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豬養殖戶減少 500 萬戶 豬價爲何還遭遇五年來最低

我國是世界生豬養殖和消費大國,豬肉價格不僅僅關乎老百姓的“菜籃子”,更直接影響養殖戶的“錢袋子”。近幾個月來生豬價格出現“斷崖式”下跌,引發社會關注。這一輪生豬價格下跌背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面對價格低谷,養殖戶的處境如何?未來又該何去何從?一直以來,我國生豬行業呈現週期性波動,被稱為“豬週期”。一般為三年一個週期。從2015年5月至2018年2月份,生豬養殖進入歷史上少有的34個月超長盈利週期。

生豬養殖戶減少 500 萬戶 豬價為何還遭遇五年來最低

“豬週期”來襲 何以破局

從2016年開始,各省份防止汙染條例紛紛出臺,並劃分禁養、限養區域,再加上外出務工等因素,2017年我國生豬養殖戶減少約 500 萬戶。在大量散養戶退市的背景下,豬價為何還會遭遇五年來最低呢?

破解“豬週期”需要產業全面升級

如何破解“豬週期”?這需要生豬養殖產業的全方位升級。市場信息不對稱是形成豬週期的重要原因,只有健全大數據等信息服務體系建設,完善市場預 警機制,大家才有可能避免跟風的危險。除了由小規模養殖向規模化養殖轉變外,生豬養殖行業還要解決產業“大而不強”的問題,只有將養殖、屠宰、冷鏈物流、 深加工等環節連成一體,才能更好地控制成本、抵禦市場風險。對於中小散戶來說,購買生豬價格保險、養殖特色產品也可以減少一些損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