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一辈革命人赞不绝口的仁怀合马羊肉

让老一辈革命人赞不绝口的仁怀合马羊肉

到了国酒故里——贵州遵义仁怀市茅台镇,合马羊肉是要吃的。遵义羊肉粉天下有名,连南宁都有很多家,但合马羊肉非得亲自移步前来,才能吃上。

合马羊肉是黔北一带很有名气的地方名食,以赤水河谷的优质黔北麻羊为主料,采用合马特色烹饪工艺,添加本地天然植物香料精制而成,早在清代已负盛名。合马位于仁怀市西北部、赤水河中游,是红军长征重要节点,与的四川省古蔺县相邻,也就是说处在茅台和郎酒两大名酒产地中间,上通茅台,下接二郎滩,沿河流域环境保护极严。

从清代中叶始,这里成为川盐入黔的重要通道。赤水河流经合马一带,两岸青山翠绿,中通一线,滩险水急,形同罐子,故称“罐子口”,罐子口就是合马羊肉最早打出声名的地方,过去是来往舟楫停歇的主要栈口。川盐入黔兴盛时期,盐贩在合马进行交易者甚众。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本地人自然沿渡口方便的地方大开客栈、食肆,供商贾、役工打尖歇息。当时馆子里的菜,便以烹煮羊肉为主。船只停歇,人们便上岸吃锅羊肉,吃一肚子羊汤,或叫上一碗羊肉面,有酒量的还可加几碗美酒,扫净疲累,顺便补给,整条街道飘荡着羊肉香味,旧时被戏称为“味道街”,故有“重庆磁器口,遵义罐子口”之说。凡这种商贸码头,当地美食都容易借客商将大名传出。

有成语云,戏法人人会变,只是巧妙不同。生硬地套用一下这句式可以说,羊肉处处皆有,只是香味不同。到南到北,从寒到热,中国大概没有不吃羊肉的地方。羊肉贵在细嫩鲜美,不似牛肉太粗、猪肉太俗、鱼肉太贵淡。全国南北各省的羊肉,我大概都吃过。羊是不同的羊,吃法也各不一样。因为饲养的饲料不同,有的放牧吃青草,有的圈养吃饲料,加上南方北方多绵羊,南方却只有山羊,各地羊肉味道的区别是很大的。

最重要的味道差异,在于对腥膻的判断。北方朋友来南方吃山羊,一定会皱眉头,这羊肉怎么那么膻呀!南方人到北方吃绵羊,则没有不认为骚的——在南方话里,骚跟腥膻同义。南方人吃羊肉,多切成小块小片甚至内丝,北方大块烧煮不说,常常就是整头羊、整条羊腿上桌,常让南方人惊恐地瞪大眼睛。但不管南人北人,总有一小撮人坚持终生不吃羊肉,甚至闻都闻不得,理由几乎都相同——怕膻。不吃狗肉、牛肉甚至不吃鱼虾,都有其他说辞,但不吃羊肉就只此原因。反过来说,不管如何定义腥膻,吃羊肉的是大多数人。我从众,附和天下最广大人民的胃口。去到哪儿,吃羊肉我都吃得笑眯眯的,往往心中还要比较一下,各地羊肉优劣何在。

广西过去吃羊不算普遍,近年来养殖、物流跟上了,羊肉才成了千家万户的家常菜。因为这个缘故,广西人烹羊之法,并无多大想象力。虽然出产黑山羊的大石山地区也有全羊宴,可以将羊各个部位扒出来细细整治,但家庭、饭馆常见的也就是全国都有的炒羊肉、烤羊肉或炖羊肉汤。最能体现广西广西特色的,是两种火锅——清水羊肉和干锅羊肉。清水羊肉是烧开一锅稍放些药材和去腥膻的调味料的水,把切得很薄的山羊肉片下锅烫熟来吃,吃完肉后留下的汤非常鲜美,可以再烫青菜和米粉。这吃法说起来有点像北京涮羊肉,但一吃就知道不是那么回事。

干锅羊肉则是将带皮羊肉块,先用茶油旺火爆炒变色,再加桂皮、沙姜、陈皮、罗汉果、桂林腐乳和大量姜蒜,洒点桂林三花酒或者寻常米酒,文火干焖,出锅前丢一大把青蒜苗一搅,起锅倒进小沙煲里,连炉子一起端上,边烧边吃,越烧越香,若是烧得要焦,倒点啤酒进去拌几下,连同肉里沁出来的油,香味冲天,会让附近几桌也想点上一道。这样做的特点是香而滑口,浓得发腻的香,肉烧得异常软糯而富有胶质。这种滑糯的口感,北方很多产羊吃羊地区的做法里,是找不到的。冬天里来上一锅,大快朵颐,有多滋补不说,起码能让人迎着寒风大声高歌昂然前进。

合马山羊是贵州三大优良山羊品种之一,成羊体重百斤左右,属黔北麻羊的典型代表,耐粗饲,繁殖力强,肉质鲜嫩,屠宰率高。主要分布于赤水河两岸峡谷之中,以野外放牧为主。赤水河谷山高坡陡,光热充沛,野生饲料丰富,富含蛋白质及维生素,促成了合马山羊优良肉质的形成,因而号称有驱寒气、暖身子、壮筋骨、补气血之功效,其实全世界的羊肉大概都可以说有这功效。

合马羊肉虽然号称已有百年历史,但名声渐响也只近年以来,去仁怀当地人多拿来作为招待的主菜,食客自行前去游玩也多要一品为快,所以经营合马羊肉的馆子冒出了很多,当地有“家有羊肉卖,十年不愁财”的说法。合马镇政府特意修建了羊肉一条街,光专门的羊肉馆就有十多家。仁怀各乡镇甚至遵义、贵阳等地,也已经有人开设合马羊肉馆子。我们其实没时间到合马,是在茅台镇一家据说名气很大的店吃的。

合马山羊的烹调,主要有清炖、煎炒、粉蒸、凉拌、烧烤等,也可组合成全体产羊地区均有的全羊席。最常见也最受欢迎的一种吃法,是煮熟后再回锅下火锅,边烫边吃,除了品肉,还可以喝口鲜汤。这种吃法和著名的贵州花溪狗肉有点差不多,将羊肉、羊骨用浸泡去净血污后,加清水和盐、酒大火煮沸,撇去浮沫,中火炖至八成熟,加八配好八角、桂皮以及一些本地特有香料装好的料包,再转小火煮至肉熟,捞出沥水晾干,改刀切成大片薄片,原汤保留备用。净锅上火放菜油、羊油,加盐、花椒粉、姜片、蒜瓣、辣椒面稍炒,下羊肉片翻炒入味。有两种吃法可以洗,清炖或者油焖,告诉我哪种吃法都很鲜美。加入原汤煮沸后起锅倒进沙煲,只加大量香菜和葱花;清炖的不加辣椒面,配时令蔬菜下锅煮食。我一点儿也不犹豫,选了清炖。

我们吃的那家店,在1915广场边上,赤水河边。进得店来,首先就定好羊肉斤两。主厨的是两位老阿姨,厨房相当于半封闭式的,不设禁,打了个招呼就由我溜进去观光了一通。熟羊肉堆在一个大竹笸箩上,旁边还放着几盆整体块的羊血旺。这个店以羊肉为主,也有几个家常小菜,除羊肉外都不算贵。我们也抱定主意吃羊肉为主,另点两个小菜。这两天吃折耳根上瘾了,点了一个,和酸菜拌在一起,没见过这种搭配;另一个菜的搭配更是闻所未闻,黄瓜拌苦瓜。

羊汤锅很快上来,羊肉和羊血旺也跟着上来。肉有巴掌大,口感脆嫩,羊肉香味十足,我可说不出膻不膻,在我眼里,膻就是香,不过确实膻味不算浓,但羊味浓烈。羊肉本来油脂不多,加上先煮过一软,一点儿也不油腻,我们点的是清汤锅,另外还放了点酸菜进去,吃起来清爽得很。肥瘦分明,肉皮耐嚼,北方吃羊肉是不吃皮的,殊不知道羊皮、狗皮嚼起来多有兴头。肉吃过来感觉是脆的,绝不软烂。除了北京涮羊肉和广西清水黑山羊肉,全国各地的羊汤我不知道喝过多少,一概以膏腴为长,味道浓浊;至于吃过的羊肉,尤其是那种浓油赤酱大火焖烧的,也觉得过腻,闻着香却也吃不了多少。相比之下,合马羊肉这种吃法,极适合这种肉质细嫩鲜美的山羊,我是吃了较平时多的量。羊肉吃得差不多,羊汤也喝了一轮,放点肥厚的生菜一概,真是一点腻口的感觉都没有了。最后,再要了盘水豆腐来烫,豆腐很嫩,羊的香味渗了些许进去,我捞了几块到饭碗里,再添点蘸水,和饭拌一拌,虽然是大热天,也极为香甜地吃了一大碗。

每个地方的美食后面都跟着故事,东西南北差别极大的羊肉尤其如此,作为配备这一美食的标准文化配置。合马羊肉的文化背景是,起家于盐运文化,历史上凡是跟盐的买卖沾边的饮食,都会成为著名美食。二是扬名于长征文化,红军长征四渡赤水至合马时,毛泽东、周恩来等一代伟人食之赞不绝口,合马羊肉因而名扬四方。要知道,这些革命老人战争年代条件极为艰苦,不会有条件讲究饮食,而且事实上他们也不关心饮食。毛泽东先生最爱一口红烧肉,欣赏一条武昌鱼,其他吃的东西简陋异常,这几乎是全国人民都知道的。只能这样说,他们对合马羊肉的赞叹,表明了合马羊肉确实非同一般。

让老一辈革命人赞不绝口的仁怀合马羊肉

羊肉是先切成大块煮熟备用的,和花溪狗肉一样

让老一辈革命人赞不绝口的仁怀合马羊肉

吃时切十厘米长、手掌般大小的薄片,先行炒过添香

让老一辈革命人赞不绝口的仁怀合马羊肉

用煮羊肉的原汤做火锅锅底

让老一辈革命人赞不绝口的仁怀合马羊肉

先吃羊肉喝羊汤,差不多了才依次添加豆腐、羊备旺、青菜之类炖煮

让老一辈革命人赞不绝口的仁怀合马羊肉

夹到碗里的羊肉片

让老一辈革命人赞不绝口的仁怀合马羊肉

黄瓜拌苦瓜,这种搭配我真的服了

让老一辈革命人赞不绝口的仁怀合马羊肉

拌折耳根我常年吃,但和酸菜拌到一起,则连听都没听说过

让老一辈革命人赞不绝口的仁怀合马羊肉

除了羊肉,其他黔北寻常菜价格都不贵,可惜人少,要不然我都点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