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稅後30萬,該不該繼續留在北京?

近日,頭條上看到這樣一個問題“在北京稅後到手30萬,工資提升空間不大的話,該不該繼續留在北京?”

北京稅後30萬,該不該繼續留在北京?

他簡單介紹了他的情況,30歲,目前北京稅後到手30萬,無戶口,估計這幾年就一直這水平了,有套燕郊房子,月供4000~有臺15萬的車,全款買的,有外地牌照,兒子快2歲了,馬上就要上幼兒園,私立最便宜的要4000元一個月。

其實看到這個問題,我腦子裡第一閃現的是去年兩會時候,網上爆紅的一篇文章,《一枚中科院科研人員的自白:我為什麼選擇離開》,在社會上引起了熱議。

北京稅後30萬,該不該繼續留在北京?

作者是北大本碩博畢業的,畢業後到中科院北京某所工作。工作三年後,他選擇離開北京,轉戰南京某高校。在很多人講到收入趕不上北京房價漲幅的時候,這點他是有心理準備的,因為他放棄了某企業45萬年薪選擇了一個月到手不過萬的科學研究崗。最終讓他下定決心離開的是,兒子到學齡了。

北京的小學入學是就近入學原則,片區內的孩子要排序,不是按照孩子資質排序,而是看家長。房子在此全家落戶在此且父母雙方社保工作在本區的排第一,房子在此落戶在此父母單方社保工作在此的排第二,房子在此落戶在此社保不在的第三,房子在此戶口在本區的第四,房子在此北京戶口的排第五;接下來才是租房並且所在單位歸本片區的。

他的工資收入當然在北京買不起房,中科院對他們的照顧到了兒子入學這裡,因為各種原因能受益的並不多。兒子面對著租房住和沒有好學校以及必須到很遠地方上學的困擾。

文章結尾分享了一個小故事,一個作者流淚的故事。到了南京不久就買了個小房子,簡單地收拾了一下也沒怎麼裝修,趕在過年前入住了。

四歲半的兒子有一天晚上洗漱的時候跟我說:我現在可喜歡洗漱了。我問他為什麼?他回答:現在的衛生間乾淨漂亮。我說以前我們的衛生間(租的房子)雖然舊了點,但也很乾淨啊,我和媽媽每天都打掃的。兒子說:那是別人的房子,而且我覺得太舊了,很難看。我以前每次進去都有點害怕。我現在打字打到這兒仍然想哭,因為兒子以前從來沒有和我說起過這件事。

說實話,最後他兒子說的話,讓我鼻子都有種酸酸的感覺。

30萬年收入看似很多,但是在北京這個地方,並不多,也就是一個月2萬多一點。但是我們可以算一筆賬,在北京每個月租房很少會少於2000一個月;這還是一般和郊區的房子,水電和其他每個月算500;每個月吃飯和出行,這個收入水平的,每個月也不會少於2000;每個月應酬和喝水喝茶,至少要1500。也就是說最低標準每個月要支出6000元。

可是,要想在北京生活下去,要在北京買房。北京7月份房價均價是58355元,就算買個兩室一廳,也要至少七十平方的,也就是說400萬。就算貸款200萬,按照4.9%的利率,30年算,每個月要還10614.53元。

北京稅後30萬,該不該繼續留在北京?

還有一個重要問題,孩子上學。就像開始提到的那樣,只能上私立,一個月也至少要4000。

6000+4000+10614.53>20000,一個月能剩下多少?

當然,我們不能這樣算,北京的環境和教育資源、機會是二三線不能比擬的。熬到後期肯定越來越舒服,只是要讓一家人陪你至少十到二十年的苦日子。還有一個,你的孩子以後是北京戶口。二三線城市收入沒那麼高,但是支出也少很多,教育也差不到哪裡去,還有時間和精力陪陪家人。

這是一道選擇題,沒有對與錯,只是不管怎麼選擇,要做好承擔責任的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