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身世浮沉雨打萍(上)

李商隱生活的時期,正是往日無比輝煌的大唐王朝走向沒落的時期。他的人生也如晚唐的社會,充滿了無限的悲情與無奈:幼年喪父、困苦凋敝、屢試不第。在牛李黨爭中盡遭排擠、在恩主與岳父的對立中難顧周全……也就是這樣的一個李商隱,為後世留下了五百餘首詩篇,在大唐這個詩人云集、眾星璀璨的時代留下自己的盛名!

李商隱:身世浮沉雨打萍(上)

從李處士到令狐楚

李商隱隨父親在江南度過了美好的十年時光。李商隱十歲那年,父親李嗣在江南官任上病逝。古人極其重視喪葬,年僅十歲的李商隱和母親護送著父親的靈柩一路北上,回到家鄉。父親的去世,家庭失去經濟來源,李商隱不得不輟學務農以養家餬口。好在幸運的是,李商隱遇到了一位好老師,這位老師是李商隱的同族叔父,姓名後世沒有流傳,卻因其孤傲清高又極富才學,人稱李處士。李商隱跟著這位同族的叔父,養成了清高正值的性格,寫的一手好詩文。學而優則仕,仕途是李商隱的追求,這一年李商隱告別老師,進入道觀這清幽之所,潛心準備科舉。唐文宗太和三年,當時的駢文名家、一代權貴令狐楚到鄭州做官,在李商隱的心裡激起了不小的波瀾。李商隱是幸運的,他的文采打動了令狐楚的心,也打動了一代文壇領袖白居易的心。於是,李商隱獲得了同令狐楚子弟共同遊學的機會。令狐楚賞識李商隱的才華,李商隱看到令狐楚的成功,卻沒有看到成功的背後。太和五年,李商隱在令狐楚的資助下赴京應考,卻名落孫山。在李商隱的意識形態裡,只要有才華就一定會被賞識,可他卻忽略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在現實面前,我們的詩人三度落榜。李商隱在《東還》中嘆息道:

自有仙才自不知,十年長夢採華芝。

秋風動地黃雲暮,歸去嵩陽尋舊師。

從令狐楚到崔戎

不久,令狐楚調任吏部尚書,沒有開闢幕府的資格。無奈之下,李商隱回到家鄉鄭州,得到鄭州刺史蕭浣的欣賞,蕭浣又將李商隱推薦給崔戎,崔戎十分欣賞李商隱的才華,像令狐楚一樣給予李商隱優渥的待遇並指導李商隱的駢文寫作。李商隱彷彿從崔戎的人生軌跡中看到了自己的榜樣。崔戎調任兗州,李商隱跟隨,崔戎到任不到一個月便暴病身亡,幕僚盡散,各奔前程,李商隱感念崔戎恩遇,寫表上奏朝廷。不久,李商隱第四次應考落選。在路過崔戎在長安的故宅時,看門庭冷落,心中無限淒涼。多年以後,李商隱在無綿無盡的雨中想念崔戎父子,作了《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兗》: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