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或許對「三十而立」有什麼誤解

你或許對“三十而立”有什麼誤解

孔子所說的"三十而立"中的"立"不是指成家立業,而是在對社會和自己都有比較明確的認識和理解的基礎上的一種自覺的或者是有相對覺解的意識,一種自我人格獨立的意識.人的"立"意識是一種普遍的精神現象,具有自覺性、獨立性、階段性、過程性、內在和外在統一性等特徵.在對生命之"立"反思意識有所忽視和遺忘的今天,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立命"才能真正安身,承擔崇高的人生使命、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投身於國家和社會的建設中,我們的人生才有意義.


你或許對“三十而立”有什麼誤解

這是《論語·為政》中孔子對於自己在30歲時所達到人生狀態的自我評價。原文是“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雖然不是人人都能做孔聖人,但後人往往把孔子的這些自我評語作為人生不同階段所應達到的生活理想狀態。 對於“三十而立”這句評語,後人給出的解釋有很多,比較受認同的說法是“30歲人應該能依靠自己的本領獨立承擔自己應承受的責任,並已經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與發展方向”。簡單一句話,30歲,人應該能坦然地面對一切困難了。

你或許對“三十而立”有什麼誤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