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美国中央情报局百万美元的报酬,不肯出卖自己的同志拒绝合作

拒绝美国中央情报局百万美元的报酬,不肯出卖自己的同志,拒绝合作。

拒绝美国中央情报局百万美元的报酬,不肯出卖自己的同志拒绝合作

2006年11月9日凌晨,在柏林市中心“尼古拉小区”一间寓所里,有位83岁的老人“平静而永远”地睡去。刚好在17年前的这一天,生存了28年的“柏林墙”轰然倒塌,而这位长眠的老人与“柏林墙”和那个冷战时代有着太多的关联。他,就是前东德国家安全部副部长、国际情报界著名的“隐面人”——马库斯·沃尔夫。

创建东德对外情报事业

1923年1月19日,马库斯·沃尔夫出生在德国巴-符州小镇黑兴根。他的父亲弗里德里希是一名医生兼作家,当年著名的反法西斯剧作《马门教授》即是出自他的手笔。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弗里德里希因为自己犹太人和共产党员的身份不得不离开德国。随后,他们一家辗转流亡到了苏联。苏德战争爆发后,马库斯中断了大学的学业,被送到“共产国际”的一所学校接受政治和情报业务的训练。1945年希特勒灭亡之后,沃尔夫随同一批德共党员从莫斯科飞回德国。之后,他作为“柏林电台”的记者,参加了著名的“纽伦堡审判”的报道工作。

1949年10月,民主德国宣告成立,马库斯·沃尔夫被派驻东德驻莫斯科大使馆,任首席参赞。然而他的外交生涯十分短暂,两年后他应召回国,受命参加了东德对外情报机构的筹建工作。

冷战年代,柏林和德国堪称是国际情报斗争的“主战场”,东西方的大批谍报人员曾在这里展开激烈的较量。起初,东德的国外情报局对外打出了“经济研究所”的牌子,它的主要任务就是向西德的政府和情报部门进行渗透。沃尔夫在回忆录中说,由于没有经验,他们最初是在苏联克格勃教官的指导下“边学边干”。很快,东德在海外的谍报队伍迅速发展起来,并成为冷战时期世界上最为“强悍”的情报组织。1957年,不到30岁的沃尔夫当上了东德国家安全部对外情报总局局长,后来又升任该部副部长,官至上将。

早在上世纪50年代,美国情报部门即已“感到”了沃尔夫这个人的存在,认为他很有可能成为未来东德情报机关的灵魂人物。然而在冷战时期的许多年中,西方情报部门一直不知道沃尔夫的真实面目,他被称为神秘的“隐面人”。1978年,沃尔夫去瑞典出差。由于疏忽,他被瑞典情报人员偷拍了照片,并很快被一名东德的变节情报人员指认出来。至此,西方情报机关才第一次看清沃尔夫的面孔。

主导“纪尧姆事件”震惊西方

在沃尔夫的情报生涯中,最成功、但也是最失败的案例当属“纪尧姆事件”。京特·纪尧姆原在东德国家安全部下属的一家出版社工作。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他和妻子克里斯特尔奉命潜入西德,与大批移居那里的东德人混在一起。纪尧姆善于交际,和什么人都能谈笑风生。由于勤奋和谨慎,纪尧姆夫妇很快引起了党内人士的注意。60年代初,克里斯特尔被任命为德国社民党执委会委员。这段时间,纪尧姆夫妇搞到了北约的一些战略文件。

1964年,纪尧姆成为社民党法兰克福区的负责人,之后他在政治上一路升迁,于1970年1月成功打入西德总理勃兰特的办公室。

在以后的几年中,纪尧姆以其干练和过人的工作能力博得勃兰特的信任与欣赏,由此,他得以接触联邦德国政府以及北约的大量核心机密。

1972年秋天,东德间谍、时任西德工会联合会东德局局长的格罗瑙在西柏林被捕。由于他与纪尧姆在平时工作上有些来往,西德反间部门在调查中发现了蛛丝马迹,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监控和取证,纪尧姆夫妇于1974年4月24日被捕。这个事件犹如石破天惊,在西德政坛引起强烈地震,直接导致德国总理勃兰特的下台。

拒绝中情局百万报酬

1986年2月,东德国家通讯社报道了一条令人吃惊的消息:米尔克大将的副手,东德国家安全部副部长沃尔夫宣布退休。

1990年9月30日,沃尔夫凭着苏联护照和红军上校军衔逃到莫斯科,但是由于俄罗斯方面不愿收留他,沃尔夫最终于1991年经奥地利返回德国。1993年,杜塞尔多夫高等法院以“叛国”罪名对沃尔夫提出起诉,判处他6年监禁,但联邦宪法法院最终裁定:前东德间谍不能被起诉。1997年,沃尔夫受到第二次起诉,最终被判处两年监禁,缓期执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