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報」2018年中衛市硒砂瓜產業總收入達25億元 中央及自治區媒體聚焦中衛經濟社會發展成就

「微報」2018年中衛市硒砂瓜產業總收入達25億元 中央及自治區媒體聚焦中衛經濟社會發展成就

01

熱點新聞

【中央及自治區媒體聚焦中衛經濟社會發展成就】

今年是自治區成立60週年,中央新聞媒體以《砥礪奮進六十載 塞上寧夏譜新篇》為主題,持續聚焦寧夏經濟社會發展成就,中衛作為寧夏最年輕的地級市,在砥礪奮進的60年裡,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同樣取得了顯著成就,中衛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吸引了人民日報社、中央電視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等主流媒體的關注。

排列整齊的服務器、神奇的火冰、一望無際的麥草方格、掛滿枝頭的紅枸杞,這些都成為了媒體記者眼中美麗的風景線。他們以獨特的視角,用文字、照片和鏡頭,記錄著中衛的每一個精彩瞬間。

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朝聞天下》欄目在“你所不知道的寧夏”板塊播出《中衛新名片:沙漠裡的那片“雲”》《寧夏中衛沙漠邊的城市 以克論淨》等,報道介紹了我市雲計算產業和首創的“以克論淨”城市衛生標準。

人民日報刊發《沙漠里長出太陽能“硅谷”》,以文圖的形式展示了中衛在騰格裡沙漠邊緣打造沙漠裡的太陽能“硅谷”。

新華社刊發報道《沙漠小城弄潮“雲端”》介紹了中衛衝破資源和環境約束,搶抓信息技術變革帶來的機遇,在沙漠邊建設國際領先的“雲計算信息高速公路”,大力發展雲計算產業,讓雲計算產業成為世界重新認識中衛的新名片。

《南方日報》刊發《大美寧夏 西部熱土》,報道中用“小麥草 大智慧”和“小沙子 大世界”兩個篇幅分別介紹了中衛從治沙到用沙的發展歷程,講述了中衛用麥草方格上演人進沙退的世界治沙奇蹟和中衛點沙成金致力打造沙谷、硅谷、電谷、雲谷、金谷五個產業鏈聯動發展的“五穀豐登”之路。

新華網刊發報道《中衛沙坡頭:麥草方格鎖黃沙》、《光明日報》刊發報道《寧夏中衛:乘“雲”而上》《寧夏中衛沙坡頭區:這裡的鄉村“以克論淨”》、《寧夏日報》刊發報道《世界防沙治沙的“中國經驗”》、寧夏新聞聯播報道《 “大雲西移”中衛強力打造沙漠硅谷基地》。

來自中央及自治區的媒體記者,圍繞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60週年來在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生態保護、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現代農業、全域旅遊等領域取得的成就,通過報紙、網站、移動客戶端、微博、微信等多種渠道,以媒體的視角和筆觸,展現中國改革開放40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60年來取得的豐碩成果,提升了寧夏以及中衛在全國的影響力、知名度和美譽度。

【跨省異地就醫備案可網上自助辦理

為解決群眾跨省異地就醫備案來回跑、費時費力等問題,深入貫徹放管服服務理念,結合“互聯網+人社”新模式,我市全面開展跨省異地就醫網上自助辦理備案手續。參保人員只要登錄寧夏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網上服務大廳網站(http://12333nx。gov。cn),錄入寧夏跨省異地就醫備案登記有關信息,上傳相關證明材料,經參保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審核後,就可完成跨省異地就醫登記備案。

02

天氣預報

沙坡頭區

陰 12~20℃

東南風 3級

中寧

陰 15~22℃

東南風 4級

海原

陰 11~20℃

東南風 4級

小貼士

秋分過,來中秋,外出活動時記得多帶衣服哦!祝大家中秋節快樂。

03

中衛新聞

【2018年中衛市硒砂瓜產業總收入達25億元助農增收效益明顯】

一、生產情況。2018年,中衛市種植硒砂瓜面積87.91萬畝,其中:沙坡頭區46.81萬畝,中寧縣36.17萬畝,海原縣4.93萬畝。全市創建富硒硒砂瓜種植示範基地6萬畝,其中:沙坡頭區3萬畝,中寧縣2萬畝,海原縣1萬畝。從生產情況看,今年3月份氣溫較去年同期偏高,部分硒砂瓜從3月下旬開始種植,較往年有所提前,整體種植時間持續到5月下旬種植結束。因受4月上旬霜凍災害性天氣的影響,今年3月底4月初最早定植的硒砂瓜瓜苗受凍,後期進行了補種。加之5月中旬持續高溫天氣及6月底7月初降水充足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今年硒砂瓜上市提前且相對集中,7月初開始上市,8月上中旬基本結束,上市時間、結束時間均比往年提前20天左右。

二、銷售情況。2018年,中衛市硒砂瓜總產量128.74萬噸,其中沙坡頭區65.78萬噸、中寧縣54.26萬噸、海原8.70萬噸。銷售收入超過18億元,主產區人均來自硒砂瓜產業的收入達到6452元,戶均達2.6萬元,硒砂瓜產業總收入達25億元。全市富硒硒砂瓜種植示範基地生產的富硒硒砂瓜產量達10.5萬噸,田頭收購價1.0—1.2元/斤之間,高於普通硒砂瓜20%左右,普通硒砂瓜田間收購價格保持在0.6—1.0元/斤之間,富硒硒砂瓜銷售收入達2.5億元。全市硒砂瓜田頭收購價整體保持在0.8—1.2元/斤之間,水果專賣等高端市場銷售價格保持在3.5—5.0元/斤之間。與去年比較,今年硒砂瓜產量、價格均明顯高於往年。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是抓品質。堅持標準化生產,制訂富硒硒砂瓜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組織召開硒砂瓜標準化生產技術及農機農藝融合示範園區現場會;全面推行以“控水、控肥”為主的標準化生產技術,實行統一品種、統一施肥、統一種植密度、統一水肥管理、統一貼標銷售的“五統一”生產經營模式,大力推廣增施有機肥等關鍵生產管理技術,引導企業、合作社、農戶對標生產,確保種出優質、富硒、消費者認可的硒砂瓜。

二是抓龍頭。堅持龍頭帶動引領、市場化運行機制,依託我市土壤富硒的資源優勢,制定打造“中國塞山硒谷”的戰略規劃。引進蘇州硒谷科技公司與中衛市國有資本運營公司等企業強強聯手,組建寧夏硒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成立中衛硒產業協會,吸納農業龍頭公司、合作社等會員36家。全面推行“大產業、小產區”運行管理模式,強化龍頭帶動,建立硒產業公司+基地合作社+基地農戶三方共同參與的產業化運行機制,創建6個硒砂瓜萬畝小產區。

三是抓品牌。堅持品牌強農、品牌決定價值的理念,積極創建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扶持龍頭企業(合作社)廣泛參加全國各地農產品展會和節慶活動,統一拍攝製作富硒產業宣傳片、微視頻、畫冊等,利用互聯網、新媒體、廣播電視等通訊工具深入宣傳推介“中國硒砂瓜之鄉”“中國塞上硒谷”綠色品牌、金子招牌,不斷擴大提升硒砂瓜品牌美譽度、影響力和知名度。推行硒砂瓜“二標合一(區域公用品牌商標、合作社商標)、一瓜一標、一年一印”的質量追溯管理模式,實行手機短信和網站防偽溯源實時查詢,遏制冒貼硒砂瓜商標行為。

四是抓市場。召開中衛富硒農產品推介發佈暨硒產業發展研討會,邀請北京新發地等國內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客商代表80多家及中央電視臺農業頻道、新華社等40多家新聞媒體參會,現場簽訂產銷協議20份28600噸。組建硒砂瓜營銷分隊,在北京、上海、杭州等主銷城市大型批發市場、精品水果專賣店等召開品介會,全面推行硒砂瓜重點城市直銷模式,不斷擴大硒砂瓜市場銷售空間。

五是抓投入。積極爭取硒砂瓜產業發展專項資金1000餘萬元,積極申報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出臺《現代農業發展扶持政策》,對硒砂瓜產業基地建設、龍頭企業及合作社培育發展、品牌打造等方面出臺相關具體支持政策,出資1000萬元組建寧夏硒產業公司,配套200萬元用於開展全市土壤硒元素普查工作。制定出臺硒砂瓜農業政策性保險政策,有效降低山區農民群眾抵禦自然災害的風險,確保中衛硒砂瓜產業持續、健康、穩步發展。 來源:中衛市政府辦公室

【“金融+通信”扶貧扶智工程鋪設支農“高速路”】

「微报」2018年中卫市硒砂瓜产业总收入达25亿元 中央及自治区媒体聚焦中卫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近日,中衛黃河農村商業銀行聯合中國移動通信寧夏有限公司中衛分公司,在沙坡頭區興仁鎮舉行“金融+通信”扶貧扶智工程手機發放儀式,為興仁鎮興仁村建檔立卡戶免費贈送內置精準扶貧APP和手機銀行APP的手機90多部。

04

區縣新聞

【生態修復 增殖放流】

近日,由自治區漁業漁政局主辦,市農牧局、市水務局承辦的黃河衛寧段二期防洪工程衛寧段蘭州鯰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生態補償項目增殖放流活動舉行,共向黃河投放黃河鯉、黃河鯰等魚類共計7903公斤165萬尾。

【中寧縣公安局開展安全大檢查】

「微报」2018年中卫市硒砂瓜产业总收入达25亿元 中央及自治区媒体聚焦中卫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近日,為創建和諧的治安環境,中寧縣公安局對全縣各行業場所及重點部位開展安全大檢查。本次檢查主要涉及全縣涉爆、危化企業、大型商場、賓館、KTV、寄遞物流等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