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理财养老要找对理财产品

投资理财养老要找对理财产品

  谢二先生今天来聊聊老人理财养老的话题。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非法集资案的受害者主要都是老人。涉案公司以推广各种项目为名,诱骗老年人投资。

  这些骗局毫无新意:一方面用高息为“诱饵”,并在初期按时足额支付投资者利息,以引诱投资者随后大额投资;另一方面到处开始分公司,以营造公司实力雄厚、扩大经营的假象,迷惑投资者。这种骗局最终只能有一个结果:老人的“投资”有去无回,血本无归。

  更为重要的是,“参与非法集资,法律不保护,政府不买单!”也就是说,参与非法集资的老人,钱能追回来多少就多少,追不回来的部分找政府也没用。

  非法集资是违法犯罪行为,侵犯民众利益,影响社会稳定,必须予以严厉打击、依法惩处。不过,非法集资的形式多样,隐蔽性和欺骗性越来越强,只靠国家机关打击远远不够,民众尤其是老人也应提高识别和防范非法集资的意识和能力,增强理性投资以及风险自担意识,避免掉入他人精心设置的陷阱。

  不论非法集资以何种形式出现,高回报率是其共同特征。而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馅饼越大,陷阱就越深。这个浅显的道理大家都懂,不需要他人一再提醒、警示。那些陷入资金泥潭里的投资者在下决心之前不会没有想到过这一点,不过最终还是没能抵挡得住高额回报的诱惑,毅然决然迈进这个圈子。

投资理财养老要找对理财产品

  可以说,他们既是受害者,也是为虎作伥的恶人。这是一个早已挖好的虚位以待的坑,而他们自己选择跳进来,真是“死得其所”,实在是可怜可悲。这么说,并非落井下石。忠言逆耳,希望大家在异乎寻常的巨大利益面前一定要擦亮眼睛。

  不过,振聋发聩的呼吁,对老人而言,抵不上子女贴心的关爱。老人之所以被骗局遮蔽了双眼,除了受高额回报诱惑外,更多的是对养老担忧,以及想为子女分担经济压力。

  老年人见多识广,一生经历过无数次大风大浪,按理来说不应该在阴沟里翻船。尤其是很多文化知识水平高、不爱贪图小便宜的老人,防骗意识本来并不弱。因为养老形势严峻,老人为了将来生活更有保障,往往抱着赌一把的心态,把多年积蓄拿出来“投资”。

  也有很多老人的子女是“房奴”“车奴”“孩奴”,为了减轻子女的养老负担,或者为了赚钱贴补子女,老人也会铤而走险,试图钱生钱。

  假如子女平时能够关心父母,抽出时间相互交流,将各种迷惑性很强的骗局讲给父母听,就可以提升老人的认知和防骗能力,骗子的伎俩就难以得逞。除了子女要关爱老人,社会也要形成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风气,让老人体会到社会温暖,让骗子无缝可钻。

  老人关注养老方面的问题,这是件好事。只是养老不能找错方向,如果投资方向错了,上了骗子的当,别说钱生钱,最后连本钱都没了。投资理财挣点钱养老,完全可以,但是一定要找对理财产品。

  本文系头条财经“理性投资,安心养老”活动参赛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