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世界,也从未忘记爱你——关爱认知症老人,点亮迟暮之光

还记得那则感动了无数人的公益广告《爸爸从未忘记爱你》吗?已进入耄耋之年的老父亲记忆逐渐衰退,他不记得刚刚做过的事情,走到楼下转身就忘记家门在哪儿,甚至忘记了儿子的模样。一家人到餐厅吃饭,父亲用颤巍巍的手把盘子剩下的两个饺子踹到兜里,家人都觉得难堪而不解,老父亲呆呆的说:“这是留给我儿子的,我儿子最喜欢吃这个”。短短一分钟的片段感动了无数荧幕前的观众,也将认知症老人这个特殊的群体带到了公众的视线中。

忘记世界,也从未忘记爱你——关爱认知症老人,点亮迟暮之光

认知症老人

这也不由的让笔者想起今年5月份刷爆朋友圈的那则《空巢富豪穿阿玛尼丧命水沟!儿子曾想雇警察养爹》的新闻,一位独居、空巢、认知症的“土豪”老人因长期缺乏专业长照干预最后悲催终了!近年来,类似事件总是以不同标题在社会和养老圈引发热议,不论事件真假,其实从某一层面正在深度拷问日益严峻的老龄化形势下,政府、社会、机构、子女各方的角色与角色履行实效到底有多少?老人频繁走失最后孤死水沟。而最关键的是老人有三个成功儿子,有房有积蓄且每个月有上万元养老金,多次出警后警察却成老人的志愿探望者,孤死水沟。“土豪”老人的暮年结局尚且如此,那么中国那4000万的失智失能老人的暮霞谁能拯救呢?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认知障碍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成为老年健康的“第四杀手”,目前我国约有800万到1000万认知症患者,65岁以上为10%,80岁以上达20%-40%,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数据显示,每4秒钟就会出现一个新的认知症病例,到2030年我国将达到2400多万,中国认知症群体形势非常严峻。根据《中国老人走失状况研究报告》,全国走失老人一年约在50万上下,平均每天走失老人约为1370人,绝大部分是由于认知症造成,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负担,所以预防和照护认知症老人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由于传统家庭照护模式面临社会变迁的挑战以及社会化照护服务供需矛盾突出,因此亟须加强认知症老人专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9月4日,上海市在 “携手慈善,守护爱的记忆”2018年“中华慈善日”系列主题活动上,正式设立“关爱认知症专项基金”,将在认知症照护护理员的培训、评选及奖励等领域提供资助,推动相关的关爱认知症慈善项目,帮助更多的认知症患者及其家庭。近年来,上海着力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其中明确重点加强“认知症老年照护体系”建设。

1、建立认知症数据库。上海市将在年内出台认知症筛查评估标准。今后上海将开展筛查评估,不对认知症简单地视作疾病,而是要推动形成涵盖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维度、多要素的认知症筛查评估标准,并依托社区开展认知症老年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形成认知症老年人数据库。

2、加强治疗、干预体系建设。在医疗领域加强专业诊断和治疗,市内多家医疗机构开设了记忆门诊,对认知症的精神行为进行医学诊断和药物治疗;养老机构积极开展认知症照护服务,设立认知症照护专区,提供专业服务;此外,从事认知症专业服务的社会组织开展认知症社区宣教、早期筛查干预和个案服务,并为认知症家庭提供支持。

3、加强政策支持。今年,上海将改建1000张认知症照护床位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并出台全国首个《认知症照护床位设置指南》,要求每个机构需配置一名专职或兼职经照护计划制定专员,认知症照护相关从业人员均需经过认知症照护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且护理人员与入住对象的配比不低于1:3,“关爱认知症专项基金”也是在人才保障方面对政策的一种补充。

从医学角度来讲,现阶段认知症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亦无确切有效的治愈方法。因此医疗的费用并不高,不到总应对成本的20%,但是该疾病需要几年到十几年的专业照护,包括照护在内的总成本,却远远超过了其他慢性大病。轻、中度认知症的老人在经过活动带领和有目的的训练之后,能够有效减缓退化速度。但相对于儿童特殊教育,老人特殊教育是匮乏且空白的,再加上现在市面上没有专门针对认知症老人使用的教材教具,大多为儿童使用。

所以作为养老机构,关爱认知症老人,加快构建认知症老人服务体系和辅助体系成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投入和政策来逐渐完善认知症早期干预的机制,逐渐减少认知症老人的数量,让老人可以真正的安享晚年。就像生活中我们经常说的“虽然疾病我们无法避免,但是至少我们现在可以做一些事情。也许疾病可以带走我们的记忆、我们的认知、我们的情感,甚至是我们的生命,但是疾病带不走我们对于亲人的爱。关爱认知症老人,点亮迟暮之光,不要让认知症老人在孤独的道路上颤巍地走上生命的终点,是我们一个美好的愿景,也是我们希望为之奋斗的事业。”同时我们也呼吁社会各界加大对认知症的关注力度,提高对该病的知晓率,家属更应特别用心,给予认知症老人足够的关心和爱,让他们晚年失智不失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