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鸣笛能抓拍,不能作威作福了

宁波车主要注意了,宁波交警新启用了机动车鸣号抓拍系统,5天时间已查获56起违法鸣号行为。

据报道,该系统可直观地将声音“可视化”,一边发现违法行为,一边收集违法证据,包括图片证据和视频证据,将违法者牢牢锁定。该系统还能对车辆鸣笛噪声进行信号采集与处理,排除其他噪声的干扰,避免人力执法可能存在的误判等情况。这个系统的启用,无疑是整治机动车噪音污染问题使出的“绣花功夫”,对于破解处罚类似不遵守公共秩序、交通安全、城市管理、文明规范等方面行为取证难起到很好的抛砖引玉作用。

近年来,各地充分发挥处罚在矫正纠治城市管理、交通安全、文明创建等不良和违法行为的警戒作用,纷纷出台法律条文,明确细化处罚措施,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但立法立规容易取证难,比如对违反公共场所吸烟、文明养犬、高空抛物等规定条例的行为,因执法力量不够、举报监督不主动等方面的问题,一直处在监管处罚的“盲区”“死角”。

导致虽有处罚的条条框框,但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出现“疲软”或“落空”的问题,让人们对这些类似的法规条例产生“遵不遵守无所谓,处罚只是吓人”的错觉。久而久之,这些法规条文自然而然就被淡化漠视,失去应有警戒、矫正、整改作用,某种程度上成了纵容违反问题多发的“帮凶”。

应该说,对违反社会公德、城市管理、交通安全等上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想法和初衷是好的,执行过程中出现一些难题也属正常。关键是职能部门怎么去解决,解决难题时间有长有短,方法有好有差,都是对职能部门责任意识和作为意识的考验。像宁波交管部门运用科技手段解决了违法鸣笛难处罚的“久悬未决”难题,收到良好成效,启示我们只要认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个理,解决类似处罚难问题上多下点“绣花功夫”,难题就会迎刃而解,处罚才会生威发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