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帝王命,卻得了「帝王病」?骨科醫生告訴這7點原因!

牛大夫,我得了痛風,別的醫生說這種病又稱為帝王病、富貴病,告訴我不能喝酒、吃海鮮等等,但我從來不喝酒,也很少海鮮,為啥還經常發作?到底什麼原因導致了痛風發生呢?”

像這樣的諮詢不在少數,痛風在古代確有“帝王病”“富貴病”之說,在知識階層和貴族階層患病率明顯高於普通百姓。人們於是就將痛風歸罪於這些人的暴飲暴食。

沒帝王命,卻得了“帝王病”?骨科醫生告訴這7點原因!

現代醫學認為:痛風危險因素包括體重超標、高血壓及高血脂等。在飲食因素中,高嘌呤、高蛋白及飲酒是影響痛風病和關節炎發作的重要因素。

目前研究證實:血尿酸明顯升高是痛風發病的基礎,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促進痛風性關節炎的發生和反覆發作。

沒帝王命,卻得了“帝王病”?骨科醫生告訴這7點原因!

痛風與高尿酸血癥

痛風與高尿酸血癥是既有聯繫又有區別的一對概念。

高尿酸血癥都是通過化驗診斷,患者可以沒有任何症狀和不適,僅僅是血液中尿酸水平偏高而已。

沒帝王命,卻得了“帝王病”?骨科醫生告訴這7點原因!

痛風是由於尿酸水平高導致結晶沉澱形成,誘發無菌性關節炎的一種疾病。有趣的是,少數痛風患者尿酸水平並不高,甚至處於正常水平。

總體來說,高尿酸血癥與痛風發生密切相關,可以認為是痛風發作的“元兇”,並非唯一因素。

引起痛風的原因

1.高嘌呤食物

遠在古羅馬時代認為痛風與暴飲暴食密切相關,隨著對這種病的認識的深入,發現高嘌呤食物導致了體重超重、高血脂及高血壓等疾病發生率,而且可以誘發痛風性關節炎發生。近年來此觀點再次被顛覆,兩派觀點爭吵不休,主流觀點認為:食物中的嘌呤(外源性)代謝產生尿酸只佔總體尿酸的20%,不是主要原因,但也應該控制攝入。少數關節則認為:外源性高嘌呤食物不足以顯著影響尿酸水平,不必刻意限制高嘌呤飲食。

沒帝王命,卻得了“帝王病”?骨科醫生告訴這7點原因!

2.酒精

痛風患者男女比例差異性很明顯,約95%以上為男性,這不由得讓人聯想到男女之間的飲食差別。日常生活中,眾多患有痛風的朋友切身體會證明了酒精會誘導痛風的發生。乙醇對痛風影響比膳食更為重要,曾有人做過對比,進食相同情況下,大量飲酒後的血尿酸水平比無飲酒者上升更為明顯,尤其是在飢餓狀態下進食高蛋白、高嘌呤食物同時大量飲酒,可引起痛風急性發作。

沒帝王命,卻得了“帝王病”?骨科醫生告訴這7點原因!

3.肥胖

目前有些觀點認為肥胖是痛風發作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越半數以上痛風患者存在體重指數過高,血尿酸水平與體重存在正相關聯繫。

4.低溫環境

低溫環境有助於尿酸結晶形成,形成痛風性關節炎,出來就很好的解釋了為什麼痛風喜歡在夜間發作。

5.藥物

某些藥物可導致痛風發作,可能是某些個體差異,如維生素B1、維生素B12、青黴素及胰島素等等,其主要作用機制是減少了尿酸的排除,造成體內大量堆積,形成了結晶,使得痛風發作。

6.遺傳傾向

父母一方患有過痛風,子女患病風險較正常人群高出許多,認為有遺傳傾向,可能跟基因相關,有待進一步研究。

7. 慢性損傷

長途步行、關節扭傷或鞋襪穿著不當可促進痛風性關節炎發生,分析原因可能是由於局部損傷後尿酸鈉結晶脫了誘發。

關注骨科醫生老牛,帶你一起漲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