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臨死前,在諸葛亮身邊安排了一人,劉備死後不久就被貶爲平民

劉備興兵數十萬以為關羽報仇攻打吳國,結果蜀國大敗而歸,數十年的積累一次性全都毀於一旦,劉備因此一病不起,蜀國因此傷筋動骨,一蹶不起。劉備在臨死前,把劉禪託孤給諸葛亮。對於託孤給諸葛亮這一幕大家想必都很熟悉。但是在這一場託孤中卻不似表面上的風平浪靜,處處透著殺機,一不小心就會萬劫不復。

劉備臨死前,在諸葛亮身邊安排了一人,劉備死後不久就被貶為平民

這也是諸葛亮為何在權勢滔天的時候卻不敢取而代之的原因,即使劉備曾對諸葛亮說自己的兒子如果不行,你就取而代之。為何說這次託孤殺機重重呢?從劉備的安排我們就可以看出,當時劉備表面上把所有權利交給了諸葛亮,實際上還留了一手,劉備在諸葛亮身邊安排了一人。具體的情況我們下面來仔細的看一看。

劉備臨死前,在諸葛亮身邊安排了一人,劉備死後不久就被貶為平民

這個人就是李嚴。李嚴這個人在三國中並不出名,但是這不重要,我們只要知道李嚴是蜀國的後勤部長就可以了。也就說,諸葛亮北伐時,諸葛亮帶軍攻打魏國,而李嚴就掌管著諸葛亮的後勤,也就是糧草。可想而知李嚴對於這場戰役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道理。也就是說諸葛亮北伐的命脈掌握在李嚴的手中。不過李嚴在劉備死後不久後,就被諸葛亮以貽誤戰機唯有貶為了平民。那麼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劉備臨死前,在諸葛亮身邊安排了一人,劉備死後不久就被貶為平民

當時諸葛亮北伐,李嚴押運糧草,而在這個季節正好是夏秋交際的時候,這個時候是雨水最多的一個階段,而李嚴押運糧草正好碰上了整天下雨,使得糧草押運緩慢,根本達不到預計的時間,不能及時的押往前線。本來這種事也沒有什麼,只要向諸葛亮說明原因就可以。

劉備臨死前,在諸葛亮身邊安排了一人,劉備死後不久就被貶為平民

李嚴碰到這種情況時,隨即就派往信使前往前線告訴諸葛亮要撤兵,糧草運達不到。諸葛亮瞭解情況後,也就帶著軍隊返回。可是當諸葛亮撤軍回來時,李嚴卻說諸葛亮——軍糧饒足,何以便歸,意思就是糧草足夠,為何撤回來。

劉備臨死前,在諸葛亮身邊安排了一人,劉備死後不久就被貶為平民

這種說法只有一份原因,那就是要推卸責任,把所有的責任都推給諸葛亮。本來是一件小事,結果被李嚴這麼一搞直接就把事情搞到很大了。而且李嚴還想劉禪說——軍偽退,欲以誘賊與戰,意思就是說這是·故意撤退,是為了誘敵。這個可是欺君之罪,前面是貽誤戰機。兩者之一都是殺頭大罪。諸葛亮回來後,瞭解了整個事情的經過,這屆把李嚴貶為了庶人,也就是平民。後來諸葛亮又想到李嚴畢竟是劉備欽點的後勤部長,這樣做是不是不好,於是諸葛亮把李嚴的兒子給安排到李嚴的職位上。

劉備臨死前,在諸葛亮身邊安排了一人,劉備死後不久就被貶為平民

後來史學家就因為這件事被認為是打擊異己,鞏固自己的權力。實際上在我看來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因為此時的諸葛亮他的權威是無人可比的,可以說劉禪的命令都不如諸葛亮的命令那麼好執行,也就說此時諸葛亮要取而代之,那時易如反掌,所以他根本沒有必要除掉李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