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糧食安全評價(2018-2028)(一)

李鈺 韓一軍

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市場研究中心


概述(一)

ERS國際糧食安全評估(IFSA)通過模型預測人均糧食需求,並根據每人每天大約2100卡路里的熱量目標進行評估,以確定76個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歷史糧食援助接受者)的人口是否被視為食品安全。這裡的需求預測基於食品的價格和居民的收入,使用面向需求的框架,該框架還記錄了每個國家內收入和消費的不平等分配之間的關係(參見“如何評估糧食安全”和附錄中的內容)。鑑於未來10年食品價格下降和收入增加的預測,預計到2028年糧食安全將有所改善。

對於本報告所涉及的76個國家,估計2018年這些國家中有21%的人口處於糧食不安全狀態。因此,37億人口中約有7.82億人無法達到每日獲取2100卡路里熱量的目標。

預計收入仍然會持續增長,主要穀物的國際價格繼續呈現小幅下滑或穩定的狀態。但是,當地穀物價格通常不受全球趨勢的影響,而是受制於當地的穀物短缺或當地其他因素。今年,非洲撒哈拉以南的一些國家貨幣疲軟或食品供應鏈中斷,導致食品價格上漲,糧食更加不安全。儘管實現糧食安全的目標有一些困難,但到2028年為止,在所研究的76個國家中,糧食不安全人口的總份額預計將降至10%,糧食不安全人口總數下降43%,降至4.46億人左右。

糧食缺口(允許所有糧食不安全人口達到熱量目標所需的糧食數量)是糧食不安全程度的一個指標。它以人均每日卡路里(人均糧食缺口)表示,作為全國年度短缺量(總糧食缺口)。預計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糧食缺口總量將從2018年的3600萬噸減少到2028年的2400萬噸,這進一步證明了全世界糧食安全問題將會改善。

雖然糧食安全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有所改善,但各地區的糧食安全指標差別很大: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SSA)在糧食不安全人口中所佔比例最高,為35.3%。據估計,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LAC)的糧食不安全影響為19.5%,亞洲為16.6%。北非地區的糧食不安全程度最低,估計在2018年達到4.9%。預計所有地區在未來十年都會有明顯的改善,亞洲的改善程度最大,其中人口的比例是食物到2028年,預計不安全因素將下降70%至4.7%。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糧食不安全狀況提高了32%,預計2028年的比例將達到24%。預計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糧食不安全將增加至9.5%。北非的糧食不安全份額有望進一步下降,到2028年達到2.5%。

*本文翻譯自美國農業部報告《International Food Security Assessment,2018-2028》,不代表本文作者及本頭條號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