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財富管理的幾種方式

藝術品市場的專業門檻很高,而且存在諸多不規範之處,所以藝術品的財富管理需要專業機構作為橋樑來降低風險,比如

私人銀行、藝術品基金、家族信託和辦公室等。

私人銀行不大可能把藝術品作為主要業務和主要賺錢工具,但是,歐美很多私人銀行會給客戶提供藝術品的質押貸款融資,希望吸引更多的客戶參與理財和其他的服務。他們不用擔心藏家違約,也不需要第三方擔保,畢竟客戶的淨資產雄厚,而且有藝術品作為質押。

傳統的藝術品基金會投資一些有增值潛質的藝術家作品。最近幾年,藝術品基金出現了新的模式,比如,做藝術品拍賣的第三方擔保。據媒體披露,達·芬奇的《救世主》最低擔保價是1億美元,最後賣到了4.5億美元。藝術品基金可以作為擔保方和拍賣行、賣家來談超額部分的利潤分成。國際上的藝術品基金大多註冊地都在低稅區。比如,英國有很多避稅天堂,所得稅和資本稅比較少。

藝術品的家族信託和辦公室可以避免因去世、婚變引發的財產糾紛,實現整個家族財富的保值增值、代際傳承、基業常青。中國幾乎所有的名家或者藏家去世以後,背後都有一堆官司,但是在歐美,包括在香港,家族信託或者家族辦公室可以把財產的所有權、管理權、收益權、處置權完全分開。

藝術品財富管理的方式還有藝術品基金會和捐贈。2016年《慈善法》公佈,2017年銀監會和民政部聯合印發了《關於慈善信託的管理方法》,高淨值人群可以用家族信託、基金會、慈善信託聯合運作的模式,可以享受免稅的待遇。對於捐贈的規定,原來只能抵扣12%的所得稅,現在可以連續三年抵扣,免稅的力度比較高,在做慈善公益的同時,也對自己的財富管理有益。

此外,保稅區和自由港還有很多先行先試的政策,也為藝術品財富管理提供了可以探討的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