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民国的军阀叫“北洋军阀”?

啊哦小敲银


北洋军阀只是民国军阀势力之一,但是,却是民国初期各路军阀中势力最强的(没有之一)。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稀里糊涂的成功了,转眼间大半个中国宣布独立和起义,都在推翻清朝统治。貌似革命党实力很大,其实,袁世凯的北洋军绝对有实力剿灭这次起义。只是遛鸟逛街长大的摄政王载沣,指挥不动北洋军。当清廷答应袁世凯条件,让袁世凯掌握军政全权。北洋军得到袁世凯指令以后,马上全力进攻,革命党人节节败退。黄兴也被从“天上”打到了“人间”,真实水平暴露。

此时,袁世凯的野心却不再是当清朝的走狗,不想做“大清再造恩人”。他有更大的志向,而且,“起义队伍”中很多人都看好袁世凯,支持袁世凯当总统。

1912年1月22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宣布,只要袁世凯让清帝退位,孙中山就即刻辞去大总统,让你袁世凯来做大总统。

这就好办了,不就是欺负孤儿寡吗。段祺瑞带头,北洋军阀马上联名发电,要求清帝退位。大老粗们表示要”谨率全军将士不日入京,与王公部陈利害”!2月12日,清廷的隆裕太后颁布逊位诏书;3月10日,袁世凯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从此,中国进入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一直持续到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

先说北洋军阀的那些事。

北洋军阀起源于李鸿章的淮军,本源是李鸿章洋务派的继续;从1895年,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练兵开始成军。1901年,袁世凯出任直隶总督兼任北洋大臣,所建军队称为“北洋常备军”,简称“北洋军”。也是因此,袁世凯手下那些军阀被称为“北洋军阀”。1912年,袁世凯当大总统以后,北洋军阀开始执政。

清朝末年,慈禧意识到边练新军的必要性。1894年。李鸿章命人在天津小站组建"定武军"。1895年,袁世凯接管定武军,聘用德国军官充任教习,完全依照德国营制、操典进行训练,改名为"新建陆军"(之后,被编为武卫军)。1901年,袁世凯以武卫右军为基础,建立“北洋新军”。1904年,清廷计划在全国建立36镇约五十万正规军。袁世凯在天津小站所练之兵,就是著名的北洋六镇,是新军中实力最强的!

辛亥革命爆发时,革命党人依靠的就是清廷在各地编练的新军。起义新军在袁世凯北洋六镇新军镇压下,节节败退。要不是袁世凯想自己当总统,武汉三镇早被全线攻破了。

1912年-1916年,从袁世凯当上大总统到去世,北洋军阀控制了北方大部分省市,以及南方一部分地区。北京政府都在北洋军阀势力控制之下。1916年6月6日,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皖系、直系、奉系三大派系。

1926年7月,革命军主导的北伐战争开始,北洋军阀走向覆灭。1928年,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听从国民政府领导,北洋军阀时代灭亡。

不过,因为袁世凯允许各省都督进行治理,都督在各省掌握了政经大权之地位,很多省市都形成了地方军阀。我们来看下,在1928年以前,除了北洋军阀以外,还有那些军阀。

第一,西南军阀:桂系、滇系、粤系、黔系、湘系、川军等等。陆荣廷是桂系军阀代表;蔡锷和唐继尧是滇系军阀代表;陈炯明,张发奎,李济深是粤系军阀代表。

第二,西北军阀:陕西有刘镇华、杨虎城;新疆有杨增新、金树仁、盛世才;新疆宁夏等地有各路马家军。

这些军阀身处西南和西北边陲,所以,显得没有北洋军阀那么出名。但是,西南军阀还是能人辈出的。桂军,粤军和滇军在抗战中,也都有不俗的表现。

1928年以后,国民党在形式上统一全国。军阀混战进入了国民党新军阀混战时期。

1928年,虽然国民党表面上同意全国。但是,马上因为对于新军编制问题意见不统一,国民党军阀演化成蒋、桂、冯、阎四派。国民党内的军阀矛盾,一直持续到国民党退出大陆。就是因为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严重消弱了抗日力量。内战时期,估计蒋介石自己都不清楚手下到底有多少派系,这也加速了其在内战中的迅速灭亡。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要知道当年的军阀为啥叫“北洋军阀”,得先了解“北洋”是怎么来的。

看到“北洋”两个字,有人可能会想到“北洋海军”,其实“北洋”的源头,比“北洋舰队”还要早20多年。

1861年1月,清政府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相当于现在的外交部),下设三口通商大臣及南洋通商大臣,其中“三口通商大臣驻”驻天津,管理天津、牛庄、登州三口通商事务。后来,“三口通商大臣”的权力因为一个重大事件得到扩张——天津教案。这个案子引发列强不满,清廷认为之所以出这个事情,是因为三口通商大臣没有地方管辖权,(归总督)。为此,清廷干脆让直隶总督和三口通商大臣合二为一,由一人兼任,称“北洋通商大臣”,也叫“北洋大臣”。

这,就是“北洋”这个词的来历。

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管理河北(直隶)、山东、辽宁(奉天)三省通商、洋务、外交、海防、关税、官办工商业等事务,权力非常大。最有名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当然是李鸿章,长期霸占这个位置,北洋海军和淮军都是其政治资本。后来,李鸿章因为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卖国条约,遭国内强烈声讨下台。其后,荣禄和袁世凯都做过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李鸿章执掌北洋多年,期间北洋形成了一个利益集团。这个集团里,有军人、商人、政客、工厂,形成相当规模。由于,后来李鸿章还负责外交,北洋集团甚至对外交也有一定的染指。

李鸿章死后,袁世凯接手了他的政治遗产,成为新一代北洋领袖。相比老旧的李鸿章,袁世凯没有那么守旧,野心更大,北洋集团在他手里得到更大发展。武昌起义爆发后,清廷无力平息叛乱,把希望寄托在北洋军,寄托在袁世凯身上。这给了袁世凯机会,乘机夺取了爱新觉罗的江山。这是北洋最高光的时刻。

可惜,袁世凯称帝不成,郁郁而终。随后,北洋分裂成三部分,也就是大家熟悉的直、奉、皖三派。三派都以武力和地盘为恃,“北洋集团”开始真正演变成“北洋军阀”。其中,直、皖两系算是北洋的嫡系,相当于亲儿子,奉系只能算是庶出,最多是干儿子。原因很简单,直、皖两派的当家人冯国璋和段祺瑞是“北洋三杰”,也是袁世凯手下并列的两大将,奉系的张作霖则不在北洋核心系统中。后来,皖系军阀段祺瑞在直皖大战中失败,皖系第一个退出历史舞台。

后来出现的孙传芳和冯玉祥等人,都是北洋的传承。一直到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开始北伐,连续击败直、奉两派军阀,后者要么被击败,要么投降。1928年12月29日,奉系少帅张学良宣布易帜,归顺中央,北洋军阀濒临灭亡。1929年7月,四川军阀刘存厚最后一个易帜,归顺中央。至此,北洋军阀彻底告别历史舞台。

1.苏全有:《袁世凯传》

2.杨天宏:《政党建置与民国政制走向》

3.陈钦:《北洋大时代》

“许述工作室”核心成员查佳峰主答


脑洞大开的历史


这个问题其实不难回答,甲午战争中,李鸿章的精锐损失殆尽,尤其是北洋海军,几乎是被人家堵在窝里打,可谓是惨烈至极。

李鸿章有些灰心,他在日记里称自己练兵都是纸老虎,但是,眼看着周边局势日益复杂,再加上保守势力与改革派的联合施压,军备还得重整,于是,李对从朝鲜归来的袁世凯寄予了厚望,袁被派往天津小站,重新征召一批官兵进行训练,这就是小站练兵,也是北洋的陆军。

袁世凯这个人是很有手腕的,为了团结部下,以树立自己的威信,他不惜同他们称兄道弟,甚至联姻,这也是旧军队的传统。所以一开始,袁世凯便通过这种手段笼络了一批基层军官,包括后来的总理段祺瑞、辫子帅张勋等,都是从这批军官里走出来的。



这批军人被寄予厚望,由于有着留洋的经历,他们大多得到快速升迁,并在清廷当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袁世凯虽然在清末新政中被罢免了职务,可清廷为了镇压南方革命,要调动军队,还得请袁出来。新政的复杂一面,也颇值得人玩味了。



袁世凯培养出来的这批人,都来自于小站练兵中北洋陆军的军官层,他们参与了逼清帝退位的政治活动,亦被袁安插到了自己的新政府当中。

这样的局面本可长期维持下去的,可是袁世凯称帝加速了他的覆亡,树倒猕猴散,他的旧部趁机落井下石,段祺瑞摇身一变为新政府的总理,之后更依靠徐树铮的军队打击东北的奉军和曹锟的直隶部队,以垄断中央政权。他们之间相互角逐,构成了民国初年军阀混战的主要内容,而他们曾依附于袁世凯北洋新军的过去,更让他们被赋予了共同的名字——北洋军阀。



参考文献:陈志让《军绅政权》广西师大出版社


寒江阁一道人


北洋是个地理概念,同时也是个政治概念。自清廷门户大开,通商口岸急剧增多,于是按地域,沿海各口岸,根据位置分为南洋大臣和北洋大臣专人管理。开始是专职,后来由于号令不一,尤其是两大臣与地方沟通上存在诸多不便,于是南洋大臣开始由湖广总督后来是两江总督兼任,北洋大臣一直是直隶总督兼任。

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刘坤一

由于北洋大臣李鸿章兼任直隶总督二十几年,又加外交重心北移,北洋大臣地位日显持重。后来完全盖过了南洋大臣的作用,甚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

李鸿章是淮军的创建者,他在北洋大臣及直隶总督任内,办水师,办军校,以前的淮军旧部大部分也仍归其指挥。李鸿章死前,保荐袁世凯继任北洋大臣及直隶总督,此前他已奉命编练新军,袁与李的关系是传承关系,继承了李的衣钵,是淮军余绪,况且袁祖上与淮军也有很深厚的关系。

继李鸿章之后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

袁在编练新军的时候,南洋大臣也没闲着,兼任两江总督的张之洞几乎是同一时间开始编练南洋的新军,初名是自强军,但就这部分自强军也被袁吃掉了,张之洞很气愤,袁也同时上表表示不可,但上意已定,这事让两人之间结下一道梁子。张之洞编练的千余人自强军后来调往山东。

曾任湖广总督以及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的张之洞

小站练兵,起步于甲午战后,在天津的新农屯,因为那里有旧淮军大片的营地,最开始还不是袁世凯负责,是一个叫胡燏棻的高级干部,后来胡被派去修铁路,袁在朝鲜又有过练兵经验,于是荣禄、奕劻、甚至李鸿藻都替袁世凯说好话,于是练兵的任务就落在他头上了。袁把胡已经招募的5000余名兵士稍加整顿,又招募了三千来人,后来成为荣禄统御下的武卫右军,荣禄直管的其他部队还有:聂士成武毅军为武卫前军、董福祥甘军为武卫后军、宋庆毅军为武卫左军、荣禄新募部队为武卫中军。这几只部队在抵御八国联军侵华的战争中几乎损失殆尽,袁世凯时任山东巡抚,本来也奉荣禄命令派军支援,但袁听取了一个谋士的意见,只派出一小股部队,到了德州就不再前进了。战后也只有他的部队得以保全。

曾任领班军机大臣及武卫军军长的荣禄

1901年,随着辛丑条约的缔结,局势渐趋缓和,清廷眼看着就剩袁这点部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下旨推行常备军制,命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继续编练新军,于是六个镇终于在1904年练成,这就是人们说的北洋六镇,这里面除第一镇统制为旗人铁良外,其他五镇均由袁亲信把持。1907年,清廷下令全国按行省划分,编练新军36镇,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全国实际一共编成14镇加一协(镇等于师建制,协等于旅建制),这里面还包括袁旗下的北洋六镇,而袁死后,成立的政府也被人称为北洋政府,后来直、皖分家,继而大战,皖系败北,奉系做大,直奉战争又起,第一次奉系战败,第二次奉系完胜。然而直系和皖系的地盘并没有消灭,他们割据一省,截留税收,拥兵自重,渐成尾大不掉之势。

一度夺取北洋六镇控制权也是袁世凯终身对头的满人铁良

加拿大著名民国史研究学者陈志让先生把这一阶段称谓军绅政权,以此对比曾左李时代的绅军政权,前者简单理解就是,军人网罗或者裹挟士绅组织的政权,后者是士绅募兵,搞团练,然后成军效忠清室的政权。

陈志让先生的传世名著《军绅政权》

归纳总结一下,北洋大臣在北洋地界,使用北洋军校的学生担任中下级干部,采用德国陆军训练方式、教官、器械成立的北洋六镇,在北洋大臣死后分崩离析,造成遍地大小军阀大多出自这六镇,所以后人称那个时代的军阀为北洋军阀。直系、皖系是亲儿子,奉系是外甥(袁的总角之交徐世昌为首任东三省总督),虽然南方部队跟北洋 关系甚浅,但因为共同存在于北洋政府的表面管理下,所以也被称为北洋军阀。如果非要设定一个严格的界限,出身于北洋六镇的才是北洋军阀。但是,他的名单太长了:段祺瑞、冯国璋、曹锟、吴佩孚、孙传芳、王占元、李厚基、卢永祥、张敬尧、田中玉、张树元、张怀芝、张勋、姜桂题、张勋、李纯、齐燮元、王怀庆、靳云鹏、陆锦等等。(排名不分先后,想起来哪个写哪个,某些没写的人尽管有带兵的经历,但不曾占有地盘行军阀之实所以未录)例如下面这个:北洋之龙王士珍

河北正定人,为人寡淡,处事圆融,被誉为北洋三杰之龙


天涯蚊子大师


首先说明一点,并不是所有的军阀都叫“北洋军阀”。“北洋军阀”脱胎于袁世凯的北洋新军,袁世凯死后再也没有一个人能够统领北洋新军,北洋六镇官兵也就形成了割据势力。

我在前面的回答中回答过袁世凯北洋新军的形成过程,这里就不再赘述。重点说一下北洋军阀的形成和破灭过程。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事实上分裂成直系、奉系、皖系三大军阀,虽然名义上都属于北洋政府,但相互之间攻杀不断事实上已经形成军阀割据。从1916年袁世凯去世,到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誓师北伐,整整十年间北洋军阀之间、北洋军阀与地方军阀之间发生大小战役无数。各军阀背后都有外国势力扶植,有的军阀实际上成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言人。

像日本就同时扶植奉系和皖系两大军阀

1926年国民政府誓师北伐,直系和皖系军阀相继被消灭,东北张学良在1928年宣布易帜。从此北洋军阀成为了一个历史名词,但北洋军阀中很多将领继续在国民革命军中存在,相互之间的历史恩怨也依旧存在。以至于1928年国民政府只是名义上统一了全国,各军阀内部依然是水泼不进,这也给国民党军队派系林立埋下祸根。

虽然只是名义上的统一,但统一的中国所迸发出来的强大发展势头依旧是一个奇迹,1927到1937年间在历史上被称为国民经济的黄金十年。可见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军事历史小能手


不对不对,题主你这个问题就不对。

你这个问题提得可真有水平。。。



北洋军阀只是众多军阀势力的一支队伍而已。不是所有的军阀都叫北洋军阀。。。

只有袁世凯拉起来的那支队伍被称呼为北洋军阀。


为什么叫北洋军阀,因为组成这支队伍的军队叫北洋军。

至于为什么叫北洋军,因为袁世凯曾任清廷北洋大臣一职,所以他新编练的军队被称为北洋新军。。。

后来他发迹了,就统称为北洋军阀。。


这一支队伍后来经过一些事情,被收编了,有了一个新名字,叫东北军。。。。



北洋军是中国陆军近代化的开始,对,他最开始是清朝建立的新陆军。

只不过后来袁世凯发迹后就。。。不属于清朝了。。

感觉我说的应该够清楚了吧??




【图为北洋军】



蜀中过思


民国的时间为1912-1949,而北洋军阀控制的时间为1912——1928,说民国的军阀叫“北洋军阀”这个范围说得太大,即使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也不是所有的军阀都叫“北洋军阀”,如阎锡山的晋军就不算,他只能算依附北洋军阀的地方军阀。

袁世凯是通过天津小站练兵起家的,后开他又继任李鸿章为北洋大臣。后来袁世凯编练的新军被称为北洋新军,只有跟随袁世凯编练新军的嫡系才能称之为“北洋军阀”,如段祺瑞、冯国璋、张勋等。


袁世凯死后,由于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人物,北京政府先后被皖系的段祺瑞、直系、奉系军阀控制,其中只有属于皖系和直系的军阀才能是真正的北洋军阀,严格地说奉系的张作霖不能算北洋军阀,他根本不是袁世凯的嫡系,而是自成一系。除了这些军阀外,一些地方军阀为了生存,只是依附这些北洋军阀,一旦利益有变很快就改换门庭。


历史军魂


北洋是中国的合法政府,称之为军阀值得商榷。革命军本质上才是叛军(中性意)。

北洋中的主力,代笔人物段祺瑞、吴佩孚,在袁世凯多年的影响之下,都是非常爱国、清廉的英雄人物,怀着统一建国的宏大志向,付诸实践。在某些点上,与孙逸仙并无不同。

确实有一些小人,或割据地方,或进军中央,朝秦暮楚,个人权力利益至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些才是军阀,典型的就是冯玉祥。不能因为也是北洋出生,把北洋的将领都称为军阀。


Malo38


所谓北洋,一定是与当年的北洋运动有关。

在大清朝摇摇欲坠的时候,奉天(今辽宁省)、直隶(今河北省)、山东,这几个围着北京城不远的地区通称为北洋,当时负责这个区域无论是跨国贸易也好,还是外交斡旋也罢的大臣官员们,通通叫做北洋大臣。当时有一位重臣,名叫袁世凯,他官居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所以,在他麾下的那部分军队,被称为北洋常备军,简称北洋军。民间就将以袁世凯为首的军阀集团称为北洋军阀。

(图:袁世凯)

北洋军阀并没有支撑多久,随着袁世凯,皇帝梦断、命丧黄泉,北洋军阀也在外国帝国主义的收买下,开始四分五裂。

其中较大的有三个派别,一是以冯国璋,吴佩孚为首的直系军阀,他们主张投靠英美帝国主义;二是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他们与日本帝国主义走得更近;最后一个是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

(图:吴佩孚)

三大军阀并非完全鼎足而立,而是各自风光了一段时期,最早是皖系军阀,时间大约在1916年6月至1920年7月;直系军阀紧随其后,时间大约在1920年7月至1924年10月;最后是奉系军阀,大约在1924年10月至1928年12月。

(图:张作霖)


一个男人在流浪


清朝末年,直隶总督兼任北洋大臣。从李鸿章开始,到后来的袁世凯莫不如此。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编练新军,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下辖的新军就是北洋新军,这支新军由袁世凯一手缔造。后来,辛丑条约签订以后,袁世凯接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手下的军队就被习惯上称之为北洋军。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当上了大总统,掌握中华民国中央政府的实权,被称为北洋政府。袁世凯死后,北洋军分裂,以段祺瑞为首被称为皖系军阀;以冯国璋为首被称为直系军阀,直系军阀的代表人物还有曹锟,吴佩孚,孙传芳,从本质上讲,冯玉祥也是直系军阀;以张作霖为首被称为奉系军阀,张作霖本不是北洋军出身,作为东三省的本土势力,先是臣服袁世凯,袁世凯死后,先后跟皖系军阀,直系军阀合作闹翻,最后进军北京掌握政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