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萬沒想到!牛肉丸竟是這樣進化而來~

万万没想到!牛肉丸竟是这样进化而来~

近一個世紀以前,農家多數養牛,在商品經濟不是很發達的時候,生牛肉過剩沒法長期保存,所以客家人把牛肉剁碎加鹽擠成丸子煮熟,漸而成為當地的一種小吃。

万万没想到!牛肉丸竟是这样进化而来~

牛肉丸最初專供潮汕貨船

在清末及民國初期,賣牛肉丸的小販大部分是客家人,他們挑著小擔在汕頭老市區、潮汕地區挨街串巷叫賣。

万万没想到!牛肉丸竟是这样进化而来~

清代廈門美璋照相館發行的汕頭明信片,陳嘉順藏

尤其是晚上,在韓堤路八角亭至中山公園後面的韓江一帶(既現在汕頭小公園一帶),常有穿梭小舟,船頭掛著一盞小燈,專為停泊在那裡的潮汕貨船供賣夜宵,專賣牛肉丸。

万万没想到!牛肉丸竟是这样进化而来~

清代廈門美璋照相館發行的汕頭明信片,陳嘉順藏

起源於客家,改良於潮汕

聰明的潮汕人看到客家的牛肉丸很有特色,便將它引進“移植”過來。但潮汕人並不是簡單地將客家牛肉丸的製法照搬過來,而是揚其長、避其短,想方設法做出潮汕牛肉丸的特色來。

如客家人捶打牛肉九,是用菜刀的刀背,而潮汕人改用兩根特製的鐵棒,每根約重1.5公斤,橫截面呈方形或三角形。將牛肉順著肉紋切成條,放在砧板上。手執兩把大鐵棒,左右開弓,反覆捶打,直至把牛肉打成肉漿。

万万没想到!牛肉丸竟是这样进化而来~

潮汕人制作牛肉丸,在選料和工藝上,比客家人更為嚴格和精細。作為牛肉丸原料,都是選取牛腿、胸、背、臀上的優質肉料,而且要將上面的筋膜剔除乾淨。

《食神》裡瀨尿牛丸的原型:彈性驚人!

香港無厘頭大師周星馳把牛肉丸引入其影視創作之中,《食神》一播,頓時瀨尿牛肉丸風靡大江南北,許多遊客都慕名前往一試,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其瀨尿丸的原型正是汕頭牛肉丸(牛筋丸)。而在香港這個美食之都,也大大促進了牛肉丸美名的傳播,從而使潮汕牛肉丸美味風行海內外。時至今日,雖然許多地方都有對牛肉丸進行仿製,但美食界仍以潮汕本地出產的為正宗。

万万没想到!牛肉丸竟是这样进化而来~万万没想到!牛肉丸竟是这样进化而来~

完美CP:牛肉丸+沙茶醬

客家人煮肉丸是用清水,而一向講究食物要“原汁原味”的潮汕人,則改用以牛肉、牛骨熬湯來煮牛肉丸。這樣就使牛肉丸更具濃郁的牛肉味,同時還增加用沙茶醬作為牛肉丸的蘸料 。

万万没想到!牛肉丸竟是这样进化而来~

汕頭牛肉丸已有近百年的歷史。一般可分為牛肉丸和牛筋丸兩種,牛肉丸採用純鮮肉打製,肉質細嫩,口感鬆脆;牛筋丸是在牛肉里加進嫩筋,使之味道更香,彈性更強,口感爽脆、柔嫩,且丸中帶湯,口嚼美汁四濺。

万万没想到!牛肉丸竟是这样进化而来~

百搭牛肉丸

万万没想到!牛肉丸竟是这样进化而来~
万万没想到!牛肉丸竟是这样进化而来~万万没想到!牛肉丸竟是这样进化而来~
万万没想到!牛肉丸竟是这样进化而来~万万没想到!牛肉丸竟是这样进化而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