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讓梨真像,其實是孔融死於不孝之罪!

孔融讓梨的故事,每個中國人從孩提時代就知道了。這個故事沒有被《後漢書•孔融傳》記錄,它首次出現於唐代章懷太子李賢為《後漢書》做的註疏裡。李賢不僅是王子,也是優秀的史學家,因此,孔融讓梨的故事,可信度在民間廣傳開來。

孔融讓梨真像,其實是孔融死於不孝之罪!

長大後的孔融性格豪放不羈,經常做出一些蔑視禮教、離經叛道的事,。他的名言“坐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吾無憂矣”就是這種名士範兒的生動體現。但恰恰也是這種任性放蕩的名士範兒,將孔融引向了死地,並因此多次惹怒曹操。

孔融讓梨真像,其實是孔融死於不孝之罪!

一次,曹操攻下鄴城,曹操的兒子曹丕霸佔了鄴城原主人袁熙的妻子甄氏為妻。孔融於是對曹操說:“很好啊。這就好比周武王滅了紂王,便把紂王的妃子妲己賜給周公。”曹操愣了一下:“您說的這個故事出自哪本古書?”想不到孔融的回答是“以今度之,想當然耳。”意思是從現在你們的做法看,可以推斷古人也是這麼做的。

孔融讓梨真像,其實是孔融死於不孝之罪!

孔融最出名的是他的不孝言論:

“父與子,有什麼恩義?不過當時情慾發作而已”。

“子與母,又有什麼愛?就像一件東西暫時寄放在瓦罐裡,倒出來後就什麼關係都沒有了”。

“鬧饑荒時,有點吃的,如果父親不好,便寧肯拿給別人去吃”。

在封建時代這樣大膽的言論當然被認為是大不敬,再加上平時孔融對自己態度傲慢,曹操就想設計將孔融殺害。

孔融讓梨真像,其實是孔融死於不孝之罪!

後來有個人醉酒,曹操稱酗酒誤事,要頒佈禁酒令,他說,美色更誤事,那就該禁止人類做愛和結婚?曹操以孝治天下,實在看這人不爽,以不孝的名義殺了他。這人就是以四歲讓梨的事蹟而感動中國的少先隊員——孔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