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红绿灯配时优化试点方案显神通 早晚高峰期出行节省10分钟


华为红绿灯配时优化试点方案显神通 早晚高峰期出行节省10分钟


深圳交警打造“星级用户服务平台”。

通过AI、云计算等技术,红绿灯也能变“聪明”,不用人工控制,它就能自己“指挥”交通。今年,华为与深圳交警联合创新,在华为坂田总部周边选取8个路口进行了红绿灯配时优化试点,通过AI摄像机感知路口最实时、最准确的路况信息,对该区域信号灯进行整体调优,优化后主干道路平均路口等待时间降低15%,在早晚高峰期为出行者至少节省了10分钟。

华为这个名为TrafficGo的方案如何运作?在智慧交通领域,华为还有哪些布局?带着这些问题,深圳商报记者近日对华为进行了采访。

华为总部周边共有43个路口,这次优化的8个路口,包括冲之/稼先、冲之/隆平、冲之/贝尔等深圳人较为熟悉的路段。“在公司周边试点,一是考虑这里交通压力特征明显,很考验算法的优化;二是华为自己研发的产品,自己先用,先试验”。华为中国区企业业务公共安全系统部副总裁李国涛如此表示。

在技术上,华为提供了一个名为TrafficGo的场景化方案,利用“华为交通智能路口+云平台”的方式完成。据这位负责人介绍,TrafficGo优化包括算法训练和推理两个步骤。通过在路口建设交通智能体,收集交通态势数据,把交通态势数据输入到华为云平台,借助其计算能力,完成TrafficGo算法训练,并输出TrafficGo模型。在实际运行中,把采集的交通态势数据实时输入到TrafficGo模型,推理出最佳信号配时方案,并实时在线下发到信号机,完成信息优化过程。华为采用了类似AlphaGo的强化学习AI算法方案,使得TrafficGo在训练和推理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自我学习和优化。

从今年2月开始进行单路口测试,6月已完成了8个路口的全面测试,从原来2~4小时配时一次提升到15分钟配时一次。据测算,优化后主干道路平均路口等待时间降低15%。

降低15%意味着什么?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优化后,车辆路口平均等待1个红灯,比原来减少1次;早高峰期到来时间推迟8分钟,结束时间提前了10分钟,华为员工基本上能提早10分钟到达办公室。据介绍,以前早高峰,这8个路口华为都要派交通协管员守着,一看堵了,就手工控制信号机,现在则可以通过机器智能代替手控,早高峰时段路口基本不需要人工蹲守了。

早晚高峰期的“潮汐现象”是对算法的最大考验。华为研究人员从交通优化方面的论文入手,邀请交通行业的资深专家进行研讨,结合交通控制优化理论、大数据、AI,设计了优化算法。

截至目前,华为已投入了数百位科学家研究AI,输出了100多种交警AI智能算法,对信号灯优化、车内违法行为、不文明出行、卡口/电警智能识别等均有良好的实战效果,在深圳、北京、上海等地取得了显著成果。在深圳,华为与深圳交警于去年7月组建了“联合创新实验室”。同年,深圳交警与华为等公司正式启动“城市交通大脑”联合创新。

华为方面透露,下一步计划在深圳核心区交通拥堵路段进行扩大测试。

今年8月,华为发布智慧交通云解决方案。华为EBG中国区公共安全系统部常务副总裁程国栋称,智慧交通要做到“知行合一”。“知”指的是,全量信息的实时感知、全域数据的高效计算、交通问题与规律的深度认知;“行”则是指挥命令的精准执行、法律法规的高效施行、服务市民的生活出行;将知行“合一”,才能构建信息智能、绿色低碳、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交通出行体系。(本版图片均为受访者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