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诗歌《观沧海》鉴赏题及答案

诗歌鉴赏题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 的一项是( )

A.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及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

B.“水何澹澹”描写了大海的近景,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C.“洪波涌起”中的“涌”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D.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答案】B

【解析】B项中“描写了大海的近景”理解错误,应为“描写了大海的远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轮廓。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答案】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或表达了诗人宏伟的政治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或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开阔胸襟、宏大的抱负。)

【解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观沧海》是后人加的,原文是《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这首诗是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行军到海边,途经碣石山,登山观海,一时兴起所作。这首四言古体诗是诗人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观沧海》是建安时代以景托志的名篇,也是古典四言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

3.诗中划线句描绘了大海怎样的景象?有何用意?(3分)

描绘了大海宏伟的气势,或辽阔无边,或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4.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主要写作特色。(写出两点即可)(3分)

①情景交融:借大海的宏伟广阔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②:写景为实,想象为虚。③动静结合:水的动,岛的静;树木百草的静,秋风洪波的动。④运用夸张和对偶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宏伟气势。

5.诗中“志”的意思是 志向 。(2分)

6.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点明了地点居高临海。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写出了壮阔宁静的景象。

C.“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两句写出了岛上春天盎然的生机。

D.“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两句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豪情。

7.下列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B.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气魄的表现,诗里洋溢者饱满的激情,意思又很含蓄。

C.每章都有最后一句,卒章显志,点明了全文的主旨。

D.这是一首四言乐府诗,既总写了沧海全景,又进行了分写.

答案C (那是乐曲的终了,与本诗正文的内容没有直接的联系)

8.请任选角度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9.《观沧海》以 字统领全篇的景物描写。作者都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描写了动态的“荡漾的海水、洪波”;静态的“耸立的山岛、草木”。动静结合,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辽阔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

10.有人说这首诗在写景方面动静结合、虚实相间,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写景的前六句动静结合,相互映衬,显示出大海的辽阔和惊人的力量;后四句虚写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暗含要像大海容纳百川万物一样统一天下的胸襟,虚实相间,表现了诗人乐观的情怀和远大的抱负。

11、①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观 ;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实景,后四句写虚景②写大海无风时波浪的一句是水何澹澹,写大风大浪的一句是:洪波涌起③最能表现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2、诗中描写实景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1)、诗中抒写想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2)、本诗的感情基调是:苍凉慷慨

13、从本诗所写之景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胸怀?博大

1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15、赏析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秋风刮过,平静的海面顿时化作汹涌的怒涛洪波涌起,大海有着掀起揭天巨浪的无穷威力,这句诗句有着明显的旬征意义这两句,体物形象,场景壮大,格调激扬亢奋,表现了一世枭雄的广大胸襟

16、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仿佛是从大海里出来的;灿烂的银河,仿佛也是从海里出来的!在大海的怀抱中,巨大的日、月、星辰只是它的宠儿而已这四句浅显明白,但意境阔大,气势豪迈真是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仿佛大海孕育了宇宙天地,缔造了世界万物,生发出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豪迈气概.

17.这首诗以 ——字总领,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

观;

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或博大胸怀。

18.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在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19.按要求填写原诗中的语句。

①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观沧海。

②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③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0.请根据你的阅读感受,说说本诗的情感基调。

苍凉慷慨,悲壮激昂。

21.前三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的是动景,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的是静景。

22.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2分)

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或主观感受),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意对即可)(2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