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寿美文:《老宅》

我是从新宅嫁进门的,新宅是两层的小楼房,在九十年代初的农村,已经算是小康生活了吧。老宅,对于我来说是陌生的,一把锈迹斑斑的铁锁将老宅尘封起来。二十多年来,我从未涉足,因忙于工作和生活,似乎总没机会去。老宅就像一本泛黄的、落满灰尘的、结着蛛网的书,记载着从东晋到西秦三代人的故事,从“源懋亨”药铺到老宅,随着历史的变迁,日月星辰的轮回,老宅在近百年的风雨中,演绎着丈夫家祖辈的沧桑和艰辛,只是听他讲给我,对于老宅的点滴回忆和无限眷恋。

永寿美文:《老宅》

永寿美文:《老宅》

永寿美文:《老宅》

老宅是传统的地穴式窑洞,四面有七孔窑洞,这是爷爷从山西躲避战乱,逃到陕西安置的家,爷爷在这里娶了奶奶,养育了六个儿女,爷爷在县城经营“源懋亨”药铺,由于历史原因,药铺关门,爷爷早年去世,奶奶独自拉扯六个孩子成人,公公和三个叔父都是在这里成家立业的,她老人家可以说是功德圆满。不知道她老人家那双裹着的小脚走了多么漫长的路,经历了怎样的艰辛,也许只有眼前这两孔摇摇欲坠的破窑洞和门前长满荒草的洞坡记得,至今还残留着往日的温度,还依稀有奶奶的气息。一样的早晨温和的阳光照着窑门,一样的蓝天白云衬着崖背,却不见往日慈祥的笑脸和笃笃的拐杖声,对于后辈仅存物是人非的悲凉和感慨。我这个孙媳妇只能从照片中幻想她老人家的样子,聆听老宅的故事。

永寿美文:《老宅》

永寿美文:《老宅》

永寿美文:《老宅》

永寿美文:《老宅》

永寿美文:《老宅》

  丈夫告诉我,小时候父母工作忙,他生下来就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生前对他疼爱有加,他是听着奶奶满村的呼唤声,躺在奶奶温热的土炕上,在那条破棉絮的被子里长到上小学,奶奶却永远地离开了。遗憾的是还没来得及等他长大,那怕是为她老人家端一杯茶的感恩都没享受过。

眼前这架破旧的织布机和散了架的纺车,不知道奶奶当年纺了多长的线,织了多长的布,才使得自己的孩子们没有挨冻,她老人家能想得到今天的儿孙们,都这样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着吗?只有这两孔破窑洞和这些被现代文明遗弃的老物件,诉说着曾经的沧桑岁月,留给辈儿孙几许念想。

永寿美文:《老宅》

永寿美文:《老宅》

永寿美文:《老宅》

永寿美文:《老宅》

永寿美文:《老宅》

  院里这棵高大的核桃树,不知道是谁栽的,丈夫也没有记忆,只知道小时候这曾是秋天最期待的美味,奶奶可能一个也舍不得吃,都留给馋嘴的小孙孙了。如今,核桃树依然果实累累,只是历经岁月的风霜,苍老了许多,果实结得很小,似乎也无人问津,任凭果子青了又黄,黄了又落,静静地守着老宅,延续着老宅的生机。

还有小小青苹果树结满了果子,成了鸟儿的美食,摘一颗咬一口,好甜!家族人的生活都好了,也没人再馋这些了。

永寿美文:《老宅》

永寿美文:《老宅》

永寿美文:《老宅》

永寿美文:《老宅》

永寿美文:《老宅》

永寿美文:《老宅》

  荒寂的后崖背,茂盛的蒿草里,写着顽劣的孩童昨日单调的游戏和属于那个年代的故事,没有更多欲望的简单的幸福。丈夫的《老崖背》满载了对儿时老宅的怀念和眷恋。

前崖背被勤劳的三爸(三叔父)种了鲜花和蔬菜,走进老宅,除了破旧的窑洞,感觉生机盎然,满地的葫芦藤,恣意地生长着,也许是老宅风水好,结的葫芦足有一米长,我都快抱不动了,破木板缝里、枯枝上,到处都悬挂着修长的葫芦,像是走进了植物园。再看看架上的豇豆和黄瓜,长得葱绿繁茂,辣椒、韭菜、小白菜、茄子、萝卜,应有尽有,简直就是一个绿色无公害的菜园哦。还有玉米棒,正是吃的时节,三婶让我随便摘,我哪里舍得,蓬勃的生命,看着实在是一种享受。要是奶奶能活到现在,看着家族兴旺,儿孙满堂,该是何等欣慰啊!

永寿美文:《老宅》

永寿美文:《老宅》

永寿美文:《老宅》

永寿美文:《老宅》

永寿美文:《老宅》

永寿美文:《老宅》

永寿美文:《老宅》

永寿美文:《老宅》

永寿美文:《老宅》

永寿美文:《老宅》

永寿美文:《老宅》

永寿美文:《老宅》

永寿美文:《老宅》

  今天,老宅的第四代传人已经长大成人,我怀抱着五弟的丫头,也长得老高了,他们这代人不会懂得老宅的过往。也许我们都老了,总会去追忆、伤怀,带着感恩过余生。但愿我们的孩子也会去老宅看看,听听老宅的故事,感恩祖辈,传承优良的家风,把根留住。

永寿美文:《老宅》

永寿美文:《老宅》

永寿美文:《老宅》


永寿美文:《老宅》

2018年8月25日摄于老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