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城:內外發力恢復古城舊貌 助推縣域經濟穩步發展

中國《市縣領導決策》月刊、網

薦稿:著名演員 田瑞

慶陽廣播電視臺/看清(記者:韓凱燕 夏玉瑩)近年來,慶城縣通過恢復、重建、改造等多種方式恢復古城舊貌,讓慶州古城重新煥發活力,拉動縣域經濟穩步發展。

明清老宅“大夫第”位於慶城縣古城東南角,是清代中早期官宅。由於時代的變遷,這一歷史遺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為了讓它能夠煥發昔日的生機,2017年,慶城縣對這一歷史遺蹟進行恢復修繕。

慶城:內外發力恢復古城舊貌 助推縣域經濟穩步發展

“大夫第”遺址為三進式四合院兼二進偏院帶花園,有八門六院,房屋56間,面積2610平方米。前院為木構架形制,後院為兩層窯樓,底層為前簷穿廊的窯洞,二層為樑柱式木結構房屋,構成了典型合理的樑柱式木結構建築與磚石窯洞式建築相結合的建築形式,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北方民居“堅固、實用、美觀、文化”的建築特點。

目前,明清古宅“大夫第”修葺主體工程已經全部建成,後花園也正在加緊修復施工中,預計年底可完工。

慶城:內外發力恢復古城舊貌 助推縣域經濟穩步發展

在恢復古城舊貌方面,慶城縣恢復重建的夢陽文化景區建設項目,旨在恢復慶陽八景之“文筆對峙”的重要歷史景觀;南門周禮廣場的建成,在城區入口形成濃郁的古風古貌,提升城市形象;古城牆加固保護項目主要實施擋土牆、錨索格構、排水、仿古城牆修飾等工程,將對更好保護歷史遺蹟,豐富內涵,塑造對外形象方面起到支撐作用。

古城舊貌的恢復,不僅使原有的歷史文化得以保留和傳承,還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遊玩,增加了旅遊收入,使縣域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慶城:內外發力恢復古城舊貌 助推縣域經濟穩步發展

近年來,慶城縣還通過招商引資,開發建設了藥王洞養生小鎮建設項目,著力打造集文化展示、文化交流、地方餐飲、特色住宿、民俗文化體驗、中醫藥養生、休閒娛樂、環境保護於一體的隴東黃土民俗文化村,同時將最能代表古城悠久歷史文化的建築展示給當地的群眾以及遠道而來的遊客。(供稿來源:慶陽廣播電視臺/看清)

網絡運維:趙平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