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驚蟄|春雷動 萬物長

點擊上方“圓明園遺址公園”可以訂閱哦!

今日惊蛰|春雷动 万物长

“春雷響,萬物長”

天地萬物從冰凍中解封,

來自大自然的奏鳴曲即將唱響,

嫩芽努力擠出枝條的沙沙聲,

蟄伏的蟲兒醒來的哈欠聲,

還有田地裡凍土融化的咕咕聲,

都在喚醒這個多彩的世界。

今日惊蛰|春雷动 万物长

驚蟄,古稱"啟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3個節氣,更是干支歷卯月的起始;時間點在公曆3月5-6日之間,太陽到達黃經345°時。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之前,動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到了驚蟄節天上的春雷驚醒蟄居的動物稱為“驚”。

節氣物候

驚蟄分為三候

今日惊蛰|春雷动 万物长

一候【桃始華】:驚蟄之日,“桃始華”,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乃鬧春之始,紅入桃花嫩,青歸柳葉新,流水桃花,便勾引出千媚百態。

今日惊蛰|春雷动 万物长

二候【倉庚鳴】:驚蟄後五日,倉庚就是黃鸝,黃鸝最早感春陽之氣,嚶其鳴,求其友。倉為青,青為清,庚為更新,“昔我雲別,倉庚載鳴”,文人由此也稱它“離黃”,“離黃穿樹語斷續”就成了悲聲。

今日惊蛰|春雷动 万物长

三候【鷹化為鳩】:再五日,“鷹化為鳩”,古人稱“鳩”為布穀鳥,仲春時因“喙尚柔,不能捕鳥,瞪目忍飢,如痴而化”。到秋天,鳩再化為鷹。

養生

飲食清淡多吃梨

驚蟄時節,乍暖還寒,氣候比較乾燥,很容易使人口乾舌燥、外感咳嗽。我國民間素有驚蟄日吃梨的習俗。生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另外,咳嗽患者還可食用蓮子、枇杷、羅漢果等食物緩解病痛,飲食宜清淡,油膩的食物最好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蔥蒜、胡椒也應少吃。另外,春天肝氣旺易傷脾,所以驚蟄季節要少吃酸,多吃大棗、山藥等甜食以養脾,可做成大棗粥、山藥粥等。

穿衣應以捂為主

驚蟄時節儘管天氣轉暖,但氣溫變化比較大,尤其是晚上和中午的溫差相當大,大家在穿著上要注意保暖。

今日惊蛰|春雷动 万物长

一些年輕的姑娘們,往往在早春時節就穿起了裙裝,這種穿著其實對身體很不利。如氣溫太低,特別在陰雨綿綿的日子裡穿裙裝,暴露在外的肢體會因為風寒的侵襲而出現發涼麻木、行動不靈、痠痛等不適,特別是膝關節外皮下脂肪少,缺乏保護,對冷空氣的侵襲較為敏感,受寒後更易發生局部麻木、痠痛等症,久之會引發關節炎。因此,此時節在穿著上還是要注意保暖,以“捂”為主。

早睡早起去“春困”

今日惊蛰|春雷动 万物长

春天萬物復甦,應該早睡早起,散步緩行,在春光中舒展四肢,呼吸新鮮空氣,舒展陽氣,以順應春陽萌生的自然規律,使自己的精神愉悅,同時增強體質,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保持身體健康。

習俗

祭雷神

今日惊蛰|春雷动 万物长

驚蟄的節氣神乃雷神。雷神作為九天之神,地位崇高。

各地客家均有俗諺雲:“天上雷公,地下舅公。”此語一方面指出了舅父在家族中突出地位,另一方面也暗示雷公是天庭中繼天公之後的重要神祗。

在臺灣,驚蟄的節氣神是“雷公”。相傳“雷公”是一隻大鳥,而且隨時隨地拿著一支鐵錘,就是他用鐵錘打出隆隆的雷聲,喚醒大地萬物,人們才知道春天已經來臨了。

壯族社會也流行“天上最大是雷公,地下最大的舅公”的俗語。

祭白虎化解是非

今日惊蛰|春雷动 万物长

中國的民間傳說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會在這天出來覓食,開口噬人,犯之則在這年之內,常遭邪惡小人對你興波作浪,阻撓你的前程發展,引致百般不順。

大家為了自保,便在驚蟄那天祭白虎。所謂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紙繪製的白老虎,紙老虎一般為黃色黑斑紋,口角畫有一對獠牙。拜祭時,需以肥豬血喂之,使其吃飽後不再出口傷人,繼而以生豬肉抹在紙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滿油水,不能張口說人是非。

“打小人”驅趕黴運

重頭戲來了——

大家最熟知的驚蟄習俗,應該就是打!小!人!啦!

今日惊蛰|春雷动 万物长

神婆在用鞋底打小人

驚蟄象徵二月份的開始,會平地一聲雷,喚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蟲鼠蟻,家中的爬蟲走蟻又會應聲而起,四處覓食。所以古時驚蟄當日,人們會手持清香、艾草,燻家中四角,以香味驅趕蛇、蟲、蚊、鼠和黴味,久而久之,漸漸演變成不順心者拍打對頭人和驅趕黴運的習慣,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很多人都將“打小人”神化,其實此純粹是民間習俗而已,打小人的用意在於透過拍打代表對頭人的紙公仔,驅趕身邊的小人瘟神,宣洩內心的不滿,大部分人去打小人,一般目的是求新一年事事如意。

[攝影]

安 妮

[設計]

申 文 英

朱 曉 潔

微信號:yuanmingyuanpark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