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六岁前,家长要学会说“不”

6岁之前管什么?主要就几个问题:克制任性、防止压抑、学会控制、学会忍耐、防止自私、经历挫折。

孩子六岁前,家长要学会说“不”

一、6岁之前如何对孩子说“不”。孩子3、4岁跟你闹,家长说不行就是不行。但是等到孩子14岁,你说不行,孩子可能就会离家出走,跳楼自杀,服毒自杀,因为家长的爱在孩子眼里没有限制,他就用父母的爱来威胁父母。3-5岁的哭是一种目的,不是痛苦,这时就要训练孩子。比如孩子提的要求不合理,如买小汽车,大哭不走。家长不要当众发火或说教,直接抱回家,放到卧室里,一对一,守住“4个不要”:不要骂她、不要打她、不要说教、不要走开,看着她闹,不行就是不行,让她闹,哭完孩子就会发现哭没有用,哭累了拿毛巾擦脸说:还哭吗?要哭接着哭。给点爱(擦脸)的同时以这种方式告诉孩子,如果你闹起来没道理,我不心疼也不让步,让孩子知道闹没用,越小越好管。闹没用第二件事要注意:不能让孩子太压抑。跟孩子讲:好好跟我说,如果你可以说服我,我可以考虑你的要求。“妈妈,我想要一辆小汽车。” “小汽车跟家里的汽车有什么区别呢?给我讲讲?”鼓励孩子跟自己好好交流,交流记住3比1,3次满足孩子1次,让孩子知道交流有用但不是每次都有用。这样孩子就学会了不行的时候闹没用,而且还学会了商量。到青春期,亲子关系就好处了。

孩子六岁前,家长要学会说“不”

二、克制控制:父母不在的时候如何训练孩子的自我控制?可以通过一些诱惑的东西。找点小吃的东西,3天给一次,不要天天给,成习惯,坚持半个月到1个月,孩子能不能不吃。或者给他一份,告诉他如果可以忍住3天不吃,3天以后给3份,如果吃掉了,今天这份就没有了。让孩子明白等待获取更大的满足,克制是为了今后的长远。

三、学会忍受、防止自私:自私是这么养成的呢?就是家里头只让他管自己,别人都不用管。父母从小不给孩子增加任何负担,孩子管好自己,一旦考上大学就会觉得这是我凭自己的努力得来了,结果孩子只管自己,不管别人。

克服自私训练:要让孩子为别人着想,脑子里有别人。比如训练孩子大人不动筷子,小孩不能吃饭。先饿着,别让孩子先吃,人生最基本的痛苦就是饥饿,人只有自己体会痛苦,才能体会别人的痛苦,让孩子明白在小小的痛苦面前跟别人一样,我们是一个家,要学会照顾别人的感受。在家庭当中,要有一个家庭意识,防止孩子的自私。如平时剥桔子,先给长辈,再给自己。平时谁没回来,先拨出一份饭回来。

孩子六岁前,家长要学会说“不”

四、挫折训练:挫折忍耐心,毅力的培养靠体力培养,小时候让孩子吃一点体力之苦,吃苦耐劳训练,步行等,带孩子学游泳,4、5岁就可以开始。第一次下水什么感觉?--上来了,记住第一次下水的感受,即使你觉得要死了,但是只要你努力,肯定死不了。 以上是视频中的部分文字,家长们如果有兴趣,可以在网上寻找更多李玫瑾教授的视频,认真学习育儿的正确理念和方法。 我们成了父母后,需要从忙碌的节奏中,抽出专门的时间来全心全意地陪伴孩子,哪怕每天只有半小时。关心他的想法,关心他的喜好,关心他是否快乐,而不仅仅只是吃喝拉撒。关注孩子的内心,比关注他们的身体更重要。每个降临人世的孩子最初都是天真善良的,如果长大后表现出冷酷和残忍,那一定是他在生命早期体会了太多的无情。别在孩子幼年时,吝惜你的时间和爱,他们要的不是大堆的玩具,你,才是他最好的伙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