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綜藝&大電影 相同價值觀解鎖合作新思路

日前,騰訊視頻熱門綜藝《吐槽大會》第二季聯合熱映電影《解憂雜貨店》在上海某影城展開“何以解憂,唯有吐槽”的主題合作,TFBOYS團站聯合發佈觀影召集令,吸引粉絲參與。現場還設置《吐槽大會》主題郵箱供觀影粉絲投遞吐槽內容,粉絲排隊投遞吐槽,希望能把煩心事丟在2017年。

爆款綜藝&大電影 相同價值觀解鎖合作新思路

價值觀融合 打開綜藝&大電影合作新思路

此前,《吐槽大會》官微、電影《解憂雜貨店》官微、TFBOYS團站聯合發佈觀影召集令,召集粉絲參與解憂之旅,微博一經發出就得到粉絲積極響應。有粉絲笑稱,第三期《吐槽大會》郎朗還提到黃國倫寫給王俊凱的17歲生日歌,沒想到《吐槽大會》和《解憂雜貨店》這麼快就合體搞事情了!觀影現場設置《吐槽大會》主題郵箱,粉絲入場前將對生活中各種不滿的吐槽寫在紙上投入郵箱。這次合作把“吐槽”和“解憂”兩種看似不搭卻十分和諧的解壓方式相結合,被現場粉絲稱讚“有新意的活動,參與感極強”,更有粉絲表示,“把吐槽紙條投入郵箱的那一刻,感到特別輕鬆”。

把想吐槽的內容投遞主題郵箱的設置也讓參與的粉絲們過足了“吐槽”癮。投遞的吐槽內容中,有人在為學習煩憂:“以為上大學後就可以好好放個假了,太天真,請概率學爸爸好好再愛我一次!”;也有人吐槽生活中的小確喪:“幹得多,賺的少,來場解憂解煩惱”;更有粉絲示愛王俊凱,表示“我不急著戀愛!我要等小凱長大”……粉絲們排隊投遞吐槽,表示要將煩心事丟在2017年,輕鬆迎接2018年。

爆款綜藝&大電影 相同價值觀解鎖合作新思路

作為國內網綜的一匹黑馬,《吐槽大會》自第一季播出以來,就迅速颳起了“吐槽”旋風,觀眾樂於從嘉賓們的“唇槍舌劍”中尋找共鳴;電影《解憂雜貨店》改編自東野奎吾同名小說,電影中,幾位主人公通過郵箱“穿越時空”解疑答惑,最終尋找到內心丟失的東西。綜上,《吐槽大會》和《解憂雜貨店》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有著從內到外的相似之處。

《吐槽大會》第二季和《解憂雜貨店》的合作,基於這兩大成熟的內容IP之間相契合的價值觀。《吐槽大會》第二季的落點在於笑對他人的吐槽,在吐槽中檢視自我,最終達到自己與生活的和解。而“解憂”則著重於解開煩惱,是一個釋放重壓的出口,故事中的主人公們在來往的信件中尋找內心流失的東西,而看故事的人,也被這些故事治癒。《吐槽大會》第二季和《解憂雜貨店》通過內容的整合和嫁接,給綜藝和大電影的合作提供了新思路:從內容出發,設置能投遞吐槽的主題郵箱,讓到場粉絲通過親自吐槽、郵遞憂愁等頗有儀式感的活動,提升參與感,最終將合作完美串聯。這也在無形中傳遞“何以解憂,唯有吐槽”的核心,滲透吐槽能解憂的價值觀。

覆蓋不同圈層吐槽文化成為大眾解壓閥

“吐槽是門手藝,笑對需要勇氣”,《吐槽大會》這句口號生動傳遞了吐槽文化緣何成為一種新興的生活態度。自第一季以來,《吐槽大會》的嘉賓都極具特點,有王琳、伊能靜等話題人物,也有Papi醬、VAVA等新生代偶像,更有郎朗、唐國強等藝術家。從演藝明星到體育明星、新生代網紅,《吐槽大會》的嘉賓囊括了更廣泛的圈層,而這種不同階層之間的碰撞,將多元化的思想和交流帶上舞臺,也為“吐槽”提供了更多立意和空間。對於觀眾來說,可以看到不同思想迸濺出的火花;對於節目本身而言,則為當下不斷變革中的傳媒產業提供了一種全新玩法和嶄新思路;而對於節目所傳遞出的觀念來說,吐槽不僅是某一個年齡或某一個群體的專屬,而是覆蓋到不同年齡層,不同階層的一種流行文化——用吐槽表達正能量,也用吐槽收穫正能量。

作為大眾的解壓閥,“吐槽”歸根結底是關注人內心的感受和訴求,正如在《吐槽大會》中,嘉賓們敢於放下明星包袱,用自嘲化解糗事,通過吐槽將煩悶公諸於眾,而觀者,也在被逗樂的同時獲得一種強烈的認同感。就像知乎網友回答“為什麼人們喜歡看吐槽視頻?”的問題時所說:“自己內心的負能量宣洩不了,看別人宣洩引起共鳴,內心也能輕鬆不少”,也有網友直觀表示,“工作那麼辛苦,看吐槽視頻能緩解生活壓力,就是這麼簡單”。

此次《吐槽大會》第二季和《解憂雜貨店》的合作得到業內廣泛關注,合作之初,就吸引了眾多粉絲關注,共有16個TFBOYS團站參與其中,相關微博總計收穫幾萬條互動。《吐槽大會》與《解憂雜貨店》敢於跨越侷限找到相同的價值觀,本身就是開創了綜藝與電影之間的另一種合作先河。這也是成熟的IP之間的一種責任感:觀眾給予我們關注與熱度,而我們可以回報給觀眾更好的內容和正能量。

爆款綜藝&大電影 相同價值觀解鎖合作新思路

《吐槽大會》第二季自12月10日起每週日晚八點在騰訊視頻獨家上線,目前已播出四期,每一期都給網友帶來許多爆笑內容和吐槽金句。無論是話題女王伊能靜高調回應“有一種幸福叫我比你們想象的更幸福”的幸福論,還是papi醬作為主咖刷爆微博的視頻片段,以及最新兩期裡鋼琴大師郎朗貢獻的表情包、黃健翔與國足隊長馮瀟霆關於中國足球話題的“相愛相殺”,都可以預見到,這檔極具創意的脫口秀節目,正發揮著互聯網時代爆款綜藝的作用,在它的影響下,越來越多人接受吐槽文化,從吐槽中找到真我,並通過吐槽來表達正能量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