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英才|北京市環麗清掃保潔服務中心經理劉哲:用技術提升環衛隊伍形象

百名英才|北京市環麗清掃保潔服務中心經理劉哲:用技術提升環衛隊伍形象

西城區自2010年實施“百名英才”激勵計劃,每三年評選一次。遴選出的300名“百名英才”,成為創新進取的時代先鋒、砥礪奮進的先進代表,開拓創新、無私奉獻,支撐引領西城區改革事業闊步向前,為西城區各行各業人才樹立了榜樣。給大家介紹今年選出的“百名英才”的先進故事。

用技術提升環衛隊伍形象

迎著清晨的第一抺陽光,紅牆邊的馬路上,環衛工人們已經忙碌起來。長安街沿天安門向西,轉過國家大劇院、新華門,這就是劉哲每天工作的地方之一——府右街。74條重要街道,237萬平方米,10座過街天橋,13個地下通道,1091套果皮箱,一串串數字對他來說如數家珍。

劉哲是北京市環麗清掃保潔服務中心經理,他的工作就是帶領著單位400餘名環衛職工,擔負著中南海、人民大會堂、全國政協、府右街、金融街等重要地區日常和重大活動的環衛保障、應急任務。在這距離紅牆最近的地方,劉哲和他帶領的團隊守護著街面潔淨,這份工作要求他們既要負責任更要有擔當。

西長安街沿線坐落著黨和國家的許多領導機關和重要機構,也是國內外遊客集中光顧旅遊的地方,保潔任務格外繁重,為此,在長安街周邊,執行的是最嚴城市環境保潔標準。“15分鐘就要巡迴保潔一次,我們地面標準要達到能夠席地而坐。”劉哲介紹道,“清掃必須要有效率還要有效果,怎麼提高效率?就需要使用先進的設備。”

單位裡90%的設備都被劉哲“動過手腳”。“改”,成了劉哲團隊的常事。對他來說,雖然很多時候沒有參考,而且難度很大,但多年的經驗讓他信心十足,即使偶爾失敗也阻擋不了他琢磨的決心。用他自己的話說,“由於我們單位離紅牆最近,我們的標準要高於北京市的道路清掃保潔標準,迫切需要用更先進、更適合、更方便操作的設備來實現我們的標準。”

2018年的冬天相較於往年的溫度低了一些,冬季灑水車除雪作業時高壓水霧凝結在車輛反光鏡和玻璃上,嚴重影響駕駛員視線,同時作業車後面需要專人操作高壓水槍,存在作業安全隱患,為解決這個難題。中文書、外文書…只要是與清潔車設備改造相關的書籍都堆放在他的辦公桌上,“我看不懂外文,但是書上的圖我是能看懂的。”最終,劉哲找到了解決辦法,“加可調節的電動支桿,將原來需要人工操作變成了一個可以上下左右靈活調節的高壓水槍,作業時駕駛員根據路面情況在駕駛室內自主調節,水霧就不會在反光鏡和玻璃上凝結了。”經過設計、製作、試驗、改進,再設計、再製作、再試驗、再改進,反覆幾次後,終於成功實現了不凝結水霧的目標,駕駛員們可以安心作業了。

自2008年西城環衛中心提出“機械化清掃為主,人工清掃為輔”的發展目標後,劉哲就帶頭參與環麗中心的創新攻關,鑽研環衛作業設備改進,推進作業模式創新實踐,先後對“道路路沿清潔裝置”、“序列全自動控制超低位道路水衝裝置”等多個項目進行研發,有效提升了道路作業效率和作業形象,同時也獲得18本國家知識產權局認證的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證書。值得一提的是,經劉哲團隊發明的“兩箱一筐快速保潔車”,配合機掃車,使汙物滯留時間縮短了一倍以上,人均保潔面積提高到將近3萬平方米。他們研發的移動計量破袋式融雪劑導向鬥,實現僅用3人便完成30人的作業勞動效率,100噸的融雪劑破袋、過濾、裝運工作僅耗時3小時全部裝入作業車內,大大提高了融雪作業速度。在劉哲帶領下,一系列的創新發明,使北京市環麗清掃保潔服務中心先後獲得全國工人先鋒號、北京市模範集體等榮譽稱號,劉哲本人也被授予首都勞動獎章和西城區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我們一線的環衛工人每天兩班倒,早上4:00上班,晚上9:30下班,如果遇上重要活動或者重要節日時,夜裡24:00才能下班,”劉哲說,“我希望能通過這些發明,讓工人減輕勞動強度,也希望通過這些發明,改變環衛工人的作業形象。我們工作的地點離紅牆最近,我更要堅持一流的工作標準,為黨中央服務和市民出行提供更加優美的環境,打造西城環衛的品牌,讓紅牆更加美麗!”(文石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