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2年中國醫療旅遊業的預測分析


2018-2022年中國醫療旅遊業的預測分析


影響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政府重點支持醫療旅遊行業的發展

2017年5月,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旅遊局、國家中醫藥局五部委聯合印發了《關於促進健康旅遊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明確提出,到2020年,建設一批各具特色的健康旅遊基地,形成一批健康旅遊特色品牌,推廣一批適應不同區域特點的健康旅遊發展模式和典型經驗,打造一批國際健康旅遊目的地。到2030年,基本建立比較完善的健康旅遊服務體系,健康旅遊服務能力大幅提升,發展環境逐步優化,吸引更多的境內外遊客將我國作為健康旅遊目的地,提升產業發展層級。

(二)“健康+旅遊”發展模式潛力巨大

環境汙染、高壓力、亞健康等現代都市生活的一系列問題讓人們越來越注重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從市場需求看,遊客從最初的出行旅遊,轉變為更加追求休閒品質、深度體驗異地生活的方式,發展醫療旅遊、養老旅遊等將成為傳統旅遊行業轉型的突破口。目前在全國各地,越來越多的健康旅遊產品被推出:北京的多條中醫養生文化旅遊路線--頤和園品嚐藥膳,鐘鼓樓衚衕訪名醫館,長城腳下品養生茶道,參觀老字號中藥店,均受到不少遊客歡迎;黑龍江大慶探索“體育+旅遊+健康”的產業融合發展模式,以助力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江蘇茅山發揮其生態資源優勢,打造了國家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區和健康養生特色小鎮。此外,各地養生酒店和度假村的打造,有機農場的開闢,以及旅遊目的地的水療、飲食產品等,拉動了當地的旅遊投資與消費。未來醫療機構與旅遊企業加強合作,統籌推進醫療服務和旅遊服務,拓展服務空間,延伸產業鏈,為遊客提供體檢、健康管理、醫療服務等多方面完整的健康服務,醫療旅遊具有巨大的市場空間與發展潛力。

(三)國內醫療旅遊行業有成本優勢以及中醫藥特色傳統文化優勢

我國的醫療旅遊優勢包括相對低廉的醫療服務價格、國內人力資本充足、國內醫學研究與開發有一定基礎、基礎設施建設到位、政策和法律環境成熟和相對開放的市場經濟環境。從微觀來看,我國醫療服務的成本較低,其中主要是有形資本投入和技術精湛的醫護人員這兩部分成本低。這種優勢在侵入性和診斷性醫療旅遊中較為突出。此外,高科技醫學技術與傳統中醫學相結合的特色治療技術,豐富的醫療旅遊景點,增加了我國作為潛在醫療旅遊勝地的吸引力。

二、不利因素

(一)國外重症醫療水平高於國內

重症醫療旅遊中,腫瘤患者是主要的服務對象,多是患有國內沒有更好治療方案或被國內告知無能為力的疾病。美國每年投入到醫療研究領域的費用是我國的數百倍,因此他們的研究成果、新技術也不是我國能比擬的。除了美國,德國、英國等發達國家也有非常領先的治療技術,世界各國的醫療發展水平不均衡導致了重大疾病患者更信任國外的醫療水平,因此在這個細分領域中,國內消費者外流,中國並不具有競爭優勢。

(二)產業國際化發展的基礎相對薄弱

高端醫療服務的能力是發展國際化醫療旅遊產業的基礎。我國最優質的醫療資源集中於公立醫院中,而公立醫院的功能定位與國際醫療旅遊服務的定位並不完全一致,尤其是社會上對使用公立醫院的資源為外國患者提供特需服務存在質疑;初具規模、醫療水平較高的外資醫院、民營醫院又非常稀少;現有的少數具備提供國際醫療旅遊服務能力的醫療機構,主要集中在少數醫療技術和設備先進、醫療保健資源豐富的城市或自然生態環境優越的地區,其產品過於單調,僅限於體檢和療養方面,未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我國發展國際化醫療旅遊產業的基礎相對薄弱。

(三)專業的醫療旅遊服務機構與複合型人才還處於缺乏階段

醫療旅遊除了需要一定的醫療條件和技術支撐以外,還需要具有醫療和旅遊兩種技能的人員進行導遊服務。目前,國內專業從事醫療旅遊服務的機構比較少,大多數旅遊機構還主要沿用傳統的旅遊方式進行服務,而且多數旅遊從業人員學歷及專業水平相對較低,更沒有專門的人員機構來培養隊伍的醫療知識,欠缺業務知識和素養的從業人員隊伍基本上難以提供病歷翻譯等專業性服務,甚至難以與旅遊者在療養或者醫療方面進行溝通和交流。專業的醫療旅遊服務機構與複合型人才的缺失是國內企業實現醫療旅遊國際化的瓶頸問題。

市場規模預測

綜合以上因素,我們預計,2018年中國醫療旅遊市場規模將達到1120億元,未來五年(2018-2022)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19.45%,2022年醫療旅遊市場規模將達到2280億元。

圖表 中投顧問對2018-2022年中國醫療旅遊市場規模預測


2018-2022年中國醫療旅遊業的預測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