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特寫|戴威再借6000萬,是拯救還是善後?

「智見MAX」,有態度的商業觀察媒體

點擊標題下方「智見MAX」關注


ofo特寫|戴威再借6000萬,是拯救還是善後?


在創業者的世界裡,一直有這樣一句戳心的話:創業很苦,但堅持很酷。它用一絲理想主義的樂觀將創業的艱辛粉飾得美好太平,好讓人願意繼續堅持。

然而,有時候,這樣的粉飾又讓人值得懷疑,因為我們並不知道哪些東西應該堅持,哪些又應該放棄,否則就不會有另一句同樣戳心的話:最遺憾的莫過於堅持了不該堅持的,放棄了不該放棄的。

這兩句戳心的話,放在小黃車CEO戴威身上,似乎無比貼切。

近日,據財聯社、界面新聞透露,ofo在近期收到了來自阿里的6000萬元的借款。

是的,戴威又借錢了,這是ofo拒絕滴滴,獨立運營以來的又一次借款,並且,依然來自阿里。固執也好,堅持也罷,智見在此已不予置評了。

更重要的是,最近ofo陷入“人去樓空”的輿論風口,ofo北京總部辦公室已退租,現場一片狼藉。原ofo在理想國際大廈的10層與11層的辦公室已經到期不續。ofo給出的官方回應是原10層和11層搬進了15層,但是據搜狐方面透露,15層的員工表示並沒有新同事搬入,也不知道11層搬遷的事。


ofo特寫|戴威再借6000萬,是拯救還是善後?



輿論背後,是資金困境的事實

與被美團收購的摩拜不同,沒能踩對節奏的ofo,在最近幾個月顯得愈發窘迫了起來。

據公開信息顯示,ofo最近一次融資發生在今年3月。3月份,ofo小黃車宣佈完成E2-1輪融資8.66億美元,由阿里巴巴領投,灝峰集團、天合資本、螞蟻金服與君理資本共同跟投,採用股權與債權並行的融資方式。

而很快,到五月的時候,戴威宣佈ofo迎來了“至暗時刻”,並在內部表態:“如果不想戰鬥到底,可以選擇離開。”

從這“至暗時刻”起,滴滴與ofo之間糾纏不清的收購傳聞便一直不斷。半年時間,ofo至少否認過7次外部收購消息。

據36氪報道,早在7月底,ofo和滴滴的談判出現一個拐點,程維對ofo的預期收購價格只有美團收購摩拜的一半——15億美金左右。

到8月初,ofo相關的收購談判再一次縮水,滴滴與螞蟻金服聯合出資,作價14億美元,同時還將承擔ofo2億美元的債務。

最後到8月底,極客公園消息稱,ofo將會以20億美元賣給滴滴,但是滴滴給出的條件是重構ofo管理層。這在ofo看來是一件致命的事情。


ofo特寫|戴威再借6000萬,是拯救還是善後?



阿里以及背後的受阻者

然而,在如此撲朔迷離的談判背後,還有一隻手,給整個局面罩上了更令人費解的陰影。

9月初,在所有媒體都宣稱ofo落入滴滴懷抱已成定局之時,隨之而來的消息是ofo完成E2-2輪融資,融資數額達數億美元,由螞蟻金服領投,滴滴跟投。

背後的邏輯證明,此次收購再一次將被阿里叫停,據知情人士表示,戴威之所以一直堅持不賣給滴滴,最根本的原因其實只有一個,就是價格和條件的誠意不夠。而阿里在中間扮演的角色就是誰受傷了,就媽寶似的上去安慰一下誰,順便提高一下自己的威信。

自2017年,朱嘯虎清空ofo股份起,阿里就接盤了大部分額度,在ofo的持股比例達10%左右,並在ofo董事會獲得一個席位,擁有一票否決權。ofo今年3月完成E2-1輪融資後,通過債權方式的融資,讓阿里對ofo的掌控力度進一步提升。

而除此之外,智見覺得,在如此關鍵時刻被叫停,除了阿里攪動了這潭水之外,還一個更大的原因是近期的滴滴事件。

最近的滴滴事件給滴滴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麻煩,甚至為此停運了單組業務,公司在戰略上也被迫做過多次調整,這讓原本滴滴決定在第四季度收購ofo的計劃也受到了無比巨大的衝擊,甚至擱淺。


ofo特寫|戴威再借6000萬,是拯救還是善後?



拯救還是善後?


對於ofo來說,資本的冬天就沒有回過暖,但如今真正意義上的冬天也來了,冬天是共享單車訂單的淡季,這或許令ofo變得更加寒冷。

原本,指著低價抄底的滴滴,想在這個冬天結束所有談判,但滴滴在如今關頭,也不敢有如此大動作,從另一個角度,也給了滴滴正常拖下去的理由。也許,這個冬天過後,下過一場大雪,滴滴只需拂去最上一層,就能輕鬆得到這個果實。

而對於阿里,旗下早有哈羅單車保底,主攻二三線城市,如今的哈羅單車已經轉型為哈囉出行,其野心早已經不在共享單車市場,而是整個出行市場。這對戴威來說,手捧著的貴重硃砂,在阿里眼裡或許不過是一堆紅土。

那麼,到底該拯救還是善後?其實智見也不知道,智見想說的是,有些事,從誕生起,就有這它既定的邏輯,既定的命運,我們能做的,就是看著它,任其走遠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