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事|進一步,再進一步——我和叛逆班級的「耳鬢廝磨」

叙事|进一步,再进一步——我和叛逆班级的“耳鬓厮磨”

本文約4200字 預計閱讀時間6分鐘

叙事|进一步,再进一步——我和叛逆班级的“耳鬓厮磨”
叙事|进一步,再进一步——我和叛逆班级的“耳鬓厮磨”

新學年伊始,許多新班主任“走馬上任”。班主任,班級管理的核心。誠然,班級管理是一項複雜而又瑣碎的工作,僅有一腔熱血是不夠的,還需要充分的智慧。有智慧的班主任可以造就一個團結向上的班集體。並且,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自己也能受益匪淺。本期,我們一起看看“班主任的智慧”。

在踏入教育行業之前,我把教育看得很浪漫,那不就是《放牛班的春天》裡的克萊門特力挽狂瀾用音樂打開學生封閉的心靈,那不就是《蒙娜麗莎的微笑》裡的凱瑟琳以率直的作風幫助學生脫離束縛找到自我,那不就是《死亡詩社》裡的基汀用哲思啟發男孩們聆聽死亡的聲音,反思生的意義嗎?

而當我真正成為一名教師,尤其是一名與學生“耳鬢廝磨”的班主任時,我才體會到教育不僅需要情懷,更需要智慧和“進一步,再進一步”的魄力。我在“遭遇——嘗試——反思——改變”的不斷循環中也終於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浪漫”姿態。

更進一步:“另闢蹊徑,化解矛盾”選幹部

剛接手初一(8)班,我忐忑至極。這群孩子個性張揚,喜歡質疑、跟老師抬槓,早在軍訓時這些特點就已經表現得淋漓盡致。新組建的班集體面臨班幹部的選拔,在填寫意向書時,大部分學生躍躍欲試,甚至很多家長打來電話,強烈推薦自家孩子。可是軍訓過程中的觀察和試探告訴我,好幾個異常積極的孩子在責任心和自律性上還不能擔當重任,怎麼辦呢?我想到了非常流行的競選演說和投票。利用班會,我組織了一次班級職務發佈會,介紹了每個崗位的職責和特點,並且製作了聘書打算競選結束後交給學生。新問題出現了,那些我不太看好的孩子在表達能力和規劃設想方面可並不薄弱,他們侃侃而談、口若懸河,吸引了很多同學,最終高票當選。我遲疑了,心想恐怕還需要再走一步。於是我用為期一週的“試用期”做試金石,所有候選人在一週之內組建臨時班委,充分踐行自己的“施政綱領”,然後“是非功過任人評說”。通過一週“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工作習慣好的同學脫穎而出,實踐能力弱的同學也直面了自己的短板。

更高一步:“外化於行,內化於心”開班會

我和初一(8)班的“正面交鋒”不僅體現在平時的危機干預中,更集中地體現在德育主戰場——每週一次的班會課上。所謂“教學相長”,就是這個不妥協、不盲從、不溫馴的班級推動著我在踐行中思考,在思考中踐行,讓我在如何開好班會方面經歷了三個階段的成長。

第一階段:春晚式班會

大張旗鼓地排小品、練相聲,寫串詞,找朗誦,粉墨登場,華麗謝幕。初一(8)的孩子壓根瞧不起這種班會,他們的注意力全在如何搞怪上,我也意識到這種班會的本質就是“表演”,這群古靈精怪的孩子當然不會傻到認為表演等同於真實的生活情境,因此沒有人真正從這樣的班會中接收到我本想傳遞的信息。

第二階段:走心式班會

哈佛邁克爾·桑德爾教授的“公平與正義”令我深受啟發,他設置了一個情境——給火車鐵軌變道,火車會軋死在鐵軌上玩耍的兩個小孩;不變道,一車的乘客會因火車脫軌而全部死亡,你該如何選擇。他把這個道德兩難的問題拋給學生,讓他們批判性地表達和辯護不同觀點。

剛好當時班裡發生了一件事:某生在緊急疏散演練從樓梯撤離時推搡同學,差點釀成危險事故。安全是底線,對於觸碰了這個“底線”的學生我非常惱火,怒斥他的不當行為。此生外號“少爺”,個性強,脾氣火爆,又好面子,被批評後他急了,大聲宣稱:如果真有災難大家一定都會自保,沒人會顧及他人。很多標榜實事求是、做“真人”的孩子竟也認可和支持他的觀點。以前,我認為我們要做道德高尚的人,因為這是好的追求,並沒有試圖追問這為什麼是好的追求。如今我在學生那裡,卻要重新來梳理這個問題。我們面對的並不是一張張白紙,我們單純強調善,是無力而單薄的。

抱怨和吐槽沒有意義,為了解決這個道德困境,也為了尋求開“真”班會的方法,我以此為契機設計了一節班會課。我以汶川地震中棄學生不顧自己逃跑的老師“範跑跑”爭論和殞身公益的英雄人物作為開場,告訴學生“在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有權利做高尚者,也有權利做卑鄙者。善良,從來只是人性的選擇。哪怕,發生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承認選擇的不同立場——利己或利他,然後我設計了一個遊戲“4 人逃生”,讓學生們以4 人為一小組,每人拉著一根末端倒繫著棒棒糖的繩子,棒棒糖要懸著一個窄口瓶中代表4 個困於枯井中的人,口令一下,學生要在5 秒鐘內將自己的棒棒糖拽出瓶口代表生還,4 人全部拽出者獲勝,在這個遊戲裡,必須有人暫時犧牲個人利益,做出利他行為,才可能獲得團隊的勝利。我組織學生們就這個遊戲的體驗進行了辯論,大家居然討論到很多宏大的主題,比如個人物質生命的有限性,精神生命的無限性,個人與種族的取捨等,最後我以博弈論在生物進化史上的表現作為結束:選擇利他行為在短期也許不利於種群的延續,但長期累積中將會成為一個種群生存的關鍵因素。我告訴學生,一個理智和成熟的人絕不會意氣用事,會用嚴謹的思考和平和的心態面對一切挑戰。“少爺”沒有說什麼,但是此後見面,他總是很謙恭地跟我打招呼,直到現在已經上高二了,依然如此。

走心式班會雖然可以促使學生對問題深入思考,但由於知易行難,缺乏體驗,他們在行為習慣上很難貫徹自己得出的結論,而上次處理危機的班會最為熱烈的環節就數遊戲環節了。

於是有了第三階段:活動體驗式班會

一方面是受到現下流行的拓展項目和心理學沙盤遊戲的啟發,另一方面汲取了班主任前輩的實踐經驗。在海淀區核心主義價值觀班會的徵集活動中,我嘗試設計了一組活動方案,班會的主題是“友善”,第一個環節是認識“友善”的價值,我設計了“蓋高樓”和“請伸手”兩個活動,幫助學生體驗“友善能促使人取得更大的成功”和“友善能讓幫助我們營造和諧輕鬆,有安全感和歸屬感的氛圍”兩個理念,第二個環節是學習“友善”的心態和行為方式,我設計了“擺人字”和“送良言”活動,幫助學生通過體驗式活動學會從細節上呈現友善,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尤其是到了緊張繁忙的初三,我們整個年級班主任團隊帶領學生走上操場,走向校外開展了更廣範圍、更大規模的活動體驗式班會,有效地調劑了畢業年級學生的心理狀態,也貫徹了立德樹人理念。在班主任工作的各項環節上,我不僅要走得夠遠,還要走得更高,從1.0 到2.0 再到3.0,像手機換代一樣,不斷打破定式,不斷自我更新。

更穩一步:“閱讀固本,潤心養氣”營造班級文化氛圍

古人說:“三日不讀書,便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培根也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倫理使人莊重,邏輯與修辭使人善辯。”吳下阿蒙三日不見刮目相看,蘇秦潦倒苦讀被燕文公賞識等不計其數的典故,都是從“術”的角度看待讀書。我認為從“道”的角度上引領閱讀應該成為所有班主任的終極武器,它不是最快捷的方法,但一定是影響最為深遠的方法。書浸潤心靈,養浩然之氣。

我做班主任的七個年頭裡,一直非常注重讀書文化的建構。最早是從建造圖書角開始,開展了師生募集圖書,推選圖書館長,黑馬俱樂部,積分換咖啡等活動。接著是培養閱讀領袖人物,開展了“書主開講啦!”“人人一書單”等活動,每月班會課抽出一次討論班內的暢銷書,給閱讀天分高的學生提供進階書單。後來是自己做書,班內組建“出版社”,出版圖文並茂的小書,並由“銷售團隊”在自習時間走進學校各年級各班推銷自制小書。

近兩年來,我閱讀了很多關於閱讀的書籍,包括錢伯斯的《說來聽聽:兒童閱讀》《打造兒童閱讀環境》、崔利斯的《朗讀手冊》、艾德勒的《如何閱讀一本書》,瞭解了“閱讀循環圈”、閱讀層次、大聲朗讀和持續默讀等理論,並運用於自己的班級閱讀文化的建構中,要求初一的學生每天中午進班朗讀15 分鐘,每天放學前留出20 分鐘進行不限定篇目、不做筆記的自由默讀,希望藉此

讓閱讀成為他們的生活方式。

更多一步:“團體作戰,集思廣益”引領年級德育工作

隨著學校發展,班主任團隊多了很多“新鮮人”,他們雖然經驗不足,但是工作熱情高,創意豐富。為了避免故步自封,我們年級組建了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坊,隨時隨地探討班主任工作問題,座位怎麼排,行為偏差的學生怎麼糾偏,班會怎麼開,紀律衛生怎麼抓。我們還成立了自己的讀書沙龍,共讀一本書,比如《教室裡的正面管教》,同時給學生選書,確定具有班級特色的基本書目。為了促進班主任團隊的建設,我還組織班主任開展了辦公室文化牆的創意佈置,開展了班主任和科任教師之間“強強聯合”結對活動。

帶給他人潛移默化的改變的同時,我發現改變最多的其實是自己,從一個缺乏耐性、不拘小節的人成長為一個能靜下心來找對策,關注每個學生的個性自由和全面發展,不斷挑戰和重塑自我的變革型班主任。

叙事|进一步,再进一步——我和叛逆班级的“耳鬓厮磨”
叙事|进一步,再进一步——我和叛逆班级的“耳鬓厮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