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孩子的規律,你會發現更多!

昨天跟一個媽媽聊天,發現現在的媽媽都好牛,懂得的育兒方式超級全面,真是沒少下功夫,從懷孕期間,就開始研究孩子的早期教育,到孩子1歲四個月了,無論是語言表達能力還是專注力,都遠遠超過同齡小朋友,小編為這位媽媽點贊!

她認為,在孩子表現不好時,不是寶寶的問題哦,是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發展規律,大人不要大驚小怪,甚至責怪小孩!

讓我們來看看這位媽媽的育兒智慧吧~

從我們的小寶貝誕生開始,新爸媽在學習如何當父母的同時,也在慢慢地開始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

為了讓孩子能更好,更優秀,現代家長其實也是蠻拼的。家長們會從孩子出生開始,就慢慢對他們設立各種規矩,例如時間規定,養成一種習慣,要聽大人的話,見人一定要禮貌問候,要學會分享,要學會謙讓等等。

毋庸置疑,其實家長是出於對孩子的愛,只是不希望孩子在別人眼中是無理取鬧,無教養的熊孩子而已,可是,卻忽視了其實很多事情都會有正反兩面。

故事一,小米爸是一個自己日常不怎麼收拾,卻怪孩子不愛收拾的人,我老是因為這個會說他兩句,父母嘛,以身作則最重要了。後來他也還算聽教了,孩子在的時候會拉著一起收拾。

不過小米有個特點,就是在玩的東西,不願意讓別人碰,一碰就會哭,排好隊的車、積木等都是這樣。所以一般我們不會去打亂他這些玩具。

有一天我在廚房收拾,卻聽到小米爸責罵小米的聲音,小米哭著跑來找我了,因為還不會表達,我只看到他很傷心,我就跑出去問小米爸了。


尊重孩子的規律,你會發現更多!


原來是小米把好幾包尿不溼都堆放在地面上,小米爸就罵了他。我安撫了一下小米,告訴他這是他需要用的尿布,不能隨便亂丟的。小米靠在我懷裡一會就不哭了。

可是下午的時候,我又看到他拉出來玩了,他把一包橫放在地上,另外一包打豎靠在上面,自己的屁股坐到上面去了。我走過去問,你在玩什麼呢?他很高興地告訴我:“媽媽,滑梯,滑梯。”突然我就明白了,我馬上就表揚了他,覺得他很有創意。

晚上我和小米爸說了這個事情,小米爸馬上覺得自己今天白天錯了,應該先了解清楚的。

故事二,閨蜜家的小寶現在11個月大,一直都是外婆在帶,因為奶奶在幫忙帶大伯的孩子,所以沒辦法照顧兩個。


尊重孩子的規律,你會發現更多!


雖然每天晚上會回爺爺奶奶家,週末也在家,可是小寶卻不怎麼和奶奶親近,奶奶最近也很有意見,就在一邊碎碎念:“哎,你看小寶一點都不和我親近的,見到都不會喊一下,你看哥哥,這麼大的時候,都開始會走路,會叫人啦!”閨蜜聽了就說:“每個小朋友發展不一樣,有快有慢的。”

中午吃飯的時候,小寶乖乖坐著吃飯,婆婆在哄大伯的小孩坐好吃飯就說:“你不要走開啊,你一走開,小寶就會來搶你的凳子,不給你坐的啦!”

閨蜜聽了很不舒服就說:“媽,以後不要這樣告訴他,慢慢長大,聽多了怕他會對小寶有敵意的,會形成爭搶心理的。”

婆婆就說了一句“小孩子,哪有你這麼小氣,該教的不教,就會說這些無關緊要的。”


尊重孩子的規律,你會發現更多!


閨蜜心裡很憋屈,很生氣,礙於有小孩在場也不好和她再爭吵。在她婆婆眼中,自己帶的就是最好最優秀的,小寶比較晚一點,就是不聰明,就比較笨,她很喜歡在兩個小孩之間比較,來獲取一些優越感。

閨蜜認為小孩子每個的發展規律都是不一樣的,沒必要比較,長期比較會對他們的心理有不好的影響。

故事三:最近家裡買了一堆獨蒜,放在陽臺晾曬著,小米無意中很好奇,拿在手裡捏、放地上敲、放嘴裡啃,我在他背後偷偷觀察,生怕打擾他,他好像知道大蒜坨有一層一層的皮似的,他不知道從哪裡“下叉子”,拿著大蒜坨遞給我,然後說:“嗯嗯嗯,媽媽打開,打開”我說:“媽媽幫你開個頭,然後自己撥”。


尊重孩子的規律,你會發現更多!


我跟他開了個頭,結果他自己竟然專注的撥了半個小時,之後的每天他都要撥半個小時的蒜坨,家裡買的一斤多蒜坨被他撥完了,後來發現孩子玩積木、自己看繪本的時間,都比以前長一些,每一次他專注某件事時,我不會去打擾他,除非是有危險的時刻。

我覺得最好的教育就是尊重孩子,接納孩子,教育孩子,就是從生活的點滴中進行,不刻意,又是隨時隨地。

每個人都有獨特之處,大人都做不到同步發展,任何事情都是規行矩步,何況是剛萌芽的小幼苗呢?

其實我們要做的,就是在他們身邊,尊重他們的自身規律,犯錯時給他們正確的指引,給他們選擇的機會,發現他們的長處,鼓勵他們,給他們信心,這樣他們以後才不會有自卑心理,才會勇於表達自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