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輿981輿城故事多:萬冢

平輿城西北二十里有個叫萬冢的集鎮,這裡人口相傳,萬冢之名緣於一個叫萬孟雅的人。

明朝洪武年間,有個江西南昌人萬孟雅,調任汝寧知府。這人幼年家貧,做官以後不忘根本,一生正直無私,廉潔奉公,一塵不染,兩袖清風,是一個人人稱讚的清官。

萬孟雅在任汝寧知府期間,愛民如子,關注百姓疾苦。萬孟雅一家的生活非常節儉,就靠俸銀過日子,吃的是粗茶飯,穿的是粗布衣,他家沒有丫頭僕人,家裡活都是他的夫人自己幹。他的俸銀除去全家費用,也就所剩無幾了。可那時災難不斷,民不聊生,他就把為數不多的節餘,悉數救濟周遭的窮苦百姓。在他的感召下,地方官員也都爭做好事,不再與民爭利。當地的百姓雖然生活得也很苦,但人心向善,社會穩定,沒有動亂髮生,大家對他感恩戴德,稱頌不已。

萬孟雅治家甚嚴。他常常教育他的家人說:“我身為一方父母官,更是大家監督的對象。你們也要注意自己的行為,非禮之事不可做,不義之財不可收。”他的家屬子女謹記他的教導,沒有一個胡作非為、違法亂紀的。

萬孟雅日夜勤於公務。由於勞碌過度,積勞成疾,萬孟雅一病不起。眼看自己將要離開人世,萬孟雅就把妻子兒女叫到床前,安排後事:“我一生清白做官,素無積累,留給你們的只有一個清名而已。我死後,喪事一切從簡。靈樞就地安葬,不要運回南昌了,更不要上奏朝廷,也不要接收百姓的財物。”萬夫人帶著他的兒女們含淚點頭應允。萬孟雅死後,大家聞訊前來拜祭,看見靈堂裡放著一口白茬棺材,又聽說萬夫人連送萬孟雅靈柩回南昌的錢都沒有,不免人人嘆息,肅然起敬,於是商議,一邊奏報朝廷,請求恩賜厚葬,一邊大家兌錢,把萬知府的喪事辦好。萬夫人知道後當即把萬孟雅生前遺囑告訴眾人,婉言謝絕了眾人的好意。

眾人無奈,只好在城東三十里處為其選擇一處塋地安葬。萬孟雅的子女,就在墳墓附近建了兩間草房,看守墳塋。後來也沒有再回南昌,就在此地紮根落戶,繁衍後代。年數一久便成了一個村落。因為村前就是萬孟雅的冢子,人們就約定俗成,稱呼它為“萬冢”。

如今,萬冢一帶萬姓已發展成一個大姓望族,這裡的萬姓人家,都以萬孟雅為這一支萬姓始祖,直到解放初期還在堂中供俸其遺像,逢年過節上供燒香,祭祀祖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