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短」養「長」豇豆種植促農增收

今年5月,新巴鎮谷兵村引進了豇豆種植產業,日前,豇豆種植迎來了豐收季。從栽種到產出僅兩個月的時間,通過 “短平快”產業,實現以“短”養“長”,增強貧困戶自我造血功能,為谷兵村脫貧攻堅打下基礎。

捆紮、稱重、結算,十多天來,這樣的交易場景一直在谷兵村甘塘組的廣場上熱鬧上演。

以“短”養“長”豇豆種植促農增收

種植散戶張光鵬一早上採摘的豇豆現場就能售賣,現金馬上到手。

除了像村民張光鵬這種小面積種植戶外,村裡還有一些種植大戶,陳士雄就是其中一個。對於陳士雄來說,這是他第三次採摘豇豆進行售賣,儘管是第一次栽種,但在他的精心培植下,10多畝豇豆喜獲豐收,前兩次售賣的豇豆合計5000斤,加上今天的量,這個夏天陳士雄收穫了種植豇豆的第一桶金。

以“短”養“長”豇豆種植促農增收

去年,谷兵村與獨山凱豐公司達成了合作協議,引進了豇豆種植產業,由企業提供種子和專業技術,對農戶的栽種、施肥、授粉以及採摘進行一系列指導,農戶則負責豇豆種植生產,豇豆成熟後,加工企業進行統一收購。

週期短,產出快,收購有保障,村民們種植豇豆的熱情度很高,目前,谷兵村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全村種植了豇豆262畝,預計畝產4000—6000斤,每斤以1—1.1元的價格賣給加工企業,群眾收入可達100—150萬元,集體經濟收入可增加5—8萬元。

看到老百姓通過種植豇豆增收,貴定縣高效旱作農業園區常務副主任黃飛說道:“豇豆種植產業,就是我們短效產業的一個示範點,老百姓從開始的不理解擔憂慢慢的轉變了觀念,豇豆產業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還是比較成功的”。

以“短”養“長”豇豆種植促農增收

以“短”養“長”豇豆種植促農增收

以“短”養“長”豇豆種植促農增收

據瞭解,在抓產業扶貧的過程中,新巴鎮按照長短結合的原則來謀劃全鎮的產業發展,從今年春風行動開展以來,用豇豆,辣椒和大蒜等短效產業替代玉米種植,通過短效產業的全覆蓋,帶動群眾增收從而實現真正脫貧。

作者 / 羅大鵬(實習) 李永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