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决定是否处死吕布时,身旁明明站着郭嘉,为何偏要问刘备?

秦征说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

曹操和刘备都以能容人而见长,而吕布,世之虎将,为什么在临死关头没有得到两位这么有度量之人的原谅,最后落一个被绞杀的下场呢?所谓不作死就不会死,吕布自己作死,实在是死有余辜。那么曹操在决定是否处死吕布时,为什么要问刘备呢?

吕布这个人在史书上的形象基本和《三国演义》这本书描写的差不多,是个很让人产生疑惑的人。为什么这样说呢?吕布武力超级一流,按照史书记载,吕布曾经和李傕单挑,李傕被吕布一戟刺中,险些丧命。吕布也曾展示百步穿杨的神技,在一百五十步开外一箭射中方天画戟小枝,当场调解了刘备和袁术的战争纠纷,但是这次调解,吕布明显有打肿脸冲胖子的嫌疑,这也是为什么袁术后来不救吕布的原因。

吕布骁勇,但是情商却着实让人着急,我有时甚至觉得吕布根本就是一个二愣子似的人物,情商几乎为零。为什么这样讲呢?有这么严重吗?有。这也是后来吕布为什么得罪曹操和刘备的原因。

先讲一个小事,吕布偷袭了曹操的兖州,后被曹操所败,于是吕布投靠了刘备。吕布感恩于刘备,于是设宴款待刘备,但是这个设宴的地点却很另类,在吕布妻子的房间内

吕布在屋内竟然和刘备攀同乡之谊,说什么“我与卿同边地人也”,吕布为并州人,而刘备为幽州人,两地相距甚远,吕布竟然这样套近乎。酒酣一番后,吕布醉醺醺的称刘备为弟,让刘备做到妇人床上,让其妻礼拜,端酒奉茶执礼,刘备见吕布言语失常,内心不悦。

请备于帐中坐妇床上,令妇向拜,酌酒饮食,名备为弟。备见布语言无常,外然之而内不说。

再联想到吕布以前在董卓宫中当贴身保镖时竟然和府中的丫鬟(貂蝉)偷情,我们可以隐约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吕布是一个粗人,结结实实的粗人。而且这个粗人还有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无定性,以利益为重,心中无忠心二字。这也是为什么张飞骂他三姓家奴的原因,也是吕布为什么最后被曹操和刘备共同擒杀的原因。

吕布和曹操之间的仇恨源于吕布偷袭了兖州,曹操历经数年,经过三次征讨方才在下邳擒得吕布。而刘备则比曹操还要惨,刘备好心在徐州收留吕布,没有想到在刘备和袁术大战时,吕布趁机袭取了徐州,赶走了刘备。

因此,对于曹操和刘备来说,吕布是两人共同的敌人,两人都欲除之而后快。那么为什么到了擒获吕布后,曹操却迟疑不杀吕布,反而问刘备呢?

其实这时的吕布对于两人不太一样,曹操虽然和吕布相互征伐多年,但是曹操只知道吕布骁勇,不知道是否能够为自己所用,毕竟这么厉害的一员虎将,一旦为自己所用,那么曹操将是如虎添翼,实力大增。

刘备则太了解吕布了,吕布当时来投靠时,明显是以一方诸侯的名义来的,而且言语之间有当大哥的打算。最令人可耻的是吕布会在没有征兆的前提下突然叛变,这让人猝不及防。如果这种事情只是发生一次也就罢了,联想到吕布杀丁原和董卓,刘备算是彻底看透了吕布,用此人为援,是自找麻烦。因此,用不用吕布,其实刘备最有发言权。

于是才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吕布在临死之际垂死挣扎,向曹操求饶道:曹公得到我,曹公率领步兵,我率领骑兵,这样就可以一统天下了。曹操迟疑,刘备冷冷一笑说道:曹公难道忘了丁原、董卓之事了吗?曹操方才恍然大悟,于是下令绞杀了吕布。

布请曰:“明公所患不过于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太祖有疑色。刘备进曰:“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太祖颔之。

所以说,吕布之死并不是刘备一句话能够决定的,而是他自己作死,吕布先期认了两个义父,丁原和董卓,两人都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被吕布杀害。他的行为几乎被世人所知。如果此时刘备不做声,曹操问身旁的郭嘉,我想结局应该也是一样的。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曹操在决定处死吕布时是有迟疑的,因为吕布是一员虎将,如果真的能收入帐下则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刘备曾经收留过吕布,也被吕布背叛过,因此刘备最了解吕布。所以曹操才向刘备询问。其实不管是问郭嘉还是刘备,吕布必死的结局是不会变的。


每日趣评


曹操城府之深,三国第一人也。曹操用人,常常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孔融让梨,以贤德传于世,而曹操又以不孝而杀之,杨修聪明 ,曹操面前,小聪明暴露无遗,华而不实,最后下场开悲…………。三国之中,曹操手下,名人贤士多如牛毛,真正能让曹操心服口服的却凤毛麟角。

曹操看刘备,早知其虚仁假义,作为白手起家的刘备,大肆炫染仁义,是他唯一的资本,这是曹操一眼看透的。曹操煮酒论英雄,是欣赏刘备虽无立锥之地,却心有大志,这是刘备瞒不过曹操的,曹操没以为是威胁,就是了解刘备是个按章出牌的人,在当时的乱世之中,曹操需要多几个像刘备这样的人出现,刘备在曹操眼里,仅仅是清洁工的作用,虽能苦心经营有所成功,绝无守业实力。

曹操对刘备是知根知底的,三兄弟以仁义之名闯荡乱世,关,张虽侠义,而每阵必以生命相博,关羽心高气傲,不是居人眼下之人,遵刘备为大哥,关羽也有自己绝对的权利,这不是刘备能控制的,刘氏集团,深刻来说,就是个股份公司,刘备不具备绝对领导权。曹操对关羽进行的一切示好,尊重,巴结。如果关羽留在曹操身边,曹操不会答应,也不会重用,曹操真正的目的是让关羽回到刘备身边,连儿童都不会相信关羽能过了曹操五关,是曹操故意演戏,故意张扬关羽的个性。作为如此强大的曹操,这样对待关羽,曹操手下不缺关羽这样的人,目的是让关羽膨胀,目空一切。这样刘备已经失败一半,刘备集团内部的不和,很多是关羽的自以为是造成。后来为什么刘禅娶了张飞的两个女儿,始终不和关羽女儿成婚,这也看出彼此的心结。

曹操杀吕布,为什么不问郭嘉问刘备,众人面前,刘备让曹操杀吕布,吕布虽然出尔反尔,也曾有恩于刘备,曹操让刘备的假仁义昭然若揭,曹操是让刘备用自己的矛攻自己的盾。刘备不进言杀吕布,曹操会放过吕布?同样也会杀吕布,如今的吕布之死,又成了刘备让杀吕布,可见曹操终归高出刘备。曹操从来没被刘备蒙蔽过,刘备的小心思,曹操心知肚明,只是将计就计罢了。


白这个颜色


是否处死吕布,郭嘉与曹操应该提前沟通过,曹操心中已有定数。他征询刘备的意见,明着是给足刘备的面子,实则暗含三重意思。


一:如果刘备为吕布说好话,让自己免其一死。那就证明刘备并非真心投奔自己,他还有野心。欲在将来,与吕布合力对付自己。因为吕布虽夺了刘备的徐州,然对他对刘备有辕门射戟的救命之恩,俩人并未情断义绝。所以,今天只要刘备开口为吕布求情,那就把他俩一块收拾,永绝后患。

二:如果刘备建议杀掉吕布,这才最合情理,最合曹操的心意。像吕布这种见利忘义、反复无常的小人,天地所不容。刘备想让自己杀吕布,一是欲报夺徐州之仇,二也是一种善意的提醒,说明刘备投奔自己并无二心。



三:杀吕布的黑锅必须让刘备背上,这样不仅能抹黑刘备宽厚仁义的形象,而且很容易给人一种假象:杀吕布是刘备提议的,并非他曹操的初衷。由此,吕布的手下必怨恨刘备,而自己则可落个惜才爱才的美名。

曹操不愧为枭雄,这次征询刘备的意见可谓一箭三雕,不仅探视了刘备投奔自己真伪,更借此笼络了吕布手下将士的心。


洛水清风cuixiaosheng



古风93814281


等到曹操哭着把陈宫送走后,返回上的楼来,

吕布大叫曰“明公所患,不过于布,布今已服矣,公为大将,布副之,天下不难定矣”。这句话的意思是,你曹操的大敌是我吕布,今天我吕布投降了你曹操,由我为你攻城略地,天下不难平定。实际上吕布的这句自救之言对于曹操来说,是很有诱惑力的,可惜就是吕布这句自救之言把他自己给害了,为什么这么说呢?本来吕布说这话的时候也是急须保命,而这句话对曹操来说本没什么错,可惜错就错在旁边还有个刘备,吕布为了保命,说话不过大脑,你想想,如果你吕布投降了曹操,帮曹平定天下,那我刘备将来不是在匡扶汉室上更加艰难了吗,本来我有心救你,一听你要帮着曹操,我不是救了一个大敌吗,我还救你干什么?于是乎,在曹操回顾玄德曰:何如?刘备就说: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吕布听了就破口大骂,说大耳儿无信。

其实在之前吕布被曹操打败,吕布投奔徐州刘备,刘备对吕布是推心置腹,其实刘备那点小心思就是想和关张一样把吕布也收了,为自己所用,结果吕布真不是东西,反客为主夺了徐州,在白门楼,刘备一听吕布要投降曹,帮曹平天下,就心说话了,我答应救你吕布一命,也是想让你为我所用,既然你要投曹,还救你干什么,当曹操征求刘的意见时,刘备就趁机来了个落井下石,害你没商量。其实以曹操爱惜人才的性格,还真有收吕布之心,他之所以没问郭嘉而是问刘备,这里有俩层意思,一是曹有收吕之心,不需要问属下,他自信能驾驭得了任何人才。二一个,曹操回头问刘备实际上也是句客套话,想不到刘备来了一句毒的,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刘备的这句话让曹操听了不得不杀,吕布听了把刘备的十八代祖宗都骂了出来。这也是曹操第一次上了刘备的当。第二次上当是煮酒论英雄。第三次,刘备使个“脱身计”以徐州半路截击袁术为名,成功脱离曹操掌控。


夏有凉风61


因为曹操心中早有定夺,问刘备,实际上是在试探刘备。丁原、董卓之事,曹操不清楚、不记得、不介意吗?杀吕布,有很多正当理由,是一种普遍共识,吕布先后对曹操、刘备集团做过的那些事,足够积累两个集团的大多数人的愤恨,想杀他的人,多的是。如果刘备保吕布,不但保不下来,还会让曹操怀疑刘备想害自己,这个敌人就很明确了,曹操就会接着对刘备下手了。刘备马上就明白了曹操用心,他只能像大多数人的想法一样,但又背负仁德之名,也不好直接说“杀”,只好以提问的方式回答:还记得丁原、董卓怎么回事吗?向曹操表明,刘备不故意害你,杀与不杀,你自己考虑。所以,刘备一出此言,早下定决心的曹操,毫不犹豫,立即下令把吕布勒死,而不是一般的斩首,不然,曹操一定会想想再说。而刘备暂时逃脱了自己的生命危险,曹操没有下定决心,马上对付刘备,还存有一丝利用刘备的希望。


沉140769451


吕布字奉先,内蒙古包头人。人称包头吕奉先。吕包头勇武过人,天下无敌。可最终还是败给了曹操。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曹操进攻吕布,围城三个月。吕布军中上下离心,于十二月下城投降。

吕布被捆到曹操面前。吕布曾要求松绑,曹操笑说:“捆绑老虎不得不紧。”吕布又说:“曹公得到我,由我率领骑兵,曹公率领步兵,可以统一天下了。”曹操颇为心动,但刘备在一旁说:“明公您看见吕布是如何侍奉丁建阳和董太师的吗!”吕布死前说:“大耳刘备最不能相信!”最终吕布被绞杀,然后枭首。


其实早在曹操围城之前,吕布就有投降之意了,现如今被抓,吕布表示愿意归降曹操,而曹操颇为心动而没表态,说明曹操在犹豫,曹操自认为还是能镇住吕布的。

曹操并没表态也没问左右意见,只是微微一笑。但刘备就感觉不妙,因为刘备是有野心的人,他不管是想要匡扶汉室还是争霸天下,最终都会与曹操一战,若曹操收服吕布岂不是如虎添翼,心想绝不能让曹操得到此人,于是便不等曹操开口就抢先说了句:“公不见丁原、董卓之事乎?

”意思就是想提醒曹操不要忘了丁原和董卓是怎么死的(丁原董卓都是吕布义父,结果都被吕布杀了)然后甩了个眼神让刘备自己领悟(可能想表达的是杀了吕布后,吕布娇妻您岂不就独享了!)

刘备的话让曹操头皮发麻,然后确认过刘备的眼神后又猥琐一笑,隧下令杀吕布。

然而这一切尽在郭嘉眼中,可能郭嘉看出了刘备的意图,也领悟了其眼神,想想吕布为人确实也没必要留着,既然决策人已经做出了决定,自己也就不便开口了。



左将军


若论武勇,吕布在三国之中绝对是数一数二的,然而在吕布兵败之后,他为保命,向爱才如命的曹操投降,可是曹操依旧痛下杀手,这是为何呢?并且在此过程之中,曹操放着自己的谋士不问,为何独独询问刘备意见?


公不见丁原,董卓之事乎?

吕布被擒之后,他曾经请求刘备为自己求情,刘备也点头默许,可当曹操询问刘备意见时,刘备却一反他之前仁义重信的现象,直接一句“公不见丁原,董卓之事乎?”决定了吕布的生死。

这件事情也经常被后人当作是刘备虚伪的证据,然而我要说的是,这件事情还真不能怪刘备,刘备这是为命弃名的无奈选择。

  1. 吕布反复无常,多行不义,必不可用;
  2. 吕布残部未灭,军心不死,必不可放;
  3. 吕布豺狼猛虎,多生事端,必不可囚。

吕布结局似乎已经注定,他只有是死路一条,也只有吕布死了,曹操才能除一心腹大患,刘备也能报仇雪耻。而曹操明知故问,意不在吕布,而在刘备。


醉翁之意不在酒

其一,欲杀吕布,正大光明。曹操想要收复吕布残部,但因为要杀吕布,所以怕失去了人心,借刘备之言效果就不同了,不仅名正言顺,而且将杀主之仇与刘备平分。

其二,试探刘备,恩威并施。在朝堂之上,冒死逆曹者太多啦,曹操这样做除了试探刘备,还想要将刘备收复。施威与刘备,询问刘备,刘备言杀之则犯义,不言杀则犯曹,一问两难,为了保命刘备只能选择弃名。而且刘备和吕布的私语可是被曹操看见的,如果刘备帮吕布说话,这不是没事找事让曹操怀疑自己嘛!

其三,施礼于备,以收其心。曹操询问刘备还要向刘备传递一个信息,我曹某人对你刘备是很看重的,我账下军师名将无数我不问,偏偏就问了你,将你奉为上宾,你要识趣,要识时务,以后就跟着我好好干吧!



刘备的无奈

此时的刘备,势单力薄,他只能顺从曹操的心意,这也正是曹操的高明所在,我想此时的刘备心里恐怕十分憋屈,徐州呀!那是我刘备的徐州,你曹操白拿不说,还要坑我一把,陷我于不义,简直是没有天理!

所以曹操独问刘备实际上是阳谋,而刘备明知道曹操给自己挖了一个坑,他也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眼睛一闭,往下一跳。其实吕布之死,刘备不是始作俑者,他也是受害人之一。


古今注


1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关键在于199年的局势。

199年初当时,经过艰难的围城,曹操军终于攻破下邳,但妄自称帝的袁术还盘踞着淮南——而衣带诏还没有发生。换而言之,当曹操要决定是否处死吕布的时候,曹操和刘备是捍卫汉室统一战线的。这个时候刘备还不能未卜先知,不知道曹操是本剧最大反叛;他还觉得曹操是个为汉室讨伐叛贼的家伙。同时,他真正担心的是,如果曹操收了吕布,然后吕布杀了曹操,那谁来和他一起攻灭袁术?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刘备才对曹操说出了他的那句名言:明公不見布之事丁建陽及董太師乎!(《三国志·魏书·吕布传》)——刘备说:你曹操不记得丁原、董卓的事情了么?他其实的意思是,你曹操不能像丁原、董卓那样马上就垮了;为什么呢?我们还要打袁术啊。

这个时候,曹操当然要问刘备,也不是因为他要试试刘备。而是因为曹操刘备这个时候是合作关系。这就相当于王健林和马云合起来做一个项目,王健林当然首先要问问自己的合作者马云是怎么想的。

2

再展开一点的话,就要说一说读历史的时候,我们常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假设历史人物都点开了上帝视角,刘备第一天见到曹操就知道他要篡汉;或者刘备还没见到过献帝,就直接领取了对抗曹操、复兴汉室的任务。

事实上,汉献帝衣带诏这个事情,发生在200年——吕布和袁术灭亡以后的第二年。到了这个时候,曹操周围敌人没有了,不再抓汉室的保卫者了,狐狸尾巴露出来了。于是汉献帝表态了,曹操是个汉贼,董承、刘备你们要帮我。这个时候,刘备才彻底与曹操决裂,开始了复兴汉室的漫漫征程。

但是199年的时候,情况完全不是这样。这时候其实曹操和刘备处在密切合作的蜜月期。

主要原因上面说了。汉室最大的敌人是袁术,袁术自己称帝了。

3

然而,对于这样一个篡汉称帝的逆贼,真正积极讨伐的人只有两个,对,就是曹操和刘备。其他的诸侯,比如孙策,借机脱离袁术以后,并没有直接来讨伐袁术,而是乘机在江东抢地盘,一个郡接着一个郡地收入自己囊中。吕布更加是见风使舵。甚至趁机夺了刘备的徐州。

这样一来,本来刘备与曹操对立,只是因为刘备来帮助陶谦,抵御曹操,保护徐州一方生民。现在,就徐州而言,吕布是最大的敌人;就汉室而言,袁术是最大的敌人。因此,曹操和刘备形成了一个统一战线。

总之,在199年的时候,刘备对曹操还很有限。刘备知道,虽然这个人早先和陶谦结仇,但这也可以理解——毕竟曹操的父亲死于陶谦的手下;更重要的是,当袁术窃命的时候,曹操在为汉室出力。曹操知道自己讨伐吕布、袁术,其实是在为自己抢地盘。这个过程中,他也看出来了,不惜代价为汉室东征西讨的人,恰恰是这个刘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曹操才说出了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在野武將


因为当时只有刘备才是最能看清吕布的人,问别人,有可能因为自负或自信而让曹操留下吕布为己所用,但只有刘备知道,吕布天性无耻,为功名利禄不择手段,留在身边,看似有利,实则养虎为患,不,应该说其实曹操知道除他以外在场所有人只有刘备能看清利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