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没有后四十回续作,或许我们今天真看不到这部奇书了

红楼梦:没有后四十回续作,或许我们今天真看不到这部奇书了

《红楼梦》手抄本

《红楼梦》后四十回所遭受的批判够多也够重,比较有名的张爱玲所说,大意是:看到八十回后,人物一个个面目可憎起来,贾母、王熙凤通通开始不讲理了,像是鬼魂附了体。屏山也看了不知多少遍了,我比较早的一套《红楼梦》是四册程乙本,第四册大约是九十回之后了,前三册是翻到卷了边,封面破旧,只有第四册是崭新的,说实话,高鄂、程伟元所整理的续书着实让人看不下去,语言枯涩、文字乏味,人物语言没有了前八十回的灵动,变得干巴起来,人物形象趋向脸谱化,比较好玩的是脂砚斋曾批《红楼梦》作者写文章是很狡猾的,可是后四十回这个风格一丝一毫也没有继承,续作者倒是老实到迂腐,比如前八十回的吃食更多的追求的是意境,是为了烘托人物、场景、情节的工具,续作则是老实在的吃饭,给林妹妹不但上了稀饭,又上了虾皮紫菜汤,还不忘来盘五香大头菜,续作者倒是心细,可能也知道这食物没有搭配绛珠仙子,只是苦于实在见识有限,只有给林妹妹佐以醋和麻油,真难为他了!前八十回的药方和药也是同理,只有一点,都不治病,那些花呀朵的,霜呀雪的,能治病就成怪事,不过为衬托映射宝钗性格和本质,更多的是艺术效果,续作者倒不含糊,每一个都是真方子,那是真治病,续作者如果懂医理还好,若是不懂,我倒心疼他为此费的工夫。凡此种种,不用再多举。

红楼梦:没有后四十回续作,或许我们今天真看不到这部奇书了

清 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吐槽可以,但不能以续作者这样那样的问题而对其全盘否定,抛开其文学艺术价值不谈,续作至少做出了五大贡献。

一、完整了《红楼梦》故事,对民间传播起到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古时,读书的人占比非常小,小说及所有文化作品的传播而被广为知晓继而有了广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都是通过说书艺人进行的,《红楼梦》因八十回后内容的迷失而变成了残稿,因此,只有完整了故事,此书才能得以传播。这是续作一个非常重要的贡献。

红楼梦:没有后四十回续作,或许我们今天真看不到这部奇书了

清 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二、续作秉承了颂圣结局,这使得《红楼梦》小说能在严酷的《四库全书》的编纂过程中逃脱了被毁灭的结局,得以存世,也算是曲线救国,保护了这一旷世奇作。

《红楼梦》小说是曹雪芹十年增删修改,大约成书于乾隆初中期的1760年之前,而乾隆时期文字狱是很厉害的,于是作者用了“真事隐、假语存”和春秋笔法以避祸,尽管如此,《红楼梦》全书所表现的对社会正统的批判、末世之论、彻头彻尾的悲剧、对统治者的嘲讽都可以招来灭顶之灾难,而这部书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

乾隆一朝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乾隆皇帝好大喜功和标榜其文治功业所编制《四库全书》工程,此书号称有史以来最大的一部书,规模上超过《永乐大典》,实际上,编纂《四库全书》称得上是中毕文化史上一场浩劫,销毁了对大清不利的书籍达15万册,超过1000万份的明朝档案被毁。焚毁的和收入的书籍总量上大致相当,学者吴晗曾说:“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四库全书》是一场蓄意焚毁、删削、篡改、错讹数目惊人文献古书的过程,清朝统治者通过这个庞大工程,清廷实际上进行了一次文字清查工作,其目的之一是取缔一切非议外来统治者的著作,在搜求珍本、全整本的过程中,就能查出那些清廷认为的异端著作,进而销毁,这是一次最大规模的文化之殇。不难理解,《红楼梦》这种“异端邪说”如何能在这种浩劫中得以保存下来,所以,程高创作班子篡改曹雪芹原笔原意,“狗尾续貂”的后四十回难说不是为保全此书的故意为之。

红楼梦:没有后四十回续作,或许我们今天真看不到这部奇书了

清 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三、因为续作的完成,使得小说《红楼梦》得以付梓活字印刷,即使印量虽少,毕竟使这部伟大的著作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

1891年,由程伟元、高鄂主持的活字排版印刷的《红楼梦》付梓,是为程甲本,共印50本,翌年,再次修订重印,是为程乙本。

四、就讲故事而言,续作中还是有黛玉焚稿、宝玉拜父等精彩情节为称道,被后人多次搬上舞台。其悲剧的大走向证明续作者在一定程度上尊重了《红楼梦》的总基调。

五、续作者的创作,具有年代社会背景的优势,因此,两百多年来,虽有多人包括今人都在续作《红楼梦》,但仍是程高编纂续作为公认最好。

红楼梦:没有后四十回续作,或许我们今天真看不到这部奇书了

清 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我是屏山,欢迎点评、关注,为您探究红楼一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