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当年美国没用加息挤爆次贷,而是调控拯救地产,今天的美国会是什么样子?

人海中的小水滴-


如果当年美国没用加息挤爆次贷,而是调控拯救地产,今天的美国会是什么样子。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肯定没有美国股市这十年的持续牛市,美国股市可能会与中国股市一样长年熊市。

其次,没有美国科技产业的发展,美国的科技产业会被房地产泡沫拖垮掉。

其三,美国的实体经济和所有的产业都会被房地产泡拖垮掉。

其四,美国经济会像日本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一样,经历长达二十年的经济衰退,也可能像1997年后的东南亚国家一样,经济衰退是一夜回到解放前。

其五,美国会因为房地产泡沫造成通货膨胀,然后演变成更大的经济危机,于是,美国总统就会每个季节换一个,经济全面衰退,美国民众开始游行,美国多个州独立,进而导致美国像前苏联一样解体。

其六,美国人民是穷困潦倒,美国政府破产,美国人民破产,美国经济会回到1929的大萧条时期,奔驰汽车卖一美元没有人要。美国人民是不可能像现在这样低房价,低物价,高收入的美好生活。

如果当年美国没用加息挤爆次贷,而是调控拯救地产,今天的美国经济肯定是彻底崩溃。

在人类历史上,任何国家和地区的任何一次经济危机,都是由房地产泡沫导致通货膨胀,由通货膨胀演变成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的。

美国高明就高明在知错能改,能忍痛割掉了美国房地产泡沫这个毒瘤,才有了美国经济的稳定发展,科技的世界领先,股市的十年长期牛市。

如果您认同我的观点,请加我的关注并点赞。如果您有什么财富生活中疑惑或者投融资资本运作的难题也欢迎私信提出,谢谢您们的支持。

我的头条号专栏开通了,有关于投资理财的最新音频和文章,帮助您提高理财技能,欢迎关注。


金融学家宏皓教授


作为一个财经工作者,我觉得会颠覆美国的产业经济结构,使经济走上严重的畸形化发展之路,美国经济就可能很难出现今天的复苏,就业状况将更加恶化。因为不挤爆次贷,可能目前美国的房地产成为一家独大的结局,泡沫越来越严重,实体经济尤其是美国的高端制造业有可能被房地产业挤出市场,美国高科技产业将被房地产业击跨。而且还要看到,在房地产泡沫被不断吹大的情况下,美国的国内资金都有被吸引到房地产业身上,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将变得越发严重,美国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就有可能走向衰落,美国就失去了在全球发号施令的底气。还有美国国民的幸福将会被高房价绑架,也会出现许多房奴,几代人的幸福会被房价剥夺,民众整体幸福感会丧失。还有一个问题,美国的房地产业会成为头号产业支柱,产业经济结构将不断变得单一化,而且政府也将会被房地产业绑架,土地财政也将成为政府调控房地产的桎梏,使房地产业调控陷入十分尴尬状态,美国产业危机和金融危机的隐患将更加严重。


财经深思


2008对很多银行机构来说是噩梦般的存在,房地产市场泡沫得破裂使得巨额贷款瞬间蒸发,经济持续繁荣,银行躺着收息成了梦幻泡影,可能有人会有疑问,房市真的拯救不了吗?

窃以为,可以参考我国的房市,当时,世界各国都在采用不同的救市策略,我国的宽松策略大家也都很熟悉,巨额资金注入市场,刺激需求,以求经济软着陆。政策实施已经历经10个年头,我国的经济基本情况确实比国际平均水平好很多,但要看一些生活细节却不尽如人意,其中民众吐槽最多的要属房价了,但房价高涨的背后更恐怖的是政府债务,而就是因为政府债务的原因,房价调控永远都只能停留在纸面上。

想必大家都听过欧债危机,政府的债务危机甚至能危机到整个社会安定,当年其实世界都应该感谢中国,在危机发生时,我国救市策略不仅让我国进入一个平稳期,也给世界注入了中国力量,而货币供给加大带来的通货膨胀以及资金流向畸形导致的房市火爆恶果要我国自己消化了。

所以说,若美国当时未挤爆次贷,也只能是将泡沫拖延几年,而巨额次级贷款只能靠机构或政府其他盈利来覆盖,所以,泡沫的存在是一定要处理的,未挤爆次贷只能是分年度来覆盖损失,而并不能将所谓的损失健康化,如此看来,可能挤爆更加能刺激社会和政府做出调整,而救市或许更加剧了人们对经济虚假繁荣的想法。


盘和林看经济


题主的观点,似乎是在对比我国四万亿刺激,以及在2008年之后房地产加速发展。这些批评,都有道理,但也都不对。

就拿美国加息挤破次级贷款的泡沫吧。这事发生在2006-2007年。那时候,并非只有美国人是加息的,中国也是加息的。由于经济过热,全球主要国家都是加息的。所以,2007年的太阳,并非只是美国的圆;2007年的加息,也并非只是美国人。

转折点出现在2008年的下半年。持续的加息真的起作用了,美国的次贷泡沫破了,中国的外需也破了,全球的航运也破了。BDI指数下滑了90%以上。这时候,全球的措施是一样一样的,那就是用极其宽松的政策来挽救经济。

欧美日采取的就是大家熟知的量化宽松。典型的就是零利率乃至到负利率。 这里的零利率或负利率,不是说老百姓存钱的利率。而是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买卖债券的贴现利率。零利率,就是说你商业银行去买中央银行的债券(相当于把钱存到中央银行),一分钱利息没有。负利率嘛,就是现在花100元去买债券,债券的实际到期本息却是低于100元的。 这种宽松,就必逼迫社会金融机构只能乖乖地把钱留在自己的兜里。社会金融机构的钱多了,他们就要想办法花,去社会上赚利息,不然就没利润了。

所以,挤泡沫和宽松,全球几乎所有主流经济体都是一致的。问题出在宽松的方式上。 欧美日的这种宽松,导致没有任何金融机构愿意去购买中央银行手上的债券,甚至要把手上的债券都卖给中央银行。金融机构和社会机构手里的钱多了,被自己的钱逼着去找投资机会。——这就是量化宽松刺激经济的逻辑。

中国就不一样了。加息的时候加的是银行信贷利率,直接加到经营主体的成本里。宽松的时候,不是逼着商业银行自己找项目,而是通过四万亿,给银行安排了这些政府项目和国企项目。当然,基建和房地产,也就必然是各级政府安排的重点了。自上而下的宽松和项目安排,导致了我们的宽松政策没有发挥基层金融机构寻找优质项目的能动性。 题主说的问题,实际上是不存在的问题。2007年那会过热🔥,中国都在加息,没有一个国家不在加息。问题出在后来的宽松的方式上。所以,中国的货币政策要改,一定要改革过去单纯依靠信贷来调节货币的局面,如今更要打破刚性兑付的局面。这些都是经济失去活力的根本原因。

如果美国真的像题主所说,2007年不紧缩,势必导致经济进一步过热而失控。应该说,我上面的分析,指出了问题的根子。宏观调控,全球基本一致,只是手段不同。

本文为“聪明的投资者”投资理财征集活动参赛文章。


孙建波


我个人理解你指的是08金融危机,美国拯救了大而不倒的几家房地产贷款公司,从而使得美国杠杆没有出现巨幅波动,并提早进入复苏。如果没有救,其实经济也可以自然复苏,但是这个复苏会十分的缓慢。

各国名义上信奉各自的学派,比如美国可能说他们是芝加哥经济学派,撒切尔夫人,埃尔多安或者滕森会说他们是奥地利学派,亦或是其他各种各样的经济体运用不同的经济学派,然而在危机到来的时候,他们只可能是一种人,凯恩斯主义者。

“从长期来看,我们都将要死。”对于经济学中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他们的理论并不完全是错误,他们认为经济是可以自我修复的,诸如08金融危机,通过漫长的市场机制,需求和供给会再次平衡,人们会再次找到工作,经济繁荣。但是这个过程很漫长,所以各国政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信奉市场机制,但当危机来临,经济带来痛苦的时候,大家都会想到这一句名言。人类活着才短短数十载,一个危机的修复就花了几十年,一代人的创造力就这样埋没在贫困当中,想想都是可怕。

除了自我复原的难度之外,还有一种基于人类动物精神的描述。即人是理性的,更是非理性的,所以自由经济学关于理想实验室的理论同样不适合很多种情况,当恐慌来袭,人们并不会像经济学家预期的那样,理性的承接低廉的资产,事实上很多时候,恐慌会推着预期继续向预期的方向行进,这个除了凯恩斯,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也描述着同一个事实。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要注意到凯恩斯基于需求理论的做法是针对非理性恐慌,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使用凯恩斯主义过度,继而石油危机尾随而至,一度使得人们开始质疑需求理论,从而出现了相反的供应学派。其实并不是因为凯恩斯主义有什么问题,而是因为干预并不应该过于频繁,这会让市场匹配资源的功能降低。而到底是先有供给再有需求还是先有需求再有供给,鸡生蛋蛋生鸡,这个并没有定论。


凯恩斯


财智成功曾经说过,金融危机实际是每个国家的主动选择,肆意放贷,推高资产泡沫,最终引发危机。危机的过程则是挤除泡沫的过程,资源重新配置,破茧重生。


美国之所以爆发次贷危机,根本原因还是将大量贷款发放给了收入低、收入不稳定、信用较差的人。而金融机构又将这些债务进行包装销售,风险在转嫁的同时,也在放大。就如同沙地上建起的高楼,一旦海浪袭来沙子崩溃,就会墙倒屋塌。


如果当年美国没有用加息挤爆次贷,而是拯救房地产,那么无非如下思路:


1、说服美联储,开出足够多的条件,印刷发行10万亿美元级别的美元;

2、减少土地供给,压缩新开工房地产项目,减少新房供应;

3、降低贷款条件,鼓励炒房;

4、鼓励国外投资者来炒房,但是要承担高额税费,只要炒五套房就能办理永久居住证;

5、允许公司炒房,尤其是上市公司炒房,并对公司间房产交易大开绿灯;

6、将社会福利与房产挂钩,不买房就不能享受部分福利,比如不能免费上小学;


如此一来,就会出现如下结果:

1、炒房兴邦,实业误国,大家都一起愉快的炒房,看看谁是击鼓传花游戏的接盘侠;

2、股市牛短熊长,经历漫长的熊市。因为上市公司都炒房去了,主业盈利状况很差,被投资者抛弃;

3、房价快速上涨,企业成本快速上升,盈利状况变差,不得不裁员降薪;

4、居民家庭负债率激增,国民为了还房贷不得不节衣缩食,消费降级;

5、由于消费萎缩,国产商品市场减小,企业经营状况恶化,大量企业破产倒闭,失业率激增;

6、由于鼓励炒房,房价暴涨,推高房租,不管是买房还是租房,都将付出高昂的成本,部分人群不得不向房价便宜的城市迁移,甚至到海外求职生活;

7、由于美元超发,美元国际信用降低,各国纷纷抛售美债,去美元化速度加快,经济强国纷纷争抢国际货币地位;

8、美国国内企业赚钱困难,纷纷向海外转移,美国空心化日益严重,失业率持续增加;

9、房价暴涨下,国民持续抗议,总统竞选失败,新一届上位,开始挤除泡沫,触发金融危机;


财智成功


如果当年美国没用加息挤爆次贷,而是调控拯救地产,那美国经济肯定没有今天的好,越晚挤破次贷,对美国的影响越大。了解美国的次贷是什么后,这个问题也就明白了。

什么叫次贷?

次贷的概念是相对于优贷来说的,在美国靠信用就可以贷款的,那一部分有着固定收入的高富帅,想买房子了,就可以去银行贷款购买,不用抵押,只要信用高就行,这样高富帅有了房子住,每月按时还贷款,这就叫优贷。

而次贷就是没有固定收入的一部分屌丝了,到了一定年龄也想买房了,但是信用不够银行不给贷款啊。于是美国为了刺激房市,推出了一个机构叫“二房”,就是房地美和房利美,以后就叫FF吧。FF就和银行说,看他们多可怜,贷给他们吧,然后购房合同打包卖给我。这下好了,银行把风险转嫁了出去,还提前回笼了现金,又可以对外贷款,赚更多的利息,美美哒啊。

二房也不傻,手里这么多的债券也不是个事啊,于是又玩了一个新花样,把优贷和次贷的合同混合打包一下,然后卖给投资机构,还取了很好听的名字叫MBS(美白霜),这就叫资产证券化,名字很耳熟是吧,是的在我们国家刚开始,但在美国很早就玩过了。这样又把风险转嫁给了投资机构,而投资机构再包装成理财产品,卖给百姓。好吧,转了一圈,最后风险还是回到了平民百姓的身上。

而这个循环的节点就在次贷身上,如果次贷能按时还款,那银行、二房、投资机构、百姓都有的赚;还不上也没事,只要房子别降价就行,银行把房子一卖,同样这个循环也不会打破。但是,当银行手里的房子越来越多的时候,不降价就不可能了,因为没人买的起。房子降价,银行、二房、投资机构、百姓都赔钱,次贷危机就爆发了。

从上面分析能看出,如果当时要调控地产,就要在保证房价不降的前提下,还要让人们能买的起才行。怎么才能让人们能买的起那?量化宽松啊,企业有资金扩大生产才能招收更多的工人,给工人发更多的工资。但问题又来了,量化宽松就会引起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房价也上涨,这就要保证房价上涨的速度,不能快过工资上涨的速度,才能保证上面循环的正常。

另外,美元贬值还引发了一个更严重的问题,美元持续贬值,世界其它国家还会把美元当做储备货币吗?存手里天天贬值,结果就是美元就失去世界霸主的地位,相比起加息引爆次贷危机来说,当然是美元的地位的更重要了。

我是禅风,点个赞加关注,还有更多精彩内容与你分享。


淡淡禅风


当年如果美国没有加息挤爆次级贷,而是调控拯救地产,今天的美国将会更糟糕,失去创新活力与全世界的范围内的领先地位。

很简单的道理,实业误国,地产兴邦肯定是假话,没有一个大国崛起是靠卖房崛起的。

对于当时的美国来说,风险就来自于次级贷,来自于通过房地产市场累加的金融风险,来自相关各种,不靠谱金融创新,而加息,刺破这些泡沫,是对不良资产的一次出清,代表整个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只不过之前积累的泡沫太大,所以一下子造成了金融危机,但是,如果出了问题是一定要面对的,不管代价具体有多大。泡沫大了,我们不去指责泡沫,反而去指责刺破泡沫的人,就没有道理。

后来奥巴马政府采取的各种救市措施,让美国的经济重新恢复,而更多的钱也投入到了创业创新中,美国的科技也在之后有更大的进步,如果不是刺破了泡沫,美国经济不会恢复活力。


海汇观潮


如果当年美国楼市失控,就没有今天苹果、高通和特斯拉。美国的次贷危机早晚要发生,只是时间提前还是延后的问题;这是由美式市场经济的特性所决定的,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除非美国白宫大幅度动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

2008年华尔街风暴危机至今的历史表明,当年奥巴马总统采用了市场与行政相结合的方法,经过八年努力终实现了美国经济复苏。记得十年前在财经媒体上,看到一则“罗斯福八天拯救美利坚”的一文。当时很惊诧认为夸大其词。其实这就是所谓的“罗斯福新政”,就是白宫出手救市干预美国经济。

而奥巴马采用的方式,却是有限度地保护华尔街金融大亨的利益,基本上遵循市场经济准则,被动地刺破了次贷危机。笔者当年曾经为中信出版社撰写了奥巴马《我们相信变革》一文的书评,奥巴马在书中提及大规模进行城市基础建设的设想;可是到他的八年任期结束,美国都没有启动此项工程。据说现在美国很多城市道路破旧不堪,与中国形成鲜明对照。

美国是一个渐进式的国家。无论是挤爆次贷危机,还是拯救房地产都有所顾虑。就美国楼市而言,亦是涨涨跌跌无需限购限售,主要由市场来进行调控。然而,吸取次贷危机的教训,美国抬高了购房者的贷款门槛,并加强对投资银行的监管。

美国在“百年金融海啸”中,没有打基础设施建设这一张王牌,只是微调一下金融货币杠杆。美国不会出现开发商摇号售楼,购房者半夜排队抢房子这样奇葩的事情。然而,美国白宫的经济决策失误也是家常便饭,迷信美国市场经济万能之说,乃误人子弟!


欢迎光临寒舍,顺祝本周工作愉快!


陆燕青


看了几个回答都没有答到点上,这个题目很大,几乎没有人能回答,但我简单尝试一下。如果美国使用调控,那我们先看看中国有什么调控方式,中国调控方式看起来多,其实总结一下,无非是限购,限卖和限价。

美国是市场经济,非常纯粹的,政府根本没有这个权力去限,但我们假设政府强行限了,会怎么样。

先讲限价,这个好分析。

限价,如果只限制一级市场,那么很快房产商就要大面积破产或者消失了。二级市场上涨意味着土地成本是上涨的,中国房产商是靠借款撑过调控,美国不行,资金对市场敏感,有这种非市场因素干扰,借贷成本会大大升高,或者根本借不到钱,因为市场变得不可测,破产传到股市,会引起金融海啸,资金转移出美国,而且不再回来,因为可以限价就可以限制其他的,投资风险不可测了。美国和中国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市场化程度,资金人才物资都是自由流通,一旦限制,就没有人相信美国了。资本和人都会想法逃离。美国整个经济架构就崩溃了。

中国之所以暂时行得通,不过是因为根本不是市场经济罢了。更做不到中国资金人才全球流动。你想跑也跑不掉,只能在这死撑。所以限制几年会要放松一次,让房产商缓缓,不然都玩死了,就真出事了,而且中国的资金成本和流动也不是市场化的,充满了暗箱操作,这个不多说了。

限购,限卖传导过程和影响更复杂,不是我能去阐述的,但结果肯定和上面说的一样,甚至更严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