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女孩滴滴遇害!一场本该可以避免的伤害到底是谁在不作为?

今天晚上,小编刚打开微信,就看到各好友群里发的女孩乘滴滴顺风车遇害,我心想着难道是上次空姐乘坐滴滴顺风车遇害事件又出现什么逆转性状况?但是点开一看,看到的竟然是又有一名女孩乘坐滴滴顺风车被司机残忍杀害。这是今年继“滴滴顺风车空姐遇害案”之后又一起发生的顺风车事故,随后滴滴官方道歉,事情的经过我不想多言,只是为如此芳华的女孩心痛,为她的父母亲人心痛!

乐清女孩滴滴遇害!一场本该可以避免的伤害到底是谁在不作为?

事件发生之后,在网络引起众多网友、博主的热议,虽然网络上对滴滴公司的声讨四起,但是遗憾的是,空姐乘坐滴滴遇害的悲剧并没有让这家屡屡出现事故的公司引起足够的重视,警方虽然在最短的时间抓获凶手,同时也呼吁女孩加强自我的保护意识,但是,在事件发生过程中,我们发现,当女孩乘车时,发现司机故意绕远路时便已经发信求救亲友,说:“很害怕,此时在无车山路”。之后女孩可能发现了司机的歹意,对亲友发出“救命”二字,接着手机就打不通了。可见,女孩的自我保护意识是足够的。所以,面对女孩乘顺风车性侵害事件如此的频发,小编认为现实问题已经不再是相关部门一句“女孩要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就可以敷衍过去的了。五月份空姐乘坐滴滴顺风车遇害的事件余温尚存,到现在乐清女孩乘坐滴滴遇害,中间不到三个月的时间,而更让人觉得可怕的是,上次事件发生在夜里,而这一次是在白天,频繁的性侵害事件让我们惊叹司机的胆越来越肥的同时,不得不再次重新思考一下滴滴顺风车的问题所在。

很多网友认为,在事件处理过程中,滴滴出行按照程序,配合警方及时提供犯罪分子的户籍联系方式,同时提供车辆行车轨迹,对案件顺利侦破,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从事件过程中我们知道这个顺风车司机已经不是第一次想要作案了,这次事故发生的前几天,滴滴平台就收到该车辆另外一位乘客林女士的投诉,但是当时平台的回复是要调查,但是截至温州乐清赵姓女孩受害案发生,林女士都没有收到相关的反馈和处理结果,通过林女士的表述来看,甚至没有再回访过她。发生在林女士身上的事情可以说已经是涉嫌犯罪了,在这样一个情况下,滴滴平台的反映之淡定,不得不说是让人无法接受的。假如滴滴平台在接到林女士投诉后立即采取措施,譬如在调查清楚之前暂停该司机的接客资格,那么,这场悲剧真的就不会发生了。我想这不是什么过分的要求,而是一个屡屡出事的平台起码应该尽到的职责。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滴滴之前所谓整改措施,完全是在欺骗大众。

据悉,滴滴在空姐案之后,出台整改措施中把乘客的头像改成虚拟头像,让司机无法判断乘客是否漂亮,以及设置紧急求助功能放在显著位置,让用户可以自主选择一键拨打110、120和滴滴24小时安全客服,而且承诺将承担平台上发生的一切事故、安全和纠纷的法律责任,然而现实生活中,滴滴所谓的报警救助机制,根本就是空口白话,所谓的专家从未上线,当女孩需要抢救生命的关键时刻,滴滴的客服正忙着打官腔,而针对虚拟头像问题,也在网络上被眼尖的用户截图又能看到乘客自己设置的头像曝光于网上,可见滴滴的监管漏洞究竟有多大,其实类似的事件不是一次两次了,滴滴依旧没有从根本上避免事情的发生,这样的监管漏洞让我们不禁深思,再发生类似事件,我们又该怎么办?针对这种出行APP平台,又谈何安全,到底还要有多少如花生命的付出,才能引起相关制度的完善。

我们呼吁滴滴,作为公众出行首选的平台,其注册审核程序是否可以再严苛一些,是否可以设置疑似侵害或骚扰行为投诉直接暂停接单权限,接到投诉后就要认真对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尽量做到有备无患。而不是总在事故发生后,除了道歉就是公关危机。我们希望看到一个更加完善更加安全的平台,如果滴滴不能保证乘客的安全,那还不如直接取消该平台,同时也希望相关部门对目前各种层出不穷的各类出行APP平台进行严格监管,制定成熟的监管体系和应急措施。不要再出现乐清女孩事故中的我报警,你警方说我要提供司机的车牌号,我找滴滴平台要车牌号,滴滴平台让我找回警察这种死循环,因为双方一扯皮,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女孩遇害了。最后警方出动了,滴滴平台负责人员鞠躬致歉了……这都什么事儿?针对此行为,这也不禁让小编想起之前看到一篇文章中的小故事:一个人躺在自己车上睡觉,有人跑来求助,说是有个小孩在远处被车撞了,马上要送去医院,求他救命。这个人说要加钱,不然不送.....事后,他发现那个被撞的小孩就是自己的儿子。再不改变,大家就共建一个互害型社会吧。所有不关己的事情,都高高挂起来,反正,天雷劈下来的时候,总有一道会劈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