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等108人幾乎全是犯罪分子,作者為何用讚賞的視角寫他們?

朝朝還暮暮日日復年年


這個問題太尖銳,幾乎要涉及到敏感話題了!

對於當時的北宋朝庭來講,宋江等108人當然全是犯罪份子。不論你是怎麼上的梁山,哪怕像林沖那樣根本就沒有犯罪,卻被奸臣陷害成了罪人,最終被逼上梁山的受冤者,只要最終上了梁山,也就都成了和朝庭作對的流民草寇,在朝庭眼裡,當然都是犯罪分子。

但是,作者施庵先生為什麼要用讚賞的視角寫他們呢?這就涉及到作者的立場問題了。就是要把水泊梁山這支隊伍塑造成一支以宋江為領袖,有眾多英雄豪傑參加的農民起義軍。用一幕幕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形象地揭示出腐朽沒落的封建王朝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黑暗現實。通過農民起義從零星的復仇火焰發展成燎原之火的過程,形象地表達出了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歷史車輪滾滾向前不可阻擋的重大主題。

其實,本人一直以為,《水滸傳》最重要的貢獻是它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結合的藝術特色,以及高超的人物塑造手法,留給了我們學之不盡用之不絕的藝術表現典範。

其一、典型人物的塑造。

武松,魯智深,林沖,楊志,李逵,宋江,吳用,柴進,盧俊義,燕青,石秀,阮氏三雄等等人物,他們形象逼真,立體豐滿,包括像武大郎,鄆哥那樣的小人物,隨便提起一位,都活靈活現有血有肉飽滿充盈。事實上,只有這樣的人物,才把這部宏篇鉅著立了起來,才把那個時代繪出了一幅色彩鮮明的畫像,千古流傳。

另外還有高俅,西門慶,蔣門神,鎮關西,潘金蓮,閻婆惜,潘巧雲,張都監等諸多反面形象,同樣成為不可或缺的綠葉,把這部宏大場面烘托得精彩紛呈。

其二,故事情節的編排。

人物要靠事件來雕塑。比如魯智深拳打鎮關西,倒拔垂楊柳,大鬧野豬林。林沖棒打洪教頭,風雪山神廟,雪夜上梁山。楊志賣刀,楊志比武。吳用智取生辰綱。最為精彩的是武松打虎,鬥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等等事件。構成了全書最為重要的骨架。

其實讀者輕易就能看出,在全書中,水泊梁山不過是個噱頭,其重點的人物刻劃和精采事件都是表現在上梁山之前。

至於梁山英雄排座次後,尤其是接受招安後的北伐遼國南征方臘,只是寫了一個過程,人物和事件既不精彩也不豐滿,顯得生硬牽強沒什麼趣味,其目的無非是要點明梁山失敗的原因而已。

結語:

綜上所述可以說明,作者之所以用讚賞的視角來寫梁山108人,原因就是要通過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的塑造和構劃,來烘托出全書重大的主題。


文化一家人


當時,朝廷逆臣賊子當道,宋江等人被一些官人陷害,逼上梁山造反,是因為形勢所迫。朝廷認為他們是是亂臣逆賊,作者是從他們身上的行俠仗義,替天行道來褒揚他們。



紅樓老記


宋朝年間當時社會的黑暗,奸臣當道,老百姓實在沒辦法生活了,才虎嘯山林聚眾起義,梁山108人也是被逼無奈才上的梁山替天行道。



山東濟寧孫偉東


說宋江108人是犯罪份子,這是趙宋朝廷的說辭。如果站在宋江這方面的立場,宋江108人不是犯罪份子,是義士,是好漢,是有血性的男兒,是革命者。

《水滸》作者就是站在宋江108人的立場上,描寫這群熱血男兒殺富濟貧,抱打不平,懲治貪官惡霸,伸張正義的英雄壯舉。

老百姓只所以喜歡《水滸》,對《水滸》津津樂道,就是因為作者講述的故事能夠引起百姓的共鳴。


陽光燦爛65612926


我個人認為水滸傳裡仔細看很些好漢的最初加入原因是在外面混不下去了,然後才轉入梁山。他們需要一個旗號來說服自己說服別人,但是很多事情的看待不能太片面啦,就像光與影,好像是對立的卻又相互依存,在社會黑暗背景的逼迫或是襯托下,梁山好漢的行為好像便有了正義的定義,實際上,有些情節就讓人很不能接受,總會不自覺的問,這樣的行為到底是英雄還是強盜? 不過有些倒真的是被逼上梁山的,人總是想活著,哪裡會想死呢?再說梁山好漢之間交情,有時候把酒論交真的讓人覺得也有些熱血,人啊,胳膊肘總是向內彎的,在面對不認識的和好兄弟之間的的選擇時,我想這選擇很多人不用想也會選自己的熟人。至於管理能力,他們的出生便有了侷限性,畢竟不是人人都能當朱元璋的


二呆呆


的確如此,梁山好漢在家鄉大多數是一些稱霸一方的小混混,名聲很差,因犯下大事,不敢在家呆了,才上的梁山。當時的大宋昏庸無道,生靈塗炭,百姓生活極度艱難。梁山好漢打家劫舍,對百姓秋毫無犯,與官府對抗,得到了百姓的讚許,作者施耐庵也是這麼個心理,對梁山好漢持讚賞的態度,上梁山後這些好漢,也不再幹那些殺人圖財的事,一心跟著宋江干大事,作者便不再把他們當成有汙點的人看待,反而讚賞有加。


殿忠雜談


所有是與非,對與錯,壞與好的評判,都是看作者站在什麼樣的立場上,就像如果我們站在水滸傳所在的北宋末年宋徽宗統治者的角度上看,那麼這108人當然都是叛亂分子,犯罪分子,只要人一定性,他所做的所有好事也變成了壞事,這就是刻板印象,那麼也就沒有這本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了。而作者施耐庵所站在的角度正是勞苦大眾,農民階層,絕大多數人的視角,畢竟那是封建社會,不像現在以人為本。但是即使在那個時代,還是有很多人為此反抗命運不公,階層逆襲。無論是為民請命還是捨生取義,這都是可歌可頌的故事了!而這些就跟作者所想做的事情,表達的情感有關係了。更和他所處的童年經歷,成長經歷有關係。所以當我們看任何一本書的時候,無論作者是站在什麼樣的角度,我們都不要著急下結論或者反駁。每個人的每個觀點都和自己的經歷,挫折,思想影響程度有關係。看與不看是你的自由。但是如果我們人生中能夠多換換角度考慮各種事情的話,就像那句人人都會說的將心比心的一樣。就沒有那麼多對錯是非了。人人都是對的,人人也都是錯的。而重點是,歷史車輪碾壓,大勢所趨,牆倒眾人推,最後流傳的,往往是值得深思和回味的,就像這本水滸傳一樣。


漫談電影人生


水滸,寓意“出路”。那何以就有了水滸傳這部鴻篇鉅製就直接以“水滸”為名了呢?事實上,施耐庵的用意一目瞭然,來自社會各路的英雄好漢,在不堪社會亂象之擾後,走投無路,在梁山落草為寇,尋求出路。如此細想,作者的用意不禁讓讀者唏噓不已,在小說中,梁山好漢經過各種戰鬥,三打祝家莊,打高唐州救柴進,隨後大打曾頭市,最後在打完高球之後達到鼎盛,宋江帶領下的水泊梁山在這個時候寄予了無數英雄好漢對未來的美好期冀,似乎他們的光明前景近在眼前。

他們把“聚義廳”改為“忠義堂”,在他們眼裡“忠”已經在“義”之前,之後把招安視為出路已經沒有什麼懸念,只是後來這一路充滿刀光劍影,無法安生,生死流散,這樣的英雄神話只留在人們的記憶中。


小馬奔騰誒


回答了:這就要說到作者施耐庵了。作者曾參加元末農民起義,朱元璋建立明朝是靠農民起義,為歌頌農民起義,才寫的水滸傳。水滸中一百單八將,大多數是劫富濟貧的綠林好漢,也不乏曾作奸犯科的不法之徒上梁山,在宋江替天行道旗下,改過自新。像孫二孃開黑店,殺人劫財怎麼說也是不法之徒。水滸傳之所以成四大名著其主要是施耐庵構思巧妙,文筆精湛。內容緊湊,故事精彩,像魯智深抱打不平,俠義行為深受老百姓喜愛。

但水滸過明末清初屬禁燬小說。其間就有專門針對水滸的反對小說也受一些貴族階級所推崇。儘管蕩寇志寫的也不錯,但比起水滸還是差一些,小說神話過重。水滸在弱勢群體民間裡廣為流傳。畢竟窮人多於富人。


別山居士


108好漢各個性格迥異,正道混不下去了,臭味相投重新組合,開啟新路,繼續走正道,於是都成了好漢。最後,都拜拜了嫩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