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爲什麼要在意顏色?

這個世界,還有什麼是你無法接受的?

在以多元與突破為主流價值觀的當下,如作以上提問,不管你將給出怎樣的答案,總有人會留言評論:“那是他人的自由,請尊重每個人做自己的權利。”就像你早已習慣了的嶄新生活方式:年輕人不置產,女生不恨嫁,男生不必闖世界,工作不必求成功,專注事業或者偏重家庭,都以個人意願為首要考慮。

我们为什么要在意颜色?

那顏色呢?現代社會里,色彩早已百無禁忌。三里屯靜觀三秒,不少“鐵血硬漢”的單品中都出現了今年大熱的髒粉色,而女孩們也很中意低調幹練的霧霾藍,性別解讀出現大反轉,感慨視覺上卻一樣好看。可是要知道,曾經的中國色彩觀並沒有這樣平等自由,甚至一度決定著人們的尊卑貴賤。

色彩的進化,從“五色”的禁錮說起

在古代中國,被儒家思想賦予等級尊卑觀念的“五色觀”主宰了人們日常生活的色彩觀念。“東方謂之青,西方謂之白,南方謂之赤,北方謂之黑,天謂之玄,地謂之黃”,在陰陽五行學說基礎上建立的“五色觀”是一個自洽的色彩體系,原色按照五行相生的規律得到間色(由兩種原色調配而成的顏色稱為間色或二次色)和再間色(以兩種第二次色相混合所得的顏色稱為再間色或稱複色),生生不息,源源不絕。正如《淮南子》的記載:“色之數不過五,而五色之變,不可勝觀也。”

雖說色彩無窮,但等級的劃分卻相當森嚴。原色為尊,間色為卑,尊卑有序,不可逾越。

以色彩昭示的等級差異滲透至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服飾顏色更是具有嚴格的階級屬性。《禮記》說:“衣正色,裳閒色。”已經說明正色是主色,象徵高貴,閒色(間色)只能用於非正式場合。先是秦漢以來,庶人不得衣彩,只能穿布衣、白衣、皂衣。唐代以袍服顏色區分官員等級,三品以上衣紫,五品以上用緋(硃紅色),七品以上為綠,九品以上為青色,上可兼下,下不可犯上。而這些顏色,品級再低,也屬於士階層。沒有地位的平民只能衣褐(穿粗布衣),與繽紛的色彩無緣。

我们为什么要在意颜色?

騰訊視頻熱播劇《如懿傳》18集

作為古代中國地位最高的皇室,

服飾色彩大多豔麗奪目。

我们为什么要在意颜色?我们为什么要在意颜色?
我们为什么要在意颜色?我们为什么要在意颜色?
我们为什么要在意颜色?我们为什么要在意颜色?

滑動觀看,故宮清朝宮妃布料

千里江山的漸變色彩,少年的理想家國

色彩除了在古代服飾上的使用禁錮,在傳統藝術運用上也經歷了一些刻板印象。

例如,傳統山水畫就憑藉以水墨為雅的文化積澱在普通人心中形成了清淡的印象。古人們認為描繪山水應該簡省、薄畫,以傳達清透、虛和之意;而黑白二色、天地玄黃,即是去繁就簡,返璞歸真的典範,也是東方美學氣質的真諦。

但十八歲的少年畫匠心裡可沒有這些條條框框,自然中的色彩本來豐富,層次漸變無窮,描摹心中理想的山水風光,就是要用盡平生所學,將豐富瑰麗的色彩遍染祖國山河。

這位少年畫匠名叫王希孟,他最著名的作品,也是他唯一流傳後世的作品,就是去年曾轟動全京城的《千里江山圖》。而漸變色則是他描摹理想之境的答案,這個頗具突破性質的色彩表現形式,出現之際,立刻引發世人驚歎。

我们为什么要在意颜色?

十八歲的少年王希孟,在不自知中突破了中國古代的色彩之界。

《千里江山圖》畫卷開闊,細節生動,每個局部都可以自成一景。煙波浩渺的江河、層巒起伏的群山,展現出美妙的江南山水之姿;漁村野市、水榭亭臺、茅庵草舍、水磨長橋等場景之下,人們捕魚、駛船、遊玩、趕集,看山觀水,可遊可居,萬物與我和諧統一,儼然是世間少有的理想人居模樣。

我们为什么要在意颜色?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局部

我们为什么要在意颜色?

《千里江山圖》局部

《千里江山圖》相比家喻戶曉的《清明上河圖》頗有迥異,前者是古代文人對於理想世界的細緻描繪,後者則是古代社會鼎盛時期的真實寫照。一個表達理想,一個照進現實。

雖然歷千年之久,《千里江山圖》部分顏色已經脫落,但是其畫法仍然清晰可辨。少年的山石,用淡墨加赭石或花青渲染,渲染之後再罩染赭色,並在石頭頂部以汁綠接染,最後以石青或石綠罩染,山石下部保留赭石色,層層自然漸變,流暢變幻。水天交界處以赭色接染,遠山也以赭色為主,不施青綠等色以示空間之遠。柳葉施以石綠,天空摻以赭墨,上深下淺,還原天空真實的透視變化,將色彩的表現力發揮到極致。

陳丹青在看理想節目中曾這樣評價王希孟:“他降生在中國山水畫的黃金時代,他在黃金時代只有十八歲。他在十八歲時,又有一個宋徽宗親自給他調教。如此這般,我想他也鬧不清怎麼畫出這幅偉大的畫卷。十八歲乾的事,多半其實是不自知的,他好也好在不自知。照西洋人的說法,那是上帝讓他幹了這件事情。”而王希孟正是在這種“不自知”中突破了中國古代的色彩之界。

色彩,同樣是造物的賦予。古代畫師在描繪山水萬物的色彩時,使用的只能是無法估量的層次和色彩的疊加。而這在科技改變生活、塑造美學的今天,色彩的使用再不是特定階層的專享,色彩的表達也無須受到雅俗定義的扭曲,而繪畫中的色彩更是可以任意取用。色彩跨越身份甚至性別、突破界限和固化的標籤、讓物的色彩迴歸自然屬性本身,讓色彩自由平等,帶著人們的想象力,無際表達。

描摹自然,OPPO美學之妙

自然是靈感的源泉。一直將「自然造物」作為設計理念的OPPO,多年來不斷嘗試用設計回應自然之美,賦予科技之物一份自然詩意,打造出獨具一格的OPPO設計美學

Find 7的“天際線呼吸燈”靈感來自於日食前的最後一道光,每次發光都如有神諭;R9“凝光腰線”的靈感則來自於陽光照射的雪山,借用貝聿銘的話,“用光去做設計”;R9s的“微縫天線”詩意又簡約,靈感源於日本“枯山水” ,一丘一壑,幻化曲線;R11s浩瀚大美的“星幕屏”源於星月夜,每次點開手機屏幕,就像腳踏實地仰望星空。

我们为什么要在意颜色?

東福寺枯山水

回應自然之美,少不了對顏色的探索。OPPO率先將源自自然的漸變色彩引入手機制造領域,開創性地打造出堪稱經典的R11s漸變星幕屏與R15漸變色設計,而此次推出的OPPO R17系列,又一次探索了漸變的更多可能性。

我们为什么要在意颜色?

OPPO R17系列捕捉了自然介質中最具流動性的兩個元素——光與水。通過光與水的交織變化,與伴隨其出現的獨特色彩,OPPO R17演繹出了多色漸變與更具流動感的漸變色機身效果,創造出更具夢幻感的美學表達——幻色漸變。

我们为什么要在意颜色?

OPPO R17流光藍 • 流轉浮光

藍是天空和大海的抽象,沒有哪一種顏色能替代它的浩瀚無垠,又包容萬象,蘊藏無窮的變幻與可能。OPPO R17在原有的疊層流光點彩工藝基礎上加入“凝光層”設計,將夢幻之藍凝於背殼之上,宛如深海般幽靜而純粹;清朗月光沁入海面,浮光魅影間,碰撞出水光交織的生命靈動。隨粼粼波浪,淌進更深邃之境。

我们为什么要在意颜色?

OPPO R17霓光紫 • 霓亮幻境

夜幕降臨,人們在日落餘暉中迎來霓虹初上。霓虹是對白天的不捨,是人造的城市幻境。OPPO R17系列開創業界首次橫向三色漸變設計,捕捉城市夜色的閃爍變幻,在一片藍的深沉與紅的熱烈中,碰撞出紫色絢彩,以光亮為指引,在夜的深處,仍不停止向前的探索。

我们为什么要在意颜色?

OPPO R17 Pro 霧光漸變 • 霧隱迷光

霧是水的另一種形態,藍紫色的光暈穿透水霧氤氳擴散,激盪起七分優雅,三分迷幻,這就是R17 系列的霧光漸變色。澄明的藍和華麗的紫在霧色籠罩下,少了一絲張揚,多了些許朦朧。“凝光層”賦予漸變色彩流動的生命力,讓自然色彩不止定格在手機背部;特殊霧面蝕刻工藝打造出如重縐絲綢的觸感,從眼底到指尖融會貫通,帶來豐盛的感官體驗。

我们为什么要在意颜色?

與自然對話,打破刻板與束縛;

自然無界,漸變無際;

OPPO對於至美的無限突破還在繼續。

1.(清)鄒一桂:《小山畫譜》,《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2. 樊瑋:《宋徽宗想要的“千里江山”究竟是什麼》,雅昌藝術網專稿,2017年10月14日。

(部分圖片來自互聯網)

策劃:三聯.CREATIVE

我们为什么要在意颜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