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打造冰雪旅游城市“品牌”

打造大众化、体验式系列冰雪活动,举办各级各类冰雪体育运动竞技或娱乐性比赛,让冰雪旅游成为哈尔滨的城市符号;整合区县旅游资源,将区县旅游融入哈市全域旅游大格局;打造旅游诚信体系,建立旅游企业及个人信用平台,实行旅游企业“黑名单”制度……为充分发挥全域旅游综合带动作用,全面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市政协将召开专题协商常委会,为哈尔滨旅游发展凝心聚力、建言献策。由市政协和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共同打造的“陈政协热线·委员会客厅”专栏,连线采访了部分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为发展哈尔滨全域旅游,促进我市旅游业转型升级献计出力。

深挖冰雪体育资源打造冰雪旅游城市品牌

冰雪旅游一直是哈尔滨的优势,但也面临着吉林、新疆、北京、张家口的竞争,如何进一步增强我市冰雪旅游竞争力是委员们一直在思索的问题。

市政协委员裴广滨认为,发展冰雪体育旅游将是增强哈尔滨冰雪旅游竞争力的一个突破口。裴广滨委员建议,发挥我市滑冰、滑雪、冰壶等冬季体育运动项目的优势,规划竞赛型冬季体育运动项目以及群众性体育冰雪运动,让冰雪体育旅游者有体验性的切身感受,形成别具一格的产品定位。扶持我市冰雪体育旅游企业发展,利用冰雪资源办好旅游节庆、会展经济,通过冰雪节、冰雪大世界、冰博会、冰洽会、滑雪节、体育比赛等载体,为旅游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拓宽冰雪旅游产业的外延,注重与冰雪旅游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例如滑冰、滑雪装备的研制、开发和生产,旅游品、纪念品的开发与生产。承办国内外冰雪体育运动赛事,争办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壶等冰上运动项目及滑雪运动项目的全国性赛事,提升本土品牌体育赛事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大力发展全民冰雪体育运动,搞好“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承办各类青少年冰雪体育活动及赛事。打造大众化、体验式系列冰雪活动,举办各级各类冰雪体育运动竞技或娱乐性比赛,吸引全国的冰雪爱好者参与,让冰雪运动成为哈尔滨的城市符号。

市政协委员何伟认为,破解冰雪旅游同质化,逐渐形成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是增强哈尔滨冰雪旅游竞争力的发展方向。应拍摄哈尔滨冰雪运动旅游宣传片,扩大哈尔滨特色冰雪运动的宣传,尽可能吸引市民和外地冰雪体育爱好者广泛参与,助推哈尔滨成为我国冰雪旅游首选目的地。此外,冰雪运动速度快、强度大、平衡性掌握不好,有可能导致运动损伤,应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和应急救助措施。

区县游融入旅游大格局做好哈尔滨风情大文章

全域旅游概念的提出,打破了旅游就是专属景区这一传统运营方式,使旅游产业成为综合性、系统性的产业。全域旅游的实施不仅为旅游产业开拓了新的视野,更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了条件。

市政协委员付小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做好全域旅游这篇大文章,要充分发挥哈市龙头带动作用,整合9县(市)旅游资源,协同协作推进旅游产业发展。9县(市)应积极融入哈市全域旅游大格局,主动依托省会城市和省内旅游线路过境、穿域的“搬运效应”,扩大县(市)旅游产品影响力,形成旅游+人文、旅游+历史、旅游+稻米、旅游+体验等多种业态模式。精准打造特色鲜明的旅游支线,加快形成功能定位准确、基础条件实用、生态环境优越、运行管理顺畅、带动作用显著的旅游产品。同时,结合自身资源特点,走差异化优势互补发展道路,大力发展集休闲观光、农耕体验、教育拓展、文化节庆等于一体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努力打造全域旅游产业带新节点。在分享省会城市游客流量的同时,自创流量,开发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要内容的乡村观光游、农耕体验游、知青怀旧游等旅游产品。做好哈尔滨风情大文章,共同讲好乡村故事,组团宣传,不断培养省会城市内部游客,使省内外游客之间产生互动的“蝴蝶效应”。

市政协委员杨晓春表示,加快我市乡村旅游发展,要突出每个乡村旅游景区的特色,避免同质化竞争,是乡村旅游保持长期发展活力的根本。乡村旅游的最大魅力,在于不同于城市的清新风景、民俗风情、乡土文化。在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的基础上,引入实力雄厚的专业旅游开发公司进行资源整合和统一开发,以提升整体规划水平,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提升乡村旅游的专业水平和运营能力。

设景区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提升旅游服务品质

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旅游形式的多样性,人们对旅游服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想吸引更多游客,使哈尔滨成为不能不来的城市,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委员们的一大共识。

市政协委员马龙涛建议,加快推进旅游业标准化实施步伐,做好各类旅游规范和标准的制定,加大对旅游公共服务的保障投入和旅游公共服务人才培养。对我市景区道路交通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便利旅游车辆出行,在重要景点景区规划旅游大巴停车泊位,完善高速公路、景区道路的交通标识,完善景区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品质,提升游客满意度。

市政协委员李波认为,应加快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景区的通信、电力、供水、公厕、环保和信息化建设,科学规划功能完备的游客休息区;完善集散咨询服务体系建设,在商业街区、交通枢纽、景点景区等游客集聚区设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游客集散中心、旅游呼叫中心,提供景区、线路、交通、气象、医疗急救、安全等信息服务,提升旅游服务功能;完善应急机制,做好旅游安全事件的应急反应,做到及时救援,处置危机,保障游客安全。

建不诚信“黑名单”制度加大惩治力度

市政协委员奚红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涉及多个领域,建立完善的综合监管体制,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是保持我市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

奚红灵委员建议,市场监管职责分属多个政府部门,应建立旅游市场综合监管主体责任清单,明确各部门职责及权责边界。设立旅游市场综合监管工作小组,统筹旅游市场综合监管的指导、协调、监督等工作,构建常态化市场抽查与治理机制,对于典型投诉案件,实施限时处理,及时反馈办理结果。对影响旅游市场秩序的重大事件实行督办问责制度。借鉴三亚、桂林、厦门、张家界等国内旅游发达城市经验,在旅游热点区域和重要景点设立旅游纠纷巡回仲裁庭,具备条件后逐步建立旅游警察、旅游工商、旅游法庭,构建旅游综合监管平台,形成监管合力。打造旅游诚信体系,建立旅游企业及个人信用平台系统,实行不诚信旅游企业“黑名单”制度,增强企业诚信经营的自觉意识。发挥媒体与市民的监督作用,曝光违法违规经营旅行社,加大旅游产品行业指导价等信息的公示力度,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普通市民、社区代表担任旅游监督员,鼓励社会各界积极提供旅游违法违规行为线索,加大惩治力度。

市政协委员王崇生认为,没有健全的法律法规,就不会有有序的市场环境和旅游秩序。应该完善旅游服务条例法规,加强旅游灰色地带管理,如户外游、自驾游、露营游等;通过大数据、互联网加大对旅游企业和游客行为的数据分析,及时发现游客意见和评价,及时受理和查处旅游侵权案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