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直被迷惑,其实我们真的不如美国人勤奋?

这篇文章是一个去美国读研究生院的学生写的,用非常具体的亲身事例来说明这个观点,就是:美国的学习一点也不轻松,美国学生很勤奋。 

在去美国读研究生院之前,我想大部分国人和我一样,认为美国的教育都是人性化的教育,认为美国的教育都是让学生一边玩,一边学。总之一句话,他们是素质教育,我们是应试教育。

到这里后,才发现完全是扯。美国的高等教育比中国还应试,美国的学生平均学习刻苦程度是中国学生不能比的。

我们一直被迷惑,其实我们真的不如美国人勤奋?

1、先谈谈做作业这件事

在我的以前的观念里,到了大学,作业是可做可不做的,基本都是不做到,老师又不收,所以作业都是良心活,好学生都自觉完成了,实在不会的就放着。

我开始还是拿这个观念去对待美国大学的作业。第一周出于对自己的督促,写作业写到半夜两点半。结果没想到,第二天上课,老师就真把作业收了。

后来才明白,美国作业是计成绩的,老师每周都会给你留一大堆作业,你在下周上课前要交上来,每次作业都会给按照对错打分,记成绩,最后和所有平时测试以及期末考试一起算最后的总成绩。最让人接受不了的是,你不会做,你不写或者写错,就不得分,最后会影响总成绩。

我们一直被迷惑,其实我们真的不如美国人勤奋?

2、再说说美国的考试。

美国这个考试基本上是所有考试各占20%,作业占20%,没有轻重。或者都是25%等,或者老师对这个评分比例进行微调,反正权重基本都是一样的,而且所有的这些平时成绩最后折算成的总成绩会跟你一辈子。找工作时,用人单位会让你出示所有高等教育的平时成绩,因此你那次都不能马虎。

我们一直被迷惑,其实我们真的不如美国人勤奋?

3、美国的大学校园生活其实是这样的

说到美国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刻苦程度,我不得不再说下我们的误区。在来美国之前,我一直被美国的青春喜剧误导,电影上演得都是他们怎么怎么不学习。我不知道美国导演是不是故意的,虽然我问了美国人,他们说他们拍那样的电影只是表达了学生想拥有那样的生活,而不是真实写照。

在美国,每个校园里走的学生都背个书包匆匆去上课,没有一个在嬉皮打闹的,即便是等公共汽车或者做公共汽车上,也在看书。在咖啡店里或者休息的地方,你会发现很多美国学生要么在看书写作业,要么用电脑写作业。非常安静,没有人大声喧哗。

美国真实校园生活就是整个一个中国理想中的好学生的聚集地,美国学生学习这样的场景只有在中国的电影里才能看见。图书馆里学生们都在很安静的上自习,图书馆的机房,学生们都在用来写作业,没有一个干闲事的。

我们一直被迷惑,其实我们真的不如美国人勤奋?

4、再说说我们学的东西的难度

编程对于大部分中国学生还是比较难,因为国内计算机教育还是相对比较落后。最开始整理数据都是用excel人工整理,后来有一次和一个美国学生探讨问题,发现他gauss用的极好,都是用gauss的程序直接控制和整理数据,于是我也下载了一本gauss的书,一边看书一边就把gauss掌握了。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说美国的大学教授的能力。我们这个计量经济学的老师光计量经济学的课本就有20多种,各种统计软件SAS,Gauss,SPSS等等都很精通,教材也很多。计算机编程也很牛,我还从他那里学了不少技巧。而且他用计算机上多媒体课都是自己接线路,美国老师都是自己接。

我们一直被迷惑,其实我们真的不如美国人勤奋?

5、最后说说美国这种教育下的成果

如果说美国这种残酷的高等教育不能产生很好的效果,那大可不必去学习。我们学经济学,学得都是方程组组成的模型,然后用模型计算出结论。计量经济学靠统计量来估计模型的系数。这个如果在中国多数企业中你要用这个,估计会被人嘲笑,骂成书呆子。

我当时就想看看美国的真实生活中用不用这个这么理论化的东西。

我们对此问题专门问过美国学生。他们的回答令我们很吃惊。美国人几乎干什么都会用数学计算,比如你要开个超市或者快餐店,老板会找人去建立模型,然后按照模型去经营,因为他们相信这个是最科学的,最优化的。

我问道如果要是不用模型呢,凭自己的经验和感觉呢?美国学生说那基本上肯定是会破产的,因为感觉的东西靠不住,永远也不如数学计算的精确。而且他还说经营一个企业不用模型会破产,用错了模型,也会破产的。

美国人相信理论一定会指导实践的,他们如果发现理论如果不能解决实际问题,那么一定是理论不够完整和完善,所以他们会用更复杂的数学去完善理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学美国的东西感觉那么难,因为他们要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而被迫把理论改造的很复杂,实践证明这样复杂的理论确实可以解决问题。

在美国的学习使我感到,我们的高等教育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要知道我是在全美排名100多名的学校,并不能算美国的非常好的学校,但是学到的东西确实是实打实的。

不要总是觉得,我们国家人很聪明,却总是离诺贝尔奖很远,太不公平了。其他国家的人民一样智慧勤劳勇敢。我们需要透过迷雾看世界,不要被假象所迷惑,不要再像生活在井底的青蛙一样低估自己没有看到的东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