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红色人民币裹住的老班章村

说起老班章村,众所周知,茶叶,则是他们生活巨变的魔法师。树上的一片片叶子,套现成一张张人民币。


被红色人民币裹住的老班章村


今日老班章村所在地,就已是现老曼峨寨布朗族先民世居辖地,如今依然星罗棋布在老班章村古茶园中生机勃发的千年乔木大茶树,就是这一历史变迁的见证。

千百年来,老班章的哈尼族人均通过农耕、狩猎,自食其力,吃穿自给,一户人家年收入不超过1000元。商业社会信息社会是躁动的,是不同单元和个体纵向横向充分嵌入程度非常高的社会,而老班章人的交往框定在周围几个山头。倒也自得其乐!

少数民族对钱没什么概念,前一分钟卖掉几袋粮食,后一分钟就变为壶中的日月。生活除需几粒盐巴点缀,几乎再没任何开支。菜是自己种的,粮是自己打的,布是自己织的,肉是山里猎的,甚至烟草都是自己揉捻的,在他们看来,只要有了酒,生活就有了太阳。


被红色人民币裹住的老班章村


然而,近年来,老班章这片沉寂了几千年的土地,被一片黄金叶搅得天翻地覆,茶叶价格翻了数十倍,从农业社会拽到喧闹沸腾的现代社会,家家户户改变了传统的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每个村民都在和各种身份的人打交道,家里一年存钱从原来几十元一下多到上百万

2014年,一个126户人家的小村子,一年现金流超过一亿元,不管大人小孩,人均纯收入20万。收入最高的一些人家年收入在上千万,听起来,这个数据有点夸张。同样的茶叶,以前是大白菜的价格,现在价比黄金了。土地还是那块土地,人还是那几个人,但世道变了,树叶子一下子泛出金光


被红色人民币裹住的老班章村


但是,和老班章人做生意,所有的茶商都很头疼,因为他们只要现金,要买茶你就要拉一车的纸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有的茶农不识字不通汉语,你要拿尺子量百元钞的厚度,茶农每次摇头,你就一直往上加,直到他们点头为止。别跟他们玩虚的,什么转账、支票,银行卡,存折,一切免谈,只有纸质的现金,慈眉善目,看着舒服。

更怪的是,村民们没有银行存钱的习惯,他们在家自建银行,家家买个保险柜,一年数十万元百万的茶款,都放在的阁楼上。

村民们在心理上不接受这种现代金融的理念。后面经过思想教育,长时间的沟通,村民们终于接受现代金融的理念。

2013年11月25日,云南省农村信用社正式在老班章村挂牌,一条优美的弧线,将大山深处的老班章和最激越人们想象的现代银行链接起来。

2014年,全年整个储蓄所吸呐6600万元的资金,流动资金更是高达2亿多元人民币。


被红色人民币裹住的老班章村


结语:以上就是关于老班章村的介绍,感谢广大茶友的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