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古城傳承千年,與騎樓共舞,現在成爲著名僑鄉——梅州老街

梅州古城自宋朝築城以來,至今城址未變,形成了具有傳統地域特徵的老城風貌區。縱橫交錯的老街在滄桑中顯露出具有客家傳奇色彩的街區歷史和文化內涵。

只要一睹她的身姿,定會被的內涵和風韻所打動。梅州凝聚了歷史的瞬間,猶如一壺老酒,溢滿著悠悠歲月的韻綿長。

這個古城傳承千年,與騎樓共舞,現在成為著名僑鄉——梅州老街

在老街中游逛,有一些小細節是有心人不能錯過的。首先從這些老梅州人耳熟能詳的街道命名中可以感覺到濃郁歷史氣息:

有紀念客家先賢第一人程呅的義化路;

有紀念明代修建梅州古城功臣葉文保的文保路;

有取名南宋文天祥《駐師程鄉有感》“樓閣凌風迥,孤城霧隱深”的凌風路;

這個古城傳承千年,與騎樓共舞,現在成為著名僑鄉——梅州老街

有緬懷孫中山先生不朽功勳的中山街;

有紀念鄧仲元的仲元路;

紀念“黃花崗七十二烈土”之一週增的周增路;

元城路是為紀念北宋諫議大夫劉元城的,在北門城樓還有一座紀念他的“鐵漢樓”;

縱橫錯的它們帶著明清的風情,滄桑不失精彩,幽靜不缺熱鬧。

這個古城傳承千年,與騎樓共舞,現在成為著名僑鄉——梅州老街

再有就是縱貫於老街之間的狹長小巷,兩邊均為民宅。斑駁的老牆,灰黃的色彩,滄桑中不乏歷史的久遠感。

還有那些需要尋找一番的很有特色的巷子名:水巷子、黎屋巷、藍屋巷、月宮巷、西箭角、珠條街等,富有詩情畫意。

這個古城傳承千年,與騎樓共舞,現在成為著名僑鄉——梅州老街

老街中分佈了較多的文物古蹟和傳統民居群,例如凌風路街區內保存了眾多中西混合騎樓式客家民居,大多是由華人華僑出資興建,是中西文化互相融合的最好例證。

穿行於老街之中,騎樓門前的柱子上,一面面舊式的招牌和微風中搖曳的旗子彷彿還瀰漫昔日的氣息。老字號的店鋪一間間緊挨著,風格各異,琳琅滿目。

這個古城傳承千年,與騎樓共舞,現在成為著名僑鄉——梅州老街

那些令人感動的細節,延伸著曾經的繁華和美麗。還可以聽聽老街的聲音,買賣交易的話語;老人們的麻將聲;店鋪裡忙碌的聲音;還有招攬生意的景象,好像交響樂隊的彩排準備,各自忙於試音練習,待夜深後,漸漸聲息。

每年春節前後,大多市民還是喜歡到老街置辦年貨。這裡的年貨是全梅城最集中、最齊全的。特別是老街的小吃,許多海外華僑特意前來選購年貨,順便品嚐老街的小吃。

這個古城傳承千年,與騎樓共舞,現在成為著名僑鄉——梅州老街

老城聚集的小吃店大多有數十年的歷史,以味道最純正的客家小吃最為出名,如炸芋圓、冬瓜圓、南瓜圓等。如果有機會來梅州,定要像老梅人一樣來老街品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