝征绢一匹。明政府又设盐税,每月煮盐若干,送交提举司收藏,待承宣布政使司检验后,才可发卖。若私煮或私卖,则会被判罪。

明朝在安南开设学校,访求儒学、医术、僧道方面有才能的,都委以官职,并使之教授有关才艺。把中国儒家典籍中的《性理大全》、《五经大全》、《四书大全》等书籍,供学生研习并派僧道传布佛教、道教。振兴儒学,倡导以程朱之学为核心的理学思想,使之渗透到安南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明朝极力招揽知识分子,明政府向总兵张辅等下令,将该地“怀才抱德、山林隐逸、明经能文、博学有才、贤良方正、孝弟力田、聪明正直、廉能干济、练达吏事、精通书算、明习兵法、武艺智谋、容貌魁伟、语言便利、膂力勇敢、阴阳术数、医药方脉之人,悉心访求,以礼送赴京擢用。”

《明史》记载“交人(越南人)苦中国约束,又数为吏卒侵扰,往往起附贼,乍服乍叛。”“马骐贪暴,洽不能制,反者四起”; “中官马骐以采办至,大索境内珍宝,人情骚动,桀黠者鼓煽之,大军甫还,即并起为乱”

在明朝成功拿下越南后,不到30年,明朝就选择了放弃越南,这是为什么呢?

安南地瘠民贫,民风彪悍。安南虽然崇尚中华文化,但是并不认可明朝的统治,也不接受自己沦为中国的郡县。所以,在明朝驻扎的几十年中,安南的反对势力层出不穷,这让明朝军队一直处于奔波之中,虽然多次派兵镇压,也只是维持了表面上的统治而已。

永乐帝驾崩之后,继位的明宣宗比较守成,他分析后,觉得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索性下令从安南撤军,但是安南依然作为明朝的藩属国。后来明朝将安南从属国,降为属地,将安南国降为安南都统使司。安南国三年一纳供,名义上再次纳入中国版图,实际上仍然由安南国王直接统治,直到明朝灭亡。


穿越时空感受历史


都不完全。本质是太上国主义了,认为自己可以训化越南或者啥国。如果,能有分享,瓜分的心态那么我国,在东亚几乎还可以大大扩张很多。比如,如果征服越南中,和东南亚其他国家合伙越南一分为三,我看,阻力小不少。算来,也就中原大国,心态做问题,要么不要,要么全要这种心态。


文科老生


可以,主要是决策层的战略眼光和决心决定的,当时决策层没有这样的眼光和决心,所以啥政策都没用。至于一些和平鸽式的回答就像让老虎不吃肉,老猫不惦记闲鱼一样虚伪无知


修罗2018


中国明朝推行的是王道,且越南当时属赔钱货,税收不足以抵开支,知足吧,当时贵州云南都没油水,有点放任不管,只不过民众己开化,才没独立出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