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十七年後,白宮鬧「鬼」

“9·11”十七年後,白宮鬧“鬼”

“9·11”十七年後,白宮鬧“鬼”

又是一年9.11。

17年後的白宮仍然不那麼太平——9月5日,《紐約時報》刊登了一篇名為《我是特朗普政府中的一名抵抗者》的匿名信,講述了政府高層對特朗普各種行為的“秘密反抗”。據稱,這是一封來自白宮某高層官員的來信。眼下,全美國人民都在興高采烈地企圖從蛛絲馬跡中幫特朗普找出“內鬼”。

“內鬼”尚未浮出水面,又一本名為《恐懼:特朗普在白宮》會在今天公開發行。其作者是當年調查揭露“水門事件”、導致尼克松下臺的資深調查記者鮑勃·伍德沃德。在他的筆下,特朗普時期的白宮堪稱一座“瘋狂城”。

恐怕沒有人會忘記2001年9月11日災難的一幕。

兩架被劫持的客機衝向世貿中心的雙塔,第三架飛機撞上五角大樓,還有一架飛機差點就飛到華盛頓。世界各地的人們,通過電視上播放的實況轉播,眼看著當時的“世界第一高樓”起火、傾塌。

那之後,“恐怖主義”被重新定義。而就在人們為成千上萬名死傷者默哀的同時,沒忘痛斥時任美國總統小布什第一時間的“不作為”——彼時,他正帶著記者參觀佛羅里達州的一所小學。當時任白宮辦公室主任卡德走進教室,對著小布什耳語“國家正遭遇攻擊”時,後者依然坐在那裡,繼續和孩子們一起讀“我的寵物山羊”。

“9·11”十七年後,白宮鬧“鬼”

2001年9月11日,美國發生“9·11”恐怖襲擊。襲擊發生時,時任總統小布什正坐在佛羅里達州的一所

“9·11”事件因此成為小布什任期的最大汙點之一。

17年過去了,小布什的心境變了個樣。近兩年來,他突然收到了一些好評。對此,他表示要感謝特朗普——“特朗普讓我看起來很不錯,不是嗎?”

“又一本糟糕的書”

特朗普和小布什到底誰比較好——或者說誰更糟糕——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不過,在“9·11”事件發生17年後,小布什的這位“共和黨後輩”也陷入了困境,一個雖遠不及“9·11”事件嚴重、卻也足以讓當事人焦頭爛額的巨大困境。

對於華盛頓來說,剛剛過去的一週本該非常重要。參議院正在對新任最高法院大法官候選人進行提名聽證——若這位大法官通過表決,最高法院將有5位保守派大法官,對於共和黨而言無疑是大喜事;後者也正在為了能在幾周後的中期選舉中能維持眾議院多數席位而努力。然而,這周的第一個熱門話題,卻被一本尚未出版的新書搶了過去。

這本書名為《恐懼:特朗普在白宮》(以下簡稱“《恐懼》”)。說來也巧,其公開發行時間也為9月11日。它所採用的,正是美國出版界今年似乎很流行的“內部人士敘述體”。

“9·11”十七年後,白宮鬧“鬼”

因報道“水門事件”而名聲大躁的伍德沃德(右),這一次把槍口瞄準了現任總統特朗普。(網絡圖)

《恐懼》一書最大的亮點莫過於作者本人——《華盛頓郵報》的資深記者伍德沃德。對於揭露白宮裡的糟心事,他可謂駕輕就熟。第一次操刀此類題材時,那裡坐著的還是尼克松。彼時,伍德沃德和同事被派去報道華盛頓水門大樓的一起入室搶劫案,結果藉助“深喉”(Deep Throat)的情報和協助,率先披露了“水門事件”,獲得普利策獎,還一舉“扳倒”總統。後來,他又多次把槍口對準美國總統們,先後出版了《總統的人馬》、《最後的日子》等書。

對於現任總統特朗普,“白宮揭黑專業戶”伍德沃德顯然不會客氣。為了完成這本書,他採訪了許多現任和前任官員——當然,他們在書中皆為匿名。伍德沃德說,他也曾試圖接觸總統,卻沒能採訪到他。等到他完成手稿,特朗普倒是打來了電話,為沒能和他說話表示遺憾。伍德沃德告訴特朗普,這本書是“對這個世界、這個政府和你的嚴厲審視”。總統回答道:“好吧,那我猜這會是一本非常負面的書了。”

特朗普沒猜錯。伍德沃德在書中洋洋灑灑地講述了諸多軼事,在他的筆下,白宮是一個變化莫測、經常失控的運作系統;而左右著它的,是個衝動、孤陋寡聞而又無章可循的總統——用幕僚長約翰·凱利的話來說,這是一座“瘋狂城”。

書中記述的每一件事都應證著伍德沃德對特朗普的評價。

“9·11”十七年後,白宮鬧“鬼”

特朗普將伍德沃德的新書《恐懼:特朗普在白宮》斥為“又一本糟糕的書”。後者於當地時間9月11日發行。(

根據書中引用的事例,特朗普是個“撒謊大王”——負責“通俄門”調查的特別檢察官穆勒早就要求與特朗普談話,但白宮一直以各種方式拖延,原因是,所有律師都認為,特朗普必然會做偽證,因為這簡直成了他的習慣。

書中還把特朗普描述為“只有小學生的理解能力”——2017年國防部的會議上,就在周圍的人試圖闡明阿富汗戰爭的目的時,特朗普牢騷不斷:“我們總是在看這些圖表,什麼時候能開始贏幾仗?你們為什麼總給我講這些東西?”敘利亞發生疑似化學武器襲擊後,特朗普更是揚言要直接“暗殺阿薩德”。當然,國防部長馬蒂斯沒有“允許”這樣的事,而是準備了空襲方案。

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採訪時,伍德沃德還劇透了更多書中的猛料。據說,特朗普曾差點發出一條可能直接引發朝鮮戰爭的推特。在那條推特中,特朗普稱“我們準備將2.8萬美軍士兵的軍屬撤離韓國”。而這樣的消息一經發出,朝鮮政府極有可能將其解讀為美軍準備開戰的信號。五角大樓慌張極了,整個政府也都陷入擔憂,所幸,在最後的時刻,工作人員攔住了特朗普“發推的衝動”。

“9·11”十七年後,白宮鬧“鬼”

《恐懼》一書中披露的內容令特朗普十分憤怒。圖為以此為題材的漫畫,其中,特朗普正在憤怒地發著推特,白宮

伍德沃德筆下的白宮官員是一批沮喪的對抗者。比如國防部長馬蒂斯,他會慢吞吞地執行總統魯莽的命令,能拖則拖;比如白宮幕僚長凱利,他稱特朗普是“白痴”,並說這是他做過的最爛的工作;凱利的前任普利巴斯(Reince Priebus)直言,“當你把一條蛇、一隻老鼠、一隻獵鷹、一隻兔子、一頭鯊魚和一頭海豹放進一個沒有圍牆的動物園,事情開始變得血腥,令人厭惡

”;總統前首席經濟顧問科恩(Gary Cohn)更是直接動手,發起作者所稱的“行政政變”——特朗普的高級助手們為了不給國家帶來不必要的危險,有時會“偷走”總統辦公桌上的文件,避免他在文件上簽字。這方面,科恩是“慣犯”。一次,當特朗普總統打算簽署正式退出美國與韓國的貿易協議時,科恩將此文件從總統的辦公桌上“偷”走了。而特朗普毫無知覺。

這些內容讓特朗普憤怒,他稱這本書為“又一本糟糕的書”。後來,他又指責伍德沃德捏造了馬蒂斯和凱利的話。在一則推文中,他還暗示伍德沃德是民主黨特工,之所以選擇在中期選舉前出版此書,是為了在政治上傷害總統。

白宮也在一份聲明中稱,《恐懼》一書“不過是捏造出來的故事,很多都是由心懷不滿的前僱員編造出來的,好讓總統難堪”。不過,也多虧了特朗普和白宮的輪番轟炸,這本書出現在鋪天蓋地的新聞報道中,不多時就飆升至亞馬遜銷量榜頭名。

“9·11”十七年後,白宮鬧“鬼”

9月5日,《紐約時報》刊登了一篇匿名觀點文章。配圖中,幾個人合力拉住一張象徵著美國的地圖,不讓它墜入

潛伏在特朗普身邊的抵抗者

儘管特朗普和白宮言之鑿鑿,爭先恐後地給《恐懼》安上“騙子”的名號,其爆料的內容,卻歪打正著地和另一篇文章遙相呼應。

9月5日,《紐約時報》罕見地刊登了一篇匿名觀點文章。據稱,這是一封來自白宮某高層官員的來信,它以《我是特朗普政府中的一名抵抗者》為題,講述了政府高層對特朗普各種行為的“秘密反抗”。

伍德沃德讀到這封信時,想必會拍手稱快——匿名高官對特朗普作出了和他相似的判斷:反覆無常,顛倒黑白,性格急躁小氣,缺乏道德信仰。來信者還以內部人士的口吻,稱特朗普的領導風格衝動、矛盾,既瑣碎又無效,“總統總是以一種危及國家健康的方式行事”,導致白宮官員們經常要面對各種由他造成的混亂。匿名高官甚至全盤否定了特朗普作為一名共和黨人的“基本素養”——對於保守派奉行的“自由思想、自由市場和自由人民”理念,特朗普總是毫不猶豫地發起攻擊。

而包括這位匿名人士在內的白宮官員們,其使命卻是對國家負責。因此,許多人即使是由特朗普任命,也都發誓要竭盡所能地維護民主體制,直至這位“混亂總統”下臺。他們的做法和《恐懼》中描述的有些相似:不懈努力,挫敗總統的部分議程和最糟糕的傾向,“讓錯誤的決策不出白宮西翼”

“9·11”十七年後,白宮鬧“鬼”

副總統彭斯是匿名信作者的嫌疑人之一。(網絡圖)

在接受路透社的採訪時,特朗普前首席顧問班農把匿名信的內容定性為“對制度的直接攻擊”,“是場政變”。而按照作者的自我定位,他們是潛伏在特朗普身邊的“抵抗者”——只忠於國家,無所謂政治和黨派分歧,唯一堅守著“美國人”的標籤

不出所料,文章登出後,這封信享受了和伍德沃德的書一樣的待遇——被特朗普斥為“一派胡言”、“純屬虛構”。而鑑於作者自稱的“白宮高官”身份,更是讓特朗普惱羞成怒。

“叛國?”特朗普第一時間發了推特。

隨後,他又質疑起這位“白宮高層官員”是否真實存在,並把矛頭指向向來不睦的《紐約時報》,要求它必須把來信者“扭送政府”。接著,他還給自己打氣:“我正在抽乾沼澤地,沼澤地也正在試圖回擊,不用擔心,我們會贏的!”

目前,這位藏在“沼澤地”的神秘人士還沒有“投案自首”,他究竟姓甚名誰,則引起了議論紛紛——事實上,這已經變成了美國最火爆的“猜謎遊戲”。人們咬文嚼字,試圖從文章的遣詞造句中瞧出任何一點端倪;又試著從動機出發,識破來信者的真身。

“9·11”十七年後,白宮鬧“鬼”

“水門事件”中秘密線人“深喉”的真實身份直到2005年才揭曉——美國聯邦調查局前副局長馬克·菲爾特。

白宮高官們則忙著否認。副總統彭斯第一個跳出來撇清關係——信中使用的生僻詞“指北星”(lodestar),把常用這個詞的他送上了“嫌疑人榜單”的第一位。被伍德沃德在書中頻頻點名的馬蒂斯也表示,他既沒有寫信,書中提到的有關他對總統的不敬言論也純屬構陷。

為了讓形勢更加明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乾脆列了一個“神秘人”名單,彭斯和馬蒂斯都位列其中。

這場“你猜我否認”的鬧劇看起來是如此熟悉——在1974年成就了伍德沃德的“水門事件”報道中,人們也曾如此猜測過秘密線人“深喉”的真實身份。這一度是美國政治和新聞界中的最大秘密,直到2005年,美國聯邦調查局前副局長馬克·菲爾特(Mark Felt)才坦承自己就是那神秘的“深喉”——而先前,他也信誓旦旦地表過態:“我現在不是,從來都不是。”

所以,誰知道呢。

“罷免總統是可能的”

其實,特朗普大可不必執著於揪出“內鬼”,畢竟這封匿名信頂多算是一起“輿論事件”。作為討伐總統的檄文,它缺少實據;作為針對總統個人的攻擊,它顯得有些小家子氣;作為發佈於媒體的公開信,它又缺乏鮮明的立場。況且,即使沒有這封信,特朗普的行事風格也早就家喻戶曉了吧。

“9·11”十七年後,白宮鬧“鬼”

美國憲法第25修正案的第四款為副總統和內閣提供了一個罷免現任總統的方案,需要國會兩院以三分之二的投票

在這場輿論的狂歡裡,看客們可能忽略了一點,而這才是特朗普真正需要擔心的事——這封信其實提供了一個方法論,一個能把總統“拉下馬”的方案,即使自設立以來從未真正使用過。它藏在匿名信的後半段,只在一個不足30詞的句子裡短暫地露了個臉:信中提到,內閣中早有人悄悄談起援引第25修正案

所謂的“第25修正案”,其實闡述的是總統的接替順序。而具有罷免現任總統威力的,是其中的第四款。這一款為副總統和內閣提供了一套複雜的程序,可以宣佈總統“無法履行其權力和職責”,只要國會兩院以三分之二的投票通過,總統就得乖乖下臺

自1967年2月被納入美國憲法以來,第25修正案的這一款還從未真正出場。按照起草者當初的意圖,為了防止第四款被濫用,它的流程被設計得非常困難。

按照匿名信中所說,若不是因為擔心引起憲法危機,白宮內部早就動起了第25修正案第四款的念頭。在他們看來,特朗普顯然無法正確履行自己的權力與職責。一個事實正清晰地浮出水面:他的白宮同事們並不認可他,不過是出於對國家的忠誠和對共和黨執政大局的考慮,才幫他糾偏。

“9·11”十七年後,白宮鬧“鬼”

1974年,尼克松總統因“水門事件”下臺後,美國政府曾出動第25修正案中的第一款和第二款。(網絡圖)

那,如果特朗普繼續他們所認為的有損國家利益和執政大局的行為呢?

這一次,特朗普沒準是被複雜無比的程序“救了一命”,下一次未必還能躲過暗中醞釀的“反叛”。若果真由政府主動發起攻擊,參議兩院的投票狀況可說不準,畢竟,特朗普也從來不討他們的歡心。

看到特朗普如今的困境,不知小布什是否會暗自慶幸。他也曾經歷過第25修正案,不過是其中的第三款——2002年和2007年,他因為接受短暫治療,曾在數小時內把自己的職責移交給副總統;他的政策也曾飽受非議,而突如其來的“9·11”事件雖然對美國施以重創,卻也為小布什強硬的中東政策帶來契機;更為重要的是,相比於特朗普政府的混亂,小布什的白宮堪稱“團結典範”,以時任國務卿鮑威爾為代表的一批官員鞠躬盡瘁地貢獻著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總統也對他們傾注著信任。

9月5日,也就是匿名信發佈的當天,《紐約時報》發表了一張照片。畫面中,特朗普站在白宮大廳的中央。他再次痛斥那位不知名的作者,稱其“不誠實”,攥著那篇文章的右手高高揚起。他的身旁,白宮的工作人員排排站立,他們抿著嘴,把目光投向特朗普,毫無表情的面部沒有透露出任何情緒。

“9·11”十七年後,白宮鬧“鬼”

9月5日,特朗普總統說《紐約時報》匿名觀點文章的作者“不誠實”。(網絡圖)

他們是特朗普倚仗的“左右手”。至於那位“深喉”,可能就在他們之間。

資料來源:《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美國華人傳媒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